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人物故事 > 历史人物

王仙三狮仙赋

新史记 · 百姓先祖列传(八)
2025-11-11 作者:吴称谋 来源:原创 浏览:400

王仙三狮仙赋

       山不在高,有势则雄;洞不在深,有仙则灵。

       清人编《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十一》载:周有王子,姓姬名乔,分封楚地,栖玉仙山,隐三空洞,炼丹悟道,修真证果。后世称王乔,其子孙以乔为姓,为乔氏得姓始祖。于是,山因之名,改称王乔山;地因之灵,尊号王仙地。醴陵之名,始于西汉,故先有王仙,而后有醴陵。

       呜呼!鸿篇巨帙,纪其事而垂芳名;书山文海,录其迹而昭千古。远古之传,三千载之仙踪未泯;竹帛之载,万卷书而灵韵长存。自此,三狮洞天,遂涵神仙之玄光,流人文之异采矣。

       夫三狮之名,缘自三峰。其峰峻拔,或踞或卧,或跃或嘷,形态逼真,气势昂焉。晴则翠岫含烟,若黛山新染;雨则云封若纱,似仙宫欲开。近则岩崖崚嶒,远则气势磅礴。山涧碧水,回环若带;沙洲芳草,郁郁如茵。青萝拂石,香风盈袖;烟霞流彩,灵秀无穷,显山川之神骨也。

       传曰:天界降瑞兽,藏洞成精灵,原形似肥豕,嬗变如狮虎,时而化人形,潜修逾千载,气贯满山川。其中一峰,中央凹陷,形若狮口,仰天咆哮。洞口开阔,若地府神宫;洞中幽深,似九州地脉。嗟乎!山川毓秀,神气钟灵,非徒地理之奇,实为仙迹所栖也。“三狮洞”之名,岂非天成哉!

 王仙三狮仙赋

       千载悠悠,仙踪神韵,此起彼伏而相续不断;百代茫茫,人迹物相,幻化尘封而文字难寻。时光荏苒,迨至二十世纪末叶,复有仙道修炼于三狮之域。

       王仙浦口,有村妇杨氏,名金莲,号“八大仙”。自壬子岁六月十一,年近半百之身,忽觉仙气入体,丹田混元含真,五官通灵开窍。自此,以仙茶当妙药,显神通而行医治病;运元气炼仙丹,持内定而辟谷修真。其人殊异,往后数十载,不食五谷,唯食果蔬,神清如风。乡人咸曰:“此乃仙人也!”

       八大仙之异能,通地府而察幽冥,开天眼而观灵异。每焚香入定,以香柱拨茶,盘若洞天,叶浮景象,光影流转,吉凶祸福,神机昭然。顷刻之间,茶盘变通灵宝镜,能照三界之妖魔,可泄天地之玄机。恍若太上老君之八卦紫金镜,洞彻阴阳,通透虚空。

       屏山之南,渌水之东,有一少年,道根甚深,禅慧广开,天缘尤厚。癸酉八月,少年得异梦,见幽冥神庙,巨蛇化武士,身披盔甲,头戴铁帽,脚履铁鞋,手持兵器,驱妖排兵布阵,肆虐作歹多时。忽有雄狮从天而降,立于王仙狮山之巅,化作一名天将,自称李志仁。告之曰:“他日若有难,可求八大仙。”此后又梦南岳禅师,身着金色袈裟,携带紫金幌绳,誓擒妖邪正法。彼时,少年未谙其意,唯记梦境以存。

       醴陵东北地界,邪庙伪神假仙,比比皆是,妖邪作乱颇多。王仙之北书堂,有蛇妖假龙王之名,附体巫婆显灵惑众,表象行善治病,暗中作恶害命。甲戌初,少年寻医王仙,受巫婆蛊惑,误入邪庙。至乙亥夏,邪祟日益加深,噩梦惊魂不宁。入秋,少年烦扰,翻阅日记,幡然醒悟,今陷险境,天神早告,于是奔往八大仙。 

       仙姑入定察看,知遭蛇妖侵害,此乃宿世冤孽,遂邀少年一起,静观茶盘镜像。忽见,天狮从天而降,化作天神武将,安慰道:“尔等莫惊,擒贼先擒王!”言罢,天神疾步上前,直奔妖王,左手托起邪物,右手一掌,猛击胸部,其身腾空翻转,仰面四肢朝天。旋即,天神收掌,伸出三指,三道白光射击其背。伴随低沉呻吟,妖孽倒地而亡。众小妖骇愕,一时动弹不得。少年观此情形,惊叹叩首拜谢,恍若梦境重演。      

       另录见闻一则。湘赣交界河弯处,潭深有水涡旋,滩浅而水流急。乙亥夏望日,渔者获巨龟,其形巨如盆,古意盎然矣。少年闻之,告八大仙。仙姑入定,焚香拨茶。香烟袅袅,若蓬莱之云海;茶叶翻腾,如钱塘之潮汐。须臾,言其龟龄久远,道行甚深,躯壳已脱,劫运已了。讲述灵龟与渔者样貌,与所见丝毫不差。少年惊叹不已,只觉仙凡两界,薄如蝉翼,似雾似纱,顷刻穿越。

       是时,王仙东侧,另有异人。王坊房氏,字元纯者,与杨氏共修,皆属八大仙系。据房氏自述,世道巨变他先知,随后果不其然。如五十年代中,曾私下预言,大饥荒将至;六十年代初,预知红孩儿将乱天下,所言均验。其端坐木凳,入定数日,如如不动,不饮不食。若枯木之无声,却吸天地之精气;似化石之无念,实纳乾坤之灵风。凝神入定,掌中能现灵光,灵禽蜃影,幻化纷呈,观者无不惊骇然。 

       王仙之北,又出奇人,俗姓乔,名水存,祖为王仙著姓,称“三狮道人”。乔氏一生,师从多派,法脉多源,精于符咒,善以清水观天机。每手端净水,面向苍穹,凝神伫立,口诵真言,施法运灵。俄而水色渐幻,或青或赤,光影流离,似龙腾凤舞,洞察灵异,病因业果,吉凶祸福,一目了然。设坛作法,无论晴雨,必有活物飞来----或蝶,或蛾,或蜂,或蜓,顿时灵气充盈,仿佛天地相通,引发万物感应。据传,昔有失语哑人,经其法术疗治,即刻开口说话,心智恢复正常。众人惊叹:“此真道法也!”

        观哲学之“道”,存神性与物性之分也。神性之“道”乃天公,即上帝也。古传王子乔,今出八大仙,再有三狮道人,皆修真悟道,一脉以贯之。一旦道成,则替天行道,成人间天使矣。古今传说,玄乎莫测,道士异人,踪迹杳然。惟其灵响,犹存洞府;仙韵悠然,飘荡山川。其音,如山涧鸟鸣,清脆回环;其气,若松涛云海,袅袅不息。

       王仙云霞依旧,三狮雄姿弥彰;渌水之流未改,世事沧桑不古。仙人之韵,早已化作今朝之吟颂;道人之诵,久已响彻上帝之殿堂。

3
          0

上一篇:德学节孝名录之文贵户妇德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2 条留言
  • 宗亲

    《王仙三狮山传奇》

    山不一定高,有气势就显得雄伟;洞不在乎深,有仙灵存在便显得神奇。
    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其中史部地理《湖广通志·卷十一》记载:周朝时期,有一位王子,名字叫姬乔,被分封到吴楚咽喉要地。他在醴陵东北的玉仙山三空洞中隐居。他炼丹悟道,修真习药,证得仙果,后来在三狮山的登真观羽化升天。
    后世人们称他为“王子乔”。姬乔的后人以“乔”为姓,便成为乔姓始祖。于是,那座山改名为“王乔山”,那个地方也因此得名“王仙地”。王仙的地名始于周朝,醴陵的地名始于西汉,因此先有王仙,后才有醴陵。
    史书《后汉书·郡国志》醴陵县注,另有《荆州记》都记载了姬乔的事迹,使得王子乔修仙的故事流传千古。从那个远古传说开始,过去三千年来,王仙地界一直不断有仙迹出现。从此,三狮洞天成了一个蕴含神秘仙气的地方,也闪烁着独特的人文光彩。
    “三狮”的名字,源自那三座奇妙山峰。山峰高峻挺拔,有的像狮子蹲踞,有的似卧狮安息,有的如雄狮腾跃、仰天长啸,形态逼真,气势雄壮。晴天时,翠色山岫笼烟,像新染的黛山;雨天时,云雾缭绕,如即将开启的仙宫。近看岩石嶙峋,远望气势磅礴。清澈环绕如带,芳草遍地如毯。青藤缠石,香风拂袖,烟霞流彩,灵气无穷,真是体现出了山川的精魂所在。
    民间传说,曾经天界有神兽,降临王仙三狮洞,后投胎变成了猪,藏在洞中修炼成精,已经潜修上千年。有时候像猪,又像威猛的狮子或老虎,又还能化作人形,如今舍凡遁无形,灵气充盈附近山川。
    其中有一山峰,中间凹陷,形似狮口,仰天咆哮。洞口宽阔如地宫,洞中幽深如地脉。可叹这山川秀丽,灵气汇聚,不仅地势奇特,更因仙迹驻留而显神奇。“三狮洞”之名,真是由自然天成的胜景所得来的。
    三千年以来,仙迹与神韵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可惜没有文字记载,导致很多人物和事迹,都湮没于漫长岁月,至今已经无法考证。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王仙三狮山一带又出现了修道异人。
    王仙浦口,有妇人名叫杨金莲,人称“八大仙”。在壬子年(1972)六月十一日,她已经年近五十岁,忽觉仙气入体,丹田生机充盈,五官突然通灵。此后,她以仙茶为药方,显灵治病;以气炼丹道,辟谷修真。数十年来,不吃米饭杂粮,只以蔬菜水果为生,精神十足,气色清爽。王仙当地人都称她是“活神仙”。
    八大仙具有神通,她能通幽冥,开天眼。每当焚香入定,她以香拨动茶叶,盘中就能浮现影像,显示吉凶祸福。那茶盘仿佛成了灵镜,可照见三界妖魔,洞察天地玄机,恰似《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八卦紫金镜,能通阴阳、透虚空。
    在大屏山的南面、渌水河的东边,有一少年天资聪慧、佛道根基深厚。在癸酉年八月,他梦见一座阴森恐怖的龙王庙,庙中有大蛇化作武士,头戴铁盔,脚踏铁鞋,手持兵器,劫财害命,为祸人间。
    忽然,一头雄狮从天而降,站在王仙三狮山顶上,随即化为天将,自称李志仁,对他说:“以后,如果有灾难,你可去求八大仙帮忙。”后来,他又梦见南岳禅师,身披金袈裟,持紫金绳,来到王仙,揭露盗行,发誓要擒拿妖邪。少年当时并不明白是什么寓意,只是将奇特梦境记录在日记本上。
    那时,醴陵东北一带,邪庙众多,妖气弥漫,乌烟瘴气。王仙的北面,在书堂山一带,有蛇妖假托龙王,魔窟妄称龙王庙,附体巫婆,坑骗百姓。表面上装作行善治病,实际上暗中伤人害命。少年因病去王仙求医,误入邪庙,后来被蛇妖侵扰,梦魇不宁。直到次年夏天,邪气越重,他翻看日记,终于想起天神的提示。他突然明白了真相,于是奔赴八大仙求助。
    八大仙知道少年遇难,她入定观查,发现他被蛇妖所害,那是前世业障所致。于是,她凝神运气于手,然后将手掌在少年眼前轻轻一扫,随后邀请少年焚香观茶。少年奇迹般地突然能够看见茶盘中的影像。
    忽见天狮从云端降临,化作天神武将,对少年道:“你不要害怕,擒贼先擒王!”说完,他上前擒住妖王,左手提起邪物,右手一掌击中胸口。邪物在空中翻腾,仰面四肢朝天。天神收掌,伸出三根手指,三道白光随指射出,击中邪物背部,妖物惨叫倒地,立即毙命而亡。其他小妖顿时傻眼,惊恐呆立不动。少年惊叹万分,立刻叩首拜谢,恍若梦境重演。当时,王坊异人房元纯亦获感召,不请自来八大仙处助阵,三人一起共同见证除妖的整个过程。
    再分享一个见证。甲戌年夏天,湘赣交界的萍河潭中,有一村民偶然捕得一只巨龟,体型大如脸盆。少年听到这个消息,就前往八大仙恳求查看。八大仙老婆婆焚香拨茶,香烟缭绕,茶叶翻腾,不久说那灵龟道行已满,躯壳已脱,劫运已尽,已升天界。所述龟形、捕获情景,与事实完全相符。少年惊叹,深感仙凡之界,薄如烟雾。
    此时,王仙东侧的王坊村,靠近大屏山脚下,还有一个奇异人士,他叫房元纯,与杨金莲同修仙道,同属八大仙体系。据房氏自己讲,他常能预知世事——五十年代中期,他就私下预告会有“大饥荒饿殍出现”。六十年代初,他又预示“红孩儿将乱天下”,还因不慎公开说出林彪是奸贼,而遭到打击批判。这些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他常端坐一条木板凳,入定数日,不食不饮,似枯木无声,却能吸取天地之精气。他在入定运气后,掌中能够出现灵光与幻象,观看此景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王仙的北乡,还有个民间道人,他的名字叫乔水存,号“三狮道人”,他的祖上是出自王子乔一脉。他精通多派法门,善于画符念咒,常以清水观天机。每当手持净水,面向天空,口诵真言,不久水中光影流转,或青或赤,像龙腾凤舞,显示吉凶祸福。每当他设坛作法,不论晴雨,常有蝴蝶、蜜蜂、飞蛾、蜻蜓飞来,灵气顿起,天地感应。传说他曾治好一名已经好久不能说话的哑巴,使其当场开口说话,心智也恢复了正常。当地人都赞叹说,他是有真功夫的仙道。
    从哲学上讲,道分为神性与物性。神性的道,便是天公,也就是上帝。古有王子乔,近有八大仙,又有三狮道人,皆是修真悟道之人。一旦得道,便成天之使者,济世渡人,扶危救困。古今道士异人,踪迹多已无寻,唯其灵韵犹存。他们的声音,如山涧鸟鸣,清脆悠远;他们的气息,如松涛云雾,袅袅不息。
    如今,王仙的云霞依旧飘荡,三狮的雄姿更加彰显;渌水的河流千百年都未曾改变,然而,世道人情早已发生巨大变化。仙人的气韵,化作今朝的吟诵;道人的祈祷,早已传达上帝的殿堂。

    后记:

    《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古语说,道不远人,人自远道。道喻于故事之中,故事又能揭示出道。
    此神话般的见闻,绝非杜撰或虚妄之谈,也无夸张之辞,所述都是真实人物事迹和梦境记录。只是凡夫俗子无缘接触,世人难以领悟,甚至不敢置信。若如八大仙和三狮道人,哪怕其家人和邻里,并没有能力了解其真正道行,也未必有机缘能够见证其旷世神奇。
    也许,有人见证过、听闻过,或淹没于饭后茶余的闲谈中,或深藏于一颗怀有敬畏之心的记忆里。随着时间推移,消逝于尘埃里。如果没有文字记录,不能公开广为传颂,仙迹难以存留,世人无从知晓。
    如今,笔者以至诚虔敬之心,将神韵仙迹披露于世。王仙三狮之地,承载着千古的信仰与灵光,既是山川之胜,也是人心之镜。古人修道以求真,今人叙事以崇道;敬古今修道之士,思天地幽明之理。
    愿广大有缘读者,心游秀美河山时,能感悟那超越尘俗的仙风气息,领略人世与天地的默契妙境。


    2025-11-12 04:49:42 回复

  • 宗亲

    请称谋在留言里翻译一下,译成白话文,大家好进一步阅读。

    2025-11-11 15:52:44 回复


吴称谋 个人文集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