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德,字金安,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2月),是远近闻名的阳戏、汉戏大师。曾任贵州省天柱县第六届政协委员,黔东南州第六届人大代表,他热衷民间文化活动,在戏剧(阳戏)导演中,技艺精湛,生、旦、净、丑各种角色均能扮演。年轻时,扮演《刘海砍樵》中的小旦胡妖女,所表演的身段、碎步、假嗓唱白以及狡猾的应变表演活灵活现。有“假男狐妖”的美称。他不仅能导能演,还是掌鼓师。他的鼓点是演出全过程的指挥,戏角的一招一式,都随着他的点运转。他打击的“古咒云”(闹台锣鼓),“品品今”(进、出场锣鼓),“风老大”(过场锣鼓)有时如疾风骤雨,有时如流泉叮咚,有时如琵琶弹奏,轻重缓急,得心应手。
1957年,他导演的《蛇郎七妹》《晒鞋讲书》,参加天柱县文艺汇演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1984年4月,当时年近八旬的吴述德,在天柱县人大和政协联合组织的文艺联欢晚会上,登台演唱传统阳戏《掉白扇》片段,用真假嗓音区别剧中生、旦角色,微妙入神,博得全场掌声。
1994年春节,已届84岁高龄的吴述德,为演《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竞将长达尺余飘在胸前雪白的胡须剃去,不顾天寒地冻,登台演出,深受乡亲敬仰和爱戴。
在他一生的戏剧生涯中,对阳戏、汉戏执著追求,排练节目精益求精,登台演出惟妙惟肖,击打鼓点炉火纯青。
姚敦屏先生作了生动的描述和权威的评价:在那尚无电视的年代,笔者是戏剧的热心观众,更是吴老先生的狂热崇拜者。回顾儿时多次观赏先生的演出,以下记述吴老先生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趣闻。
一次演出《辕门斩子》,吴老先生出演杨六郎。六郎,胡须飘胸前。吴老先生刚出将门,一声“威风凛凛坐—呀将台!”右手一个漂亮的弧形动作去摸胡子,哎呀!没胡子!如果退回去,出洋相!继续出场,无法演!这时,台下观众数千人,在等待他的笑话。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吴先生灵机一动,瞬间以戏剧语言对内唱:本帅登将台,胡须未戴,孟良安在?(内答:有!)将我胡须送上来——!(内:得令!)(些许,一人用鼓锤扛着胡须舞蹈上,跪禀曰:启禀元帅,胡须送到。)(吴威严地)退下——。演砸的戏,但被他几句话弥补得天衣无缝,引发观众阵阵喝彩和惊叹声。
《穆桂英挂帅》的主角穆桂英,非吴述德莫属,只好请大徒弟吴作梅担任鼓师,可吴作梅对鼓点的击打还不是很内行,敲着敲着,突然冒出一句:师傅,怎么敲啊?吴老先生正在表演着精彩的动作,岂能分身?台下窃窃私语:看你述德怎么办?只见吴老先生不慌不忙,伸出两个手指说:徒弟呀!击鼓分两种:一为快鼓,(快)得点吃点,得点吃点!一为慢鼓,(慢)得—点—呷—点,得—点—呷—点。演戏似乎出了洋相,但他的几句幽默话语和生活哲理却羸得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吴述德老先生主演的有《蛇郎七妹》《晒鞋讲书》《穆桂英挂帅》《掉白扇》《辕门斩子》《刘海砍樵》《双插柳》《前娘后母-马氏婆》等等。
当时跟随吴述德老先生一起唱戏的有吴定琪、吴定一、吴本安、吴本能、吴本丽、吴贤丽、吴二秀、罗细香、吴作梅、吴作相、吴作文、吴述全、吴述华、吴述圣、吴述学、吴述钟、吴述海、吴常沛、吴常久、吴常江等几十人。
1999年12月31日,91高龄的吴述德老先生与世长辞。元田阳戏、汉戏也随之失传。
2012年3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天柱阳戏》一书中,如实记载和高度评价了戏师吴述德。
彰成舅撰写的挽联:
述职农会献技梨园参政州府妙啊佳话万千
德高望重艺精飘香诤言兴邦痛哉好人作古
爱桃诗赞:
宝顶山下吴家湾,
龙塘畔上书声朗。
八米戏台锣鼓起,
岁月风云仍铿锵!
和诗一首赞金安大伯:
头戴彩冠身披金,
五千历史方寸间。
练就生旦净末丑,
辗转腾挪定乾坤。
顶(2) |
踩(0) |
上一篇:吴季子挂剑
下一篇:瑞安吴氏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