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祠堂并不指的是某一座,而是分布在徽州境内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古祠堂,促成徽州独特的祠堂文化。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徽州的祠堂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徽州祠堂最早于宋代开始建筑,但是明朝中期才开始有大规模的修筑祠堂的社会风气。徽州一带少战乱,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乱是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的战乱之后,徽州的人口“十去七八”,房屋“十户九空”。但是财力雄厚的徽商在战乱过后的原址上重新修复了大量的宗祠,这些宗祠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了。
徽州每一个村庄每一族都有祠堂,而且徽州很长时间一直保持着一个村子聚集一个姓氏的特点,所以祠堂的选址非常讲究。它不仅与村庄融合为一,更是村庄最核心的部分,以祠堂为中心,整个村庄慢慢的向周围扩展开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相互独立。
祠堂的选址大多依山傍水,既保持祠堂的威严,又不至于与村子分离开来。整个村落就是沿着一条串联完整的轴线开展,周围的建筑参差不齐,却错落有致。但是祠堂周边的建筑不能比祠堂更高更豪华。
祠堂的内部采用的是天井的结构,既有助于祠堂采光,又能够让从屋顶四面流下的雨水都汇入自家的院亭。一开始进入宗祠是比较低的大堂,往后的每一进大厅都会比前一层更高一些,这一层一层的抬高便给那最重要的祠堂祖先做的高瞻远瞩的设计。
徽州祠堂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雕刻。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而且门窗、板壁几乎都饰有镂空花雕或平板花雕。雕刻设计巧夺天工,刀工细致灵巧,技艺炉火纯青。
坐落于婺源县江湾镇的俞氏祠堂建于乾隆年间是典型的古徽州祠堂建筑风格。祠堂建筑面积一千 余平方米,仪门采用五凤楼造型建制,各建筑翼角翘起形成轻盈活泼的歇山式形制,建筑之间逐层跌宕形成雄伟的气势;山面边贴徽州传统的屏风,马头使用徽州传统屋面举拆进行,前用鹊尾式、后用印斗式;门厅前沿安设木栅栏,门厅正中设大门与耳门,大门两侧安置木制并施雕刻的抱鼓(徽州其他祠堂的抱鼓多为石制),耳门两边置木质上马石。
顶(1) |
踩(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