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吴姓网-世界吴氏宗亲联合网-族谱家谱-寻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贵州远口吴氏_吴氏在线-吴姓网-世界吴氏宗亲联合网-族谱家谱-寻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贵州远口吴氏

2020-09-24 作者:吴谋高  来源:吴礼宏  浏览:19111

远口吴氏,发祥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天柱县远口镇。自开基始祖吴盛于宋淳祐年间迁居至此已近780年,其后裔依托远口为中心,向黔湘桂边区及川云鄂等省区50多个县市播迁。据有关资料,远口吴氏后裔已有人口110余万人,其中贵州境内有50余万人,其他省区60余万人。远口吴氏是贵州最大的吴氏家族。

 

远口吴氏源流

远口吴氏源于西周时期的姬姓,受姓于泰伯所建句吴国,为黄帝轩辕氏直系后裔。泰伯为开氏始祖,仲雍为传氏始祖。

黄帝居住在姬水流域(今渭水一支流),以姬为姓。黄帝娶四房,生25子,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二子玄嚣、昌意继承姬姓玄嚣的第三代孙帝喾娶姜螈为妻,生子弃即后稷。弃至公刘,几代世袭稷官,皆重视植桑耕农。公刘后,周族部落“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史记·周本纪》),从此,周族开始了复兴之路。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亶父时,率领族人一路南迁,定居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于3200年前建立强大的周部落。古公亶父人们尊称为周太王,有三子,泰伯、仲雍和季历,皆贤。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史记·世家》)。太王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史记·周本记》)。泰伯和仲雍了解父亲之意后决定让贤,托言离开周原,到岐山西面的吴山(今宝鸡市新街镇吴山),后又从吴山迁至荆蛮吴越地区(今江苏无锡梅里一带),入乡随俗,纹身断发,让季历得以顺利继位,为后来的武王姬发一举灭商,最终完成周族复兴大业,建立了周王朝。孔子对此有极高的评价,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

泰伯仲雍到吴越后,他推崇“仁爱”,主张“仁者爱人”,深得民众欢迎,“从而归之千余家”(《史记·世家》),拥泰伯为王,建立国家称“句吴”。泰伯卒,弟仲雍立。周武王灭商后,封泰伯四世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泰伯为吴伯,至泰伯18世寿梦,代代称王。泰伯后裔世代以国为姓,把泰伯仲雍尊为吴氏始祖,即“泰伯一世”。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离世。寿梦有四子,以季札最贤,仁义礼让四德俱全,深得寿梦喜爱,“欲立之”。季札三让王位而避延陵(今江苏江阴申港镇)。继承了先祖泰伯的美德,他的高风亮节,让后人敬仰。孔子赞曰:“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上博楚简·弟子问》),司马迁誉称为:“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后人尊称为“至德第三人”。

公元前547年,季札之仲兄馀祭继位,封季札于延凌,“号曰延凌季子”。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的发展,人丁繁衍众多,后裔遍及祖国各地及世界五大洲。

季札由梅里迁延陵后,后裔因亡国、任职、从军、避难等原因断断续续南北迁徙。泰伯71世吴晳从庐山迁永新任江西永新主簿,为永新开基始祖。吴晳16世吴盛迁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避难,为远口地区吴氏始祖。

黄帝至泰伯世系——泰伯至季札世系——季札至吴皙世系(略)。吴皙至吴盛世系为:吴皙(泰伯71世  延陵季札53世  江西皙公1世)—吴炤—吴惠—吴伉—吴应—吴篟—吴燮—吴俊—吴杲—尧章—承泰—必胜—定厚—吴暹—吴槃—吴盛。吴盛,为泰伯86世,吴季札68世,吴晳16世,吴槃次子,有子一八郎,八郎有大制、监正、权县三子。

大制子千一。千一子三:道用、训道、楚秀。南宋末自远口徙会同广坪。道用为千一长子。生子二世莹、世全。训道为千一次子,生子三世瑞、世玉、世珠。楚秀为千一三子,生子一世环。

监正于元代自远口徙黄平东坡,生子三尚品、忠、悠,世居东坡。尚品生子六,只知凌霄、云见二人。忠公为麻江县下司、宣威镇平定开基祖。悠之后裔自东坡徙黄平旧州白水寨、新州、施秉、凯里。

权县生子节干,节干子三吴明、吴亮、吴昼。 吴明由远口徙白市新舟开基。子一世富。吴亮为西山大洞长官司长官,子五世爵、世元、世泰、世昌、世万。吴昼任西山阳洞蜚夷长官司长官,子五世清、世禄、世德、世铭、世雄。

 

远口吴氏祠堂

远口吴氏总祠原位于城墙街下节街,坐东北朝西南,前临清水江,四周风火墙,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扩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咸丰年间、清政府镇压苗侗农民起义,总祠毁于兵燹 。光绪二十五年(1893)年恢复。民国26年(1937年)维修。“文化大革命”又遭红卫兵破坏。1988年,远口吴姓又筹资金4万余元,进行第二次维修。2003年政府拨款2万余元,吴氏宗亲乐捐1万余元,对正厅和厢房又进行维修。白市电站的建设总祠于2014年搬迁竣工,现为搬迁后的现状。

贵州远口吴氏

总祠前门牌楼全都是五彩缤纷的立体塑像。集人物花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于一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既古雅、又鲜艳,富含新意。牌楼的字画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为:天仙配、季札挂剑、文王访贤、刘海砍櫵、云长出关、罗通扫北、太君辞朝、句曲山、指日高升、泰伯流芳、天官赐福、马蹄炮、八仙过海、司马迁写史记、班超投笔从戎、天女散花、龙凤吉祥、嫦娥奔月、李白藐视权贵、屈原赋离骚、草桥关、吴氏总祠、天水关、张义钓龟、文姬归汉、吴盛像、白居易进长安、陶侃运砖。

上总祠的台阶是石条打制的,石条上刻有花纹图案,其中有一图为“三鱼共腮”。“三鱼共腮”是远口吴氏的标志,,”家祠门口九蹬阶,三个鲤鱼共个腮”即源于此,意为三弟兄同呼吸共命运。

贵州远口吴氏

进入祠内、展望看到的是正厅前悬挂着总祠搬迁后制作的“延陵世第”的一块金黄色的大匾额。正厅内、安放着两块大石雕像,其一是泰伯69世吴皙像、一是泰伯84世吴盛像。正厅上空台梁上悬挂着两块匾额,一块是抗日骁将国民党集团军副司令员吴绍周敬制的“至德克昌”和道光中叶贵州巡抚贺长龄题赠远口延陵书院“咏烈颂芬”的匾额。后进主要是祖宗牌位的殿堂,上方正中刻有“麒麟献宝”“鸳鸯戏水”等浮雕。厅堂内,正中立放着吴盛太祖的大型木雕塑像,吴盛夫人彭氏太婆、吴八郎夫妇、大制、监正、权县夫妇、千壹夫妇、吴尚品、吴公忠、吴公悠、吴节干夫妇的灵位牌10个。两边为泰伯88、89、90世系的灵位牌共105个。两侧左是远口吴氏盛公以上先祖的世系图,右边是远口吴氏盛公后裔世系播迁图。

1994年被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族规家训字辈

族规家训  族规家训是吴氏宗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大体相同,主要是劝导和禁戒,劝善惩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世界大同必先治国,国之兴不可忽视族之望,族之望不可否定族规家训。凡我后代子孙,必以我族之规训立身,衡事,处世。规范、训语和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我吴氏宗族,众多子孙,必恪诚遵守,不能荒怠。

远口吴氏祖训: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帛,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顽愚;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窃,解仇忿以重身命。

远口吴氏家规:(旧十条)谨祭祀,顺父母;和兄弟,厚犹子;睦宗族,和邻里;训子孙,慎婚嫁;守丧礼,溺风水。(新十条)勤耕,节用;苦读,择交;作则,率教;戒贪,戒斗;戒宴游,审言行。

远口吴氏家训:凡我子孙,尊圣谕,守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信,邻里和。长毋慢少,卑毋犯尊,强毋凌弱,众毋暴寡,富毋欺贫,智毋殆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疾病相扶,患难相恤。毋事游逸,毋尚奢侈,毋好斗狠,毋缓国课,毋习赌博,毋为奸盗。力读勤耕,安分守法,天理无亏,阴骘不损。如有违犯,当祠论之,或有不听,闻官治之。

远口吴氏各支字辈  远口吴氏,自盛公5世始,各房采用统一字辈取名。吴盛后裔现已分布到黔、湘、桂、粤、川、鄂等省30多个县市,各房各支其字辈大不相同,大多自盛公6世起已有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字辈,但自盛公7世之后,由于人丁发达,各房又另起了字辈。20世纪80年代后,很多宗亲为后人取名时已不再按字辈取名。

-八郎-大制-千一-道用-世莹以下字辈再政通光昌胜秀再政通光昌源开见祖德世运绍文明善继宏谟远泰丰大有临

——道用-世全以下字辈都承迎积第平安顶名珍礼天苍富文金大国世祖承宗文明秉秀钟朝廷

——-世瑞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月楚凤可宣春有益成就亲贤安国位育高厚豫萃升丰实宪定守希亮茂荣

——-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月楚凤可宣春由斯怀德治化荣昌优级科品普继超样良策乾坤正港权胜利归稳税管海洋宇宙生辉煌

——-以下字辈尚肇裕永鸿兴邦国克大成应启文仕庭朝治寿光征道德开盛泰景秀继

-八郎-大制-千一-楚秀-以下字辈尚应朝道国银金绍启太有起士国永念兴宗才隆家远达芳

-八郎-监正以下字辈悠扬鸿隆世大国允维启祚士懋光政泰豫传征治寿茗芳延盛兆文祥南锡化振家钟瑞秀理功培德义昌哲肇先朝兴贵继雍开富有禄安康

-八郎-权县-节干-吴明(六五)-世富以下字辈尚应与朝明子必文顺朝道千志明子必文顺泰运熙康增开仕景定兴有

-八郎-权县-节干-吴亮(六-世爵以下字辈尚应仁义礼智信□均思永昌万载乾坤大三江继绪长□□□□□□□

——吴亮(六-以下字辈尚应胜凤幸再秀胜世道再秀胜世尚应与朝会德大君其祥显耀隆昌克

——吴亮(六-以下字辈尚应文海仁义礼智信道君思永昌万载乾坤大高明登景遇有守继其成

-八郎-权县-节干-吴亮(六-以下字辈尚应文海永通再道金思礼义俊秀仁公定高明登景遇有守继其成均能

盛——吴亮(六-世万以下字辈品富总秀再正泽再正通光昌胜秀再正(应)通(奉)光昌

-八郎-权县-节干-吴昼(六七)-世清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宗昌成均胜昌国显之世承正大光明永吉昌隆海增云启传顺百代常象发福万远振续定安邦

——吴昼(六七)-世禄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仁洪启正魁克宁毓俊美传礼家声经华远用泽赞中和教守信义广举杰英旭日普照臣儒布天

——吴昼(六七)-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均子希孟可盛定新集修顺受明宗得宜麟兆玉书百瑞连坤慈让素著养学兼长发扬种族生聚全球树勋海宇丹桂芬芳

——吴昼(六七)-世铭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仲懋之承先嗣永振元定本作述常遵建阜维丕茂协青松箕裘久续恢绩重新

——吴昼(六七)-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进学守兴芳纯仕增开运会恒展才谋隆章锡庆相佐咸钦鸿基绍翰景福长延忠良显耀浩沛林峰

 

远口吴氏谱牒

《远口吴氏通谱》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远口吴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于2000年12月编印出版的第一部远口吴氏族谱。《远口吴氏通谱》总顾问吴恒章,编委主任吴定发,主编吴展明,副主编吴家治、吴恒传、吴远钧。本谱采用章节体,由序言、凡例、概述、世系、人物、文化、捐资、附录、后记、图照等部类组成。横排版,16开精装本,7分册约900万字。以世系和人物为主体,记述了远口吴氏从盛公至今70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远口吴盛后裔人物  本书于2013年由远口吴盛后裔人物编委会编印出版,编委主任吴征尧、吴述明,主编吴谋高、吴展江,副主编吴治国、吴寿昌、吴跃军、吴展朝、吴常滨、吴泰苇、吴锡镇。《远口吴盛后裔人物》开篇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吴嘉甫的书名提字,编修人员名单、国家领导人论家谱、异姓对吴氏的评价、序言和凡例、图照、目录7项内容。正文依次编排为《吴盛后裔群英谱》《吴盛后裔人物名录》《远口吴氏源流》《远口吴氏文化》《人物访谈》《中华吴氏文化精粹》《后记》和《功德榜》8部分,群英谱和名录录入远口吴盛后裔人物346人的事迹,其中特别突出了各个历史时期政界、军界、农工商界、学界的精英人物

《远口吴氏小集 本书为远口吴氏宗亲联谊会2014年9月编纂出版吴氏资料集,主编为会长吴毅,副主编吴国仕、吴展和。本集子收入了上古至近代吴氏世系,吴姓的来源和开姓始祖,远口吴氏的迁徙和远口吴氏总祠和古墓陵园,远口吴氏族规、家训。全书32开,272页。

《黄平白堡吴氏总谱》 本书由黄平白堡吴氏总谱编纂委员会2001年编纂出版,编委主任吴治英,主编吴治昌,副主编吴治玺、吴寿德。本谱由序言、凡例、概述、世系、世系网、人物、文化、后记等部类组成,16开精装本,5篇39章82节,约29万字。

《锦屏吴氏》  本书是锦屏县区域内各地吴氏的一本通谱,2011年出版发行,主编吴展辉,全书约15万字,详细介绍了锦屏吴氏各支的源流、世系、环境、居住、人口、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腊洞吴氏》  由吴谋高编著的《腊洞吴氏》是介绍锦屏县启蒙镇腊洞侗寨一个百十来人的吴氏家族的历史与现状的一本百科全书,于2010年8月出版发行,全书32开,238页。由图片、写在前面的话、吴氏源流、盛公后裔、经济组织、家庭婚姻、腊洞吴氏文化、腊洞吴氏人物、中华吴氏文化要览、后记构成。

除上述书目之外,远口吴氏各支各地编修族谱和介绍远口吴氏的书籍众多,为远口吴氏文化传承做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远口吴氏文化播迁作出了重大贡献。远口吴氏编修族谱情况见附录:《远口吴氏家谱编修目录一览表

 

古墓碑文碑刻

南宋吴盛古墓  吴盛古墓位于远口西2华里的新市吓蚣井鳌鱼形,迄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

古墓为夫妻合葬墓,坐东朝西,封土堆高2米,长38.3米,宽17.3米,占地面积663平方米,由数百块石料和泥土垒砌而成。碑高0.88米,宽0.48米,厚0.11米。碑阴刻文,右为“地名皂团鳌鱼形”;中为“曾任大理寺丞始祖考讳盛 妣彭氏合葬之墓”; 左为“宋景定元年庚申岁冬月吉日”。为子八郎于景定元年(1260)立。 

乾隆年间,其后裔重维修,将景定碑(即八郎立的碑)移于墓侧,墓门重竖石碑,碑高1.3米,宽0.66米,碑上阴刻楷书为:横批“永固佳城”;右碑“孝男八郎任巡检司,孙大制、监正、权县,曾孙千一、忠、悠、节干”;主碑“始祖显考吴公讳盛朝奉郎任大理寺丞 妣吴门彭氏勅封宜人墓”;左碑“二十一世孙合族同敬立,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仲夏月吉日立”。帽为楼阁式石刻,长1.13米,厚0.28米,中高0.53米,帽书“人之初”三个大字。墓前拜台称祖坪高。四周群山拥抱,流水环绕,左有清江水似青龙蜿蜒,右为屋背坡喻白虎驯頫,后靠香炉山如玄武垂头,前点笔架山拟朱雀翔舞。西北古木参天,树脚下有一青石板镶嵌的古井,名曰虾公井。由此得墓侧联:“虾井流长绵世泽,鳌山水秀起文风”。

贵州远口吴氏

吴盛为远口吴氏开基始祖和湘黔边区的重要开拓者。其墓为黔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古墓之一。2005年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清水江流域白市电站的建设,吴盛、吴昼、尚熙等9棺吴氏先祖古墓,迁至远口白岫蜈蚣形吴盛之子八郎的墓园,并建成吴氏先祖陵园。

重修远口吴氏总祠牌楼墙垣碑记   盖闻孔子曰:“春秋修其祖庙。”诚以祖庙者,不谨以安先灵,亦所以收宗而敦族谊也。虽然,先灵之所赖以安托者,固在祖庙;而祖庙之所以赖保障者,则在牌楼墙垣,讵可任其颓毁而历久不修乎?今我远口吴氏祠者,实我盛祖后裔公共之祠也。自前人创修以来,几经先哲之善继善述,始观厥成,而历代宗祖之灵,亦咸托于是,是綦重且要乎?况自建筑以来,已越数十寒暑,风侵雨蚀,先哲之盛迹形成颓墙坏壁。是以每届岁时祭祀,各房有识之士,罔不目见心伤,倡仪重修,诚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惟是工程鸿大,经费浩繁,欲臻速效,须资共济。爰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召集各房父老昆季,开会讨论,一致赞成,公举各支办事人员,分担职务,竭力经营,不辞劳苦,一面暂支存款,鸠工庀材,开始工作,一面印刷薄据,派员募化,尤幸各房宗支,热烈赞助,应捐各款,源源而来,已为此巨大工程,仅两寒署而大功告竣。将见崇牖复焕,内顾无虞,杰阁重新,外观有耀,将此出力人员,乐捐姓名勒诸贞珉,永垂不朽,爰特记其始末于此。

吴盛重孙吴悠公墓碑文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苟无天何以有物,苟无祖何以有人,祖其可忘乎?吾始祖安葬于此,山明水秀,虎踞龙盘之地,佑我后人之昌炽。历明迄今,续继十有八代矣。因世远年湮坟莹崩塌,草木杂乱,几不堪睹也。爱集白堡等寨,以及毛栗坪、白洗、苗陇、陈溪马路、翁华种岩寨、同庄、重安、皎沙、吴小寨等处嗣孙,捐资包垒勒石,永垂不朽云。

 

                                       天运癸亥二月十七清明日  

 

 

远口吴氏人物

远口吴氏800年来,人才辈出。选介如下:

吴盛,南宋淳佑年间,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举家西迁进人苗疆,在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安家落户,置田200 余顷,税粮600余石,世称“吴半州”,是远口吴氏始祖。迄今已蕃衍近四十世,人口近60 万,分散居住在黔东南、湘西、桂北、四川等地。远口镇、地湖乡吴姓最集中,为黔湘桂边境吴姓的发祥地。

吴勉,侗族,元朝末年五开卫(今黎平县)潘老乡上黄村蓝寨人。大制裔孙。明朝初年,朝廷对侗族地区武装征服,蹂躏人民,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六月,爆发以吴勉为首的武装起义。义军20万人,占领湘黔桂边区广大地区,吴勉被推举为“铲平王”。十八年,朱祯率兵30万大军征剿。上黄一战,起义军失利,四千余人惨遭杀害,吴勉及其子吴禄被俘,被解送京师南京就义。

吴文彩,生于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侗族,贵州省黎平县腊洞村人,在大歌侗戏的基础上,吸收附近汉戏、桂戏和阳戏的戏调,于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创造了本民族风格的《梅良玉》《凤姣李旦》等侗戏,成为侗戏祖师。

吴传声,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苗族,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人。出身小手工业家庭,早年赴法国留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回国参加云南新军,被保送云南讲武学堂深造。民国4年12月,在攻打芷江县城时,身先士卒,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后被黎元洪追赠陆军上将衔。

吴慕尧,贵州省锦屏县钟灵乡寨稿村人,苗族,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民国元年(1912年)加入同盟会和南社,任《国风日报》主笔。民国2年3月,吴慕尧与陈去病随贵州自治学社首领张百麟在南京佐助黄兴起义。民国3年与清候补道员姜俊民策划谋杀袁世凯。后因叛徒告密,于民国4年2月19日被捕,袁世凯杀害于北京军警执法处,年方38岁。

吴绍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生,苗族,贵州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人。吴绍周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苗族将军,在国民党军队里历任排、连、营、团长、师参谋长、旅长、师长、军长、中将司令。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位抗战有功之臣。他经历了南口、台儿庄、瑞武、西峡口等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特别是在台儿庄、西峡口战役中,吴绍周北部迎击日军,与日寇第十二军血战三个多月,取得大捷,同时打出了一支令敌胆寒的钢铁之师一百一十师的声威。他曾先后荣获国民政府中央军委会颁发的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忠诚勋章等,被国民政府称为“智勇善战”的抗日名将。民国37年12月,所在部队在双堆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被歼,吴与兵团司令黄维被俘,送华北军区教导队学习改造。解放后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吴邦建,民国19年(1930年)生,侗族,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地柳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锦屏县委组织部组织员、干事、县委常委、县长、县委第二书记、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州人民政府州长、州政协主席。为第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寿通,民国22年(1933年)5月生,贵州省黄平县人黄飘乡翁开村人,苗族,中共党员,1949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镇远地委干校学员、镇远地委办公室秘书,天柱县邦洞基层委员会书记、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黔东南州知青办主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州纪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贵州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吴才运,民国28年(1939年)12月出生,侗族,贵州省黎平县人, 196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黎平县粮食局、财贸办、革委办工作员,县委办秘书,水口区委副书记,茅贡区委书记,黎平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县长,黔东南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纪委书记,黔东南州政协主席,州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远口吴文化艺术节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姓氏命名、以苗侗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吴氏文化艺术节。

2017年11月11日,由远口吴氏总祠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主办,天柱县远口镇人民政府、天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天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天柱县旅游发展办公室待等承办,黔桂湘三省边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协办,贵州吴氏商会、知行谷电商、湖北索孚达数据公司、贵州茅台镇吴氏洞藏酒业公司、曼苏乐(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赞助的贵州天柱远口首届吴文化艺术节暨黔桂湘三省边吴氏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圆满落幕。

贵州远口吴氏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第二届世界吴氏宗亲总会主席吴良民,《中国吴氏通书主编》吴健琴,特邀宗亲吴建新,知行谷董事长吴进华,天柱县远口镇人民政府杨生敏副书记,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会长吴展镜,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执行会长吴位清,江西、湖南、安徽、云南、广西等吴文化研究会等来自各地的吴氏宗亲3000余人。

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执行会长吴位清致辞,知行谷董事长吴进华,《中国吴氏通书主编》吴健琴,世界吴氏宗亲总会主席吴良民和各省区宗亲代表讲话。表示世界各地的吴氏宗亲不仅要团结一致做好文化研究,还要团结一致把经济建设好。此次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贺信和赠送的礼品,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会长吴展镜致答谢词。

贵州远口吴氏

活动以多彩贵州的多民族艺术表演结束,鸬鹚龙灯队、凯里舟溪芦笙队、黎平侗族大歌表演队、锦屏侗歌队、广西侗歌芦笙队、四十八寨山歌队、吴胜美、杨代润、施秉县的芦笙太阳鼓表演团队,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黔东南电视台、天柱电视台、炎黄修谱网、知行谷论坛、印象贵州网、今日头条、吴氏在线、华夏吴氏网、贵州都市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远口泰伯书院创建

经世界吴氏总会批准,2020年9月17日,全球首家泰伯书院在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吴氏总祠挂牌。黔东南州县政府领导,国内、省内各地吴氏宗亲社团负责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厦门筼筜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以及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社科院、凯里学院、黔东南州侗学研究会和黔东南州苗学研究会等单位专家学者团队参加。

贵州远口吴氏

典礼仪式从上午九点开始到十二点结束,全程网络直播,天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金可文全程拍摄和参与会务。挂牌仪式由世吴副主席吴进华主持。远口总祠会长吴世平致欢迎辞;世吴主席吴国荣讲话讲话回顾了泰伯书院过程与活动,在海内外的影响天下吴氏组织的支持,并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教授,各地感谢,感谢远口总祠的精心准备与热情接待。宣读世吴总会对建设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的批复。

贵州远口吴氏

泰伯书院”揭牌仪式;世吴总会吴国荣主席、远口总祠执行会长吴位清院长、云宵县白塔绍德堂理事会吴建龙会长吴健龙、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宗金向泰伯公上香,行鞠恭礼,在场嘉宾上香并行礼。

贵州远口吴氏

吴健龙会长代表无锡祖地总会,吴先辉常务副主席代表世吴总会、厦吴会,李斌副院长代表凯里学院、吴仲照常务副会长代表浙吴会为远口泰伯书院的成立送上了热情洋溢的祝福与深情的期望。吴增魁会长代表湖南至德会与吴芮文化联席会平台、少徽文化联谊平台、泰伯论坛等吴文化交流平台发表祝贺辞;吴毅农秘书长代表广西总会、吴启文常务副会长代表江西总会、吴志云常务副会长代表祖地总会、吴合林会长代表湖北至德会、吴万锦顾问代表川吴总会分别致贺辞!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清教授委托王胜军教授宣读贺信。

贵州远口吴氏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北京延庆花马吴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4 条留言
  • 宗亲

    吴氏宗族的骄傲,资料翔实,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可喜可贺!四川自贡荣县永兴吴氏宗祠吴德伟

    2020-09-26 09:01:54 回复

  • 宗亲

    刚刚举办的。很热闹。

    2020-09-24 22:53:28 回复

  • 宗亲

    太伯第一家书院。很好。

    2020-09-24 22:51:49 回复

  • 宗亲

    很好,值得祝贺。

    2020-09-24 22:50:17 回复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