族谱的编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般要经过资料收集、发凡起例(拟定编写体例)、内容编辑、印刷出版等流程。短则三年,多则三去年,一本族谱才能编修完成。需要经历这么复杂的过程,一本族谱才能问世,但对于族人来说,族谱最难的不是编修而是存储。
大多数族谱经历几代的风风雨雨,存储下来的不是有残缺的,就是纸张发黄、字迹看不清的。所以,族谱应该怎么存储才能更好的传承给后代呢?
首先,用纸要讲究
族谱用纸一般选用宣纸。
宣纸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还有轻和薄的特点,也正因为其薄的特点,不能双面印刷字迹,在做装订的时候采用蝴蝶装订,看上去及有古韵。宣纸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遇水后,墨迹不褪不变。这也是宣纸深受人们最为难舍的优点,当然,这个遇水不褪色是指短时间遇水后立即干燥是没有问题,比如宣纸作品湿水后,可用电熨斗熨平,对纸质无影响。
大家平时所看到的过去老谱,看上去黄黄的,跟宣纸很像,其实是一种土纸,并不是真正的宣纸。这种土纸说通俗点就是跟平时所用的祭祀烧纸是一个品种,只是更细腻一些。
其次,存储一般放于樟木盒中
樟木盒一般具有防潮防虫的作用,族谱放入其中,长时间不会虫蛀,有助于族谱的保存。
第三,扫描成电子族谱
不管是宣纸还是樟木盒,就是比较昂贵的材质,对于编修成族谱会废比较大的成本。而作为现代人来说,手机电脑不离身,更有利于电子族谱的保存。
顶(0) |
踩(0) |
上一篇:编修家谱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如何供奉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