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北爱尔兰,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阿尔斯塔。该城的城徽,竟是在银盾的中心画了一只血淋淋的红色的右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1015年,亨利·奥尼尔同另外一个海盗首领争夺北爱尔兰的领土。出发之前,双方约定,不管是谁,只要最先用手摸到将要攻占的新领土,谁就是那块土地的主人。
于是,两支船队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向海上进发。双方都拼尽全力,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了可以看见海岸的地方。
尽管奥尼尔的手下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们的船队仍落在了竞争者后面几个船身的距离。
眼看对方的船队就要靠近岸边,奥尼尔急中生智,突然采取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果断行动。
他拔出佩剑,猛地一挥,用力砍下了自己的右手,再用左手把它捡起来,狠命往岸上甩去。血手飞过海面,终于比对方早几秒钟摸到了土地。
奥尼尔就这样以自己的果敢之举,不仅赢得了土地,而且赢得了人们的钦佩。他终于成了阿尔斯塔的第一位首领,这个城市也将他的右手永远地留在了城徽上。
这个故事很血腥也很励志,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凡成就大业者,都是于最关键时刻善于做最后决断的人!
关键时刻,即是人生遇到的决定性时刻。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也许会迷惘困惑、不知所措,但这是考验并揭示心之所向的一刻,更是迈向成功或落入失败的转折点。
人生,说白了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勇气,是果决,是狠心。不外乎,赌赢了,就赢得完美的人生;赌输了,终将一无所有。
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实践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决断是成败的关键。当真的难以做抉择时,哪怕是错误的决断,也比没有决断强!
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的做事”,都必须能做决断。
做决断,关键在于把握时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实际上,人生中,任何一项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千万不能首鼠两端,前怕狼后怕虎。
俗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断而不断,必有后患。没有决断力的人,是绝对办不成大事的。
范蠡是春秋时代的奇人,也是最有决断力的人。越王勾践在范蠡20余年的辅佐下,最终率领军队灭亡了强大的吴国,报了当年险被灭国之仇,并且称霸一方。
但就在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统帅全国兵马之时,他却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到异国去经商。
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范蠡迅速成为地方首富,之后散尽家财再次改名移居,如此先后三次成为首富。他的后代沿用他的方法经商,最终都富甲一方。
晚年时,范蠡自号陶朱公,后世则把陶朱公作为商业的鼻祖进行供奉。
在中国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多如牛毛,但绝大部分只是在某几件事上获得成功,而像范蠡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物却不多见。
范蠡之所以能够影响如此深远,完全是与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决断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许多人都只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幸福。许多帝王常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太多了。
许多人也清楚残酷的现实、明白其中的危险,但却心存侥幸,始终不甘退出,以致最终后悔莫及。
谁不喜欢大富大贵,谁不希望大红大紫?
高光时刻,其实也是人生的关键时刻。在大好前程之际,范蠡果断的做出决策,明智的急流勇退,从而开创了另一片奇迹。
如果他贪图荣华富贵,贪恋权力权威,哪里还会有流芳千古的一代传奇?
范蠡选择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
陶在古时处于各国之间,是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此地北临中原,南接吴楚,交通便利,正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
范蠡在这里生活的19年中,“三致千金”,成为美谈。
这世间,没有谁的人生顺风顺水、稳稳当当,都是在跌宕起伏中砥砺前行,生活如此,事业当然也是如此。
无论遇到困境、无路可退,还是身处顺境、前途辉煌,都要看关键时刻来临,是否能辨别时机、把握机遇、果敢决断。
德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歌德曾说过:“成功的人是抓住时机的人。”
许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如意,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也不是事情本身不好,而是你有优柔寡断的弱点。
于是,很多机会,在犹豫中失去;有些困难,在犹豫中变得难上加难;烦心琐事,在犹豫中心力交瘁。
所以,我们务必要让自己变得果断,只有当机立断,善于抉择、敢于决断,才能赢得人生精彩。
顶(0) |
踩(0) |
下一篇:凡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