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吴氏族谱 > 族谱研究

南宋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吴潜叙

2020-12-19 作者:吴李才 来源:综合 浏览:2943

本文重点介绍南宋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吴潜(1―3)的简历,他撰写的《吴氏统宗族谱叙》(简称吴潜叙)和《宋许国公复修源流世谱》(简称许国公世谱)等文献资料(4)。吴潜是南宋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水利专家和爱国词人。这位文韬武略的“状元宰相”,以正直无私、忧国忧民、忠义爱国闻名。中国《辞海》也记载着他的词条(5)。吴潜的历史性贡献,万世流芳,后人景仰,永垂史册!

一、吴潜的简历

吴潜(1195年-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6)。祖籍平江府(姑苏三让乡梅里村),平江吴氏十八世孙,高祖吴],曾祖吴洙,祖吴丕承,吴柔胜四子。嘉定十年(1217年),二十三岁的吴潜高中进士第一,成为宁国1300年科举考试中唯一的状元。吴潜初授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度,后逐步升迁,历任太府卿表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权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淳v十一年(1251年),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注:丞相是正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的职位;枢密使就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的职位),开庆元年(1259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许国公。景定元年(1260年)因忤逆贾似道,谪建昌军,不久改徙潮州,再窜谪循州,遥令武人刘宗申监守。景定三年五月十二日暴卒于循州(今广东龙川),一说贾似道指派刘宗申暗中投毒致死(7)。吴潜墓原葬循州,后迁葬南安东田芹山湖尾山下(照片1),据说迁葬时,还留有吴氏子孙护墓,至今西坑村还有几户姓吴的人家,就是当年护墓的后代,已历经了700多年的风雨(8)。吴潜的子孙繁衍闽南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历代各地宗亲到吴潜墓,进行祭祖活动(照片2)或学术文化联谊会等(9-10)。

照片1、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吴潜墓

(注:吴潜墓原葬循州,安葬在惠州嘉v寺南坡。后来其子孙迁居福建,将其灵柩迁葬南安东田芹山湖尾山下。按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记载,潜公墓是在安徽宣城大铺演山,而许国公世谱记载的潜公墓是在隆演山南柿木铺,这个安徽的吴潜墓是否原墓或迁葬墓,有待考究。) 

照片2、2009年清明节,千名闽南吴氏后人云集南安市东田镇,祭拜先祖南宋状元吴潜。

德右元年(1275年),追复原官,次年,赠少师。著有《许国公奏议》四卷。梅鼎祚辑其遗文《履斋遗稿》四卷(11)。

吴潜主篡修编了《四明续志》十二卷,这部珍贵的志书,现已成为了解宋、元时期边防、边贸、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12)。裔孙吴斗祥等辑《许国公奏议》63篇传世。吴潜存世词作共计268首,《全宋词》收有其词256首,是南宋著名的实力词人(13)。景定元年,吴潜与子吴璞同修《宋许国公复修源流世谱》(14)。

吴潜于宝v四年(公元1256年)重建宁波鄞西高桥,现已作为浙东历史文化的重要名胜古迹(15)。吴潜罢官贬谪循州期间(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1年),在东山寺创设了“三沙书院”,又名“东山书院”。曾寓居的仙塔下的古寺,改名为“正相寺”,塔亦因名“正相塔”。1989年,广东省政府将“正相塔”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泉州市重点文物保单位――吴氏宗祠。宗祠正厅为《状元宰相》匾额,系为南宋状元宰相吴潜所题(17)。此外,宣城的“状元路”“状元桥”,浙江德清的“状元故里”、江苏溧水、高淳的“吴门三贤”等印迹,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18)。

宁国吴氏三杰:吴柔胜(父)、吴渊(三子)、吴潜(四子)。父子三人均进士及第,同台阁重臣,为官廉洁清正,勤政爱民,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南宋历史上最显贵兴盛的家族之一(19)。

二、吴潜《吴氏统宗族谱叙》

吴潜与长子吴璞(淳v四年甲辰科进士,累仕至吏部尚书)一同完成了许国公世谱。吴潜的曾孙77世节泮公、78世珍四公珍藏有潜公写的手抄本,因故巳毁,所幸的是潜公手抄本的副本(注:指重刊本或旧编),仍留存在他俩手中,又传落到79世丙三公的后裔,再把这副本录编到家谱中(20),巳经历了23世(注:从1世泰伯至73世吴潜,再传代至公元1848年的后裔,共计约101世)。故我们现在看到的吴潜《吴氏统宗族谱叙》(图1和2),应是副本的记载。这本家谱(含副本)收藏在中国大陆有一本(21),我阅读过美国(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的一本(22)。

从这篇叙可见,吴潜宗谱何为而编?他目的很明确,就是九个字:“本溯源,信今而传后”。潜公家谱几经曲折,流传至今巳有754年了,是宝贵的吴氏文化遗产。

图片右、吴潜《吴氏统宗族谱叙》 ,第15-2页(注:古代常见、叙,同序也。)

图片左、吴潜《吴氏统宗族谱叙》  (第16-1页)(注:景定元年是公元1260年)

三、吴潜《宋许国公复修源流世谱》

许国公世谱的凡例有七条:一、记载事迹,二、坟墓,三、记年,四、孝,五、义,六、节,七、能。复修源流二项:一是世谱支图,二是世谱表。吴潜是一位文学家,他阅读研究过历代家谱的编辑方法,撰写的家谱很有特色,简明扼要,写实靠谱,有卷一15页,卷二51页,卷首6页,共计72页(图3―图20)。

潜公记载的世谱支图,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段:1世泰伯(注:开姓始祖)、仲雍(传代始祖)→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析相(注:柯相)→疆鸠(注:疆鸠夷)→疑吾(注:馀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注:君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这一段是潜公认定的世糸,也是目前各位宗亲所认知的。

笫二段:19世诸樊→光(注:阖庐)→夫差→友(注:太子友,又名幼王)→弥庸(注:《春秋左传》中哀公十三年,记载了吴王夫差、太子友,王孙弥庸的史实)→……→芮→浅→信→广志→千秋→长陵→……62世维德;其中潜公认为吴氏长沙国共存五代长沙王,并写上谥号为吴芮(文王)→臣(成王)→回(哀王)→右(恭王)→差(潜公在此写入:袭父爵,曰靖王,汉文帝七年卒,无子国除)。这一段有省略号“……”之处,表示有争议的世糸,或有待商榷。

笫三段:63世晴(注:括号内指生年,下同,890)→敬宗(907)→世佐(936)→全文(961)→景能(996)→仁富(1018)→孟修(1042)→贞一(1080)→洙(1099)→丕承(1127)→柔胜(1143)→潜(1195)→璞(1227)→宝儒(1259)→77世节泮。这一段是潜公的直糸亲人。

笫四段:78世珍四→丙三→……→经历至23世,共计约103世。这一段是潜公后裔续谱记载至1848年,巳经是明、清朝代,也是较可信的。

上述看来,第一段泰伯仲雍诸樊系是源头。第二段是有部分争议,各说各的身。笫三、四段是潜公支派衍传世糸的脚。从1世泰伯至现今,估算约110世。

这本吴潜“宋许国公复修世谱”,是吴氏诸樊系的一个缩影。若把元代吴毅重修增编“吴氏流派谱传”的世糸,作为吴氏季扎系的另一个缩影,我们建议宗亲与读者对这“两个缩影”作重点关注与思考。

四、吴潜复修源流世谱的思考

1、名人和宗亲之序、跋很多,而吴潜都没有列入他的家谱中,只写上他亲自写的二篇叙(现选录其中一篇),为什么他不列入名人之序?有独立见解的吴潜序言和目录,充分体现他不希望家谱有攀附名人、造假现象。我们应该很好研究潜公的家谱,是写谱和修谱人员的参考范本之一。

2、不少家谱都列入名人像赞较多,而吴潜只列入一位名人(魏徵)题词给二位先祖(泰伯和吴汉)像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潜公敬重魏征(580年-643年),因为他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而著称。魏征与泰伯、吴汉的精神影响着吴潜的一生之故。而文天祥(1236年-1283年),题词给他的像赞,是潜公去逝后列入的,因为文天祥和吴潜都是南宋状元宰相,后人敬重的榜样之故。谁像赞谁,是否造假,都很值得考究的。

3、吴潜很重视在“复修源流世谱”中坟墓和记年(注:指生卒年)的录入,潜公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以警人子当知之意”。在当时历史情况下,他把自己的世序列入到74世,而各省市地区的谱载都有不同世糸版本。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世序错位或断代缺失等,都不应该说成是潜公的错,他也是依据老祖谱碟的记载,无须争论,争也无用,各说各的,有待后人修正也。吴潜的“五代一表”,必须“记年”的观点是准确的、有远见的。试问:翻开现今的宗谱和统谱看一看,有多少吴氏后人是会这样“记年”呢?

4、吴潜把自己的家族支派图和世表,列入到诸樊世糸而不是季扎世糸下传;第五代长沙王著无子爵除,没有吴氏笫六代长沙王。潜公作为状元宰相兼枢密院使、博览史书、诗词高手,难道他对吴氏宗谱的历史及其家族属诸樊世系都没有调查研究吗?我们必须肯定是有他的史实依据。当今把吴潜和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北部地区及江南各省市等,如此众多的后裔都写入季扎-征生糸,所谓“头是诸樊夫差系,身是季札征生系”的双重世系混合体谱(23),在吴氏大统宗谱的记载中,注意到有明显的世糸错误(24),对这种世系编纂模式,我认为依据不足,仍有待商榷和修正。

5、我用吴潜的满江红《豫章滕王阁》赏析(25),写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万里西风,

吹我上、滕五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

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

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

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

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

城头角。

【赏析】

乘万里秋风,踏千层浪,我来到了江南第一阁。

放眼远望,见西山上白云茫茫,赣江中波浪滔滔;来往的征帆好像是在树梢上行驶,成群的野鸟时不时地歇落在沙滩。

伫望久久,遐想纷飞,不觉间,夕阳下,暮色临,雨雾扑帘而来,犹如昨日王勃叹呢!

登上阁来,更觉秋意已深矣,这剌剌西风,淅淅暮雨,让人更添凄怆孤单之感。由京都临安到任所,行程遥远,宦途茫茫,漂泊难定,尤觉悲伤。这(几)十年来的心事,真是不堪回首,不提也罢。

流年似水,转眼之间,入老境矣,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叹多年来的旅途茫茫,宦途坎坷,大志难酬!这愁沉重,溪舟载不动,乾坤虽大亦难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使人顿生沧桑之感。

高楼目断,画阁魂消,临近黄昏,城头的声声号角,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使人心烦意乱,不能自己。

吴潜写的这一首“满江红”,真实地抒写了一位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忧愤,触景生情,催人泪下。吴潜一生,安邦治国,披肝沥胆,竭尽其忠,其正气撼鬼神,其风范迪后人,其斐然业绩,与山共峻极,与水共长流。潜公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人物,对推动历史的前进和社会进步有重要贡献,对当今的圣贤教肓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五、附录

本文图3―图20  (图片按顺序、排版位置)

参考资料(1―23  略  )

附录:图3―图20

图3、本谱(二卷,卷首)共七十二页,第8-2、9-1页

(注:“旧叙”是指《吴氏统宗族谱叙》,本文巳录入;“旧论”是指《吴氏宗谱家传论》,未录入。)

图4、本谱第10-2、11-1页

(注: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

图5、本谱第11-2、12-1页

(注:“侍生”是指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图6、本谱笫13页(注:图6―7两页是潜公及其父子,三人均进士及第之“诰敕”)

图7、本谱笫14-1页

图8、第17-2页(注:图8―10是吴氏家政录、凡例、记载事迹等。)

图9、第18页(注:其中右边空白页,是指目录中的“世谱凡例 一页”,但未写上内容)

图10、笫19页

图11、笫20页(注:图11―13是世谱支图)

图12、笫21页(注:一谱说,公是指在洛阳的允佐)

图13、笫24-1页(注:丕承是潜公的祖父)

图14、笫28-2页截图(注:泰伯公的文字谱)

图15、笫29页(注:图15―图17是泰伯公下传世糸的部分文字谱)

图16、笫30页

图17、笫32页

图18、笫46页截图(注:图18―图19是潜公和璞公的文字谱)

图19、笫47页截图 

图20、笫65页截图(注:潜公后裔都有生卒年记载)

0
          0

上一篇:宋代时,民间修谱盛行的原因

下一篇:1766年《至德志》嵌科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0 条留言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吴李才 个人文集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