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里吴历史溯源】合肥淝南稍里吴,现主要居住于庐江县境内三河镇以南、同大镇、白山镇、郭河镇、金牛镇等地,属长沙王吴芮嫡系后人九华山老田吴栋材公支系。
根据祖谱记载,稍里吴始祖吴友成为吴栋材第五十八世孙,为吴用之(地藏王菩萨成佛前挚友)第三十四代嫡孙,原世居青阳新城里老田村。明洪武初年(约1370年前后),因惧青阳占山匪患(赵普胜、钱清同占据九华)希祥公谴子友成自青阳来到淝南长汀疃(tuǎn),即今庐江三河镇东南小河湾(今后湾村一带)开基。这里后来被人称之为“吴家稍”或“稍里”。因后来的吴家祠堂在此建起,为区别与其他吴氏别份而得名“稍里吴”。
稍里吴始祖友成公之父吴希祥与合肥前份吴始祖吴希祯、枞阳老鸭山(现吴桥)始祖吴希裕为兄弟三人,为五十六世祖佛寿公三个儿子。其中希祯公为老大、希祥公为老二、希裕公为老三。
经始祖友成公开辟建基稍里后,逐步繁衍发展、后代兴旺,至明朝后期及清朝初期已有千人规模的“吴家稍”。至清朝中期,其后代开始分散居住,一支在后湾,一支在西湾,一支在新圩及施家湾等地(今三河镇、同大镇、白山镇、郭河镇、金牛镇等地)发展繁衍。
【稍里吴的谱牒情况】稍里吴谱牒工作(即修谱)至今共进行了七次。根据祖谱记载,第一次修谱为稍里吴九世祖(即栋材公第六十七世)益学公于清朝康熙二年即1663年开始,此时距开基时的1370年已过去约293年,首次修谱因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统计和修谱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至乾隆二十八年即1763年历经百年才修成,凝聚几代人的心血。此次谱牒考虑离九华山较远交通不便和稍里吴人数也较多,综合各种因素,修谱中字辈与九华山老田吴字辈开始“一纸分关”分开谱记。九华山老田吴59世统一字辈为:永宗、景仕文大世、国泰庆明主、忠诚期克纯、承家先以义、光裕允宜增、祖系周之德、元来礼让敦、欣奉亨盛日、嗣美益新城。此次修谱确定稍里吴自十一世祖世德公后辈启用新字辈,即:“世遵天家宪、常怀君子心、正大光先泽、公平裕后箴”, 十一世及其前世为九华山老田吴字辈。分关修谱至今已经经历了约两百五十多年,后代兴旺,至今已经传世十多代。后历经了五次谱修工作,分别是1796年二修、1828年三修、1866年四修、1910年五修、1947年六修。
2009年启动七修工作,至2014年底完成,全套共叁拾八卷(本)。七修谱延续六修建议:当上述20字用完时,稍里吴后代参照《大统宗谱》和《吴氏通书》的规定和各地亲友的做法,启用泰伯世次百字辈,即:“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徙....... 历代人才泽、富贵久兴隆”,稍里谱中最后字辈“箴”字为泰伯公第116世,对应“泰伯世次百字辈”为“务”字辈,以后子辈从“本”字起往下传。
【稍里吴宗祠记忆】稍里吴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距始祖刚来时已380年,祠堂坐落在北埂稍里(今天的新渡社区北约3公里)。建祠历时12年,于乾隆七年(1742年)完工落成。宗祠为明清建筑风格,面宽28米、进深70米、主体建筑为门楼、拜殿和寝殿三进。祠堂门头上方“吴氏祠堂”四个大字,黑漆大门上书“延陵世泽、淝水家声”对联,门两旁一对直径1.2米的抱鼓石。门前左右6个(直径80cm、高80cm)石鼓,上插出人旗杆用。祠堂内石刻木雕、雕梁画栋、抱柱楹联朴实端庄。
经历180多年,后来又进行了几次维修,于1930年被民国政府临时用为学校,九一八事件日本鬼子进中国后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局部修建后用于小学学校。院内现今唯一留存的一颗由老户长吴运昌手植的一颗“百年古木瓜树”至今尚键在,每年还结有木瓜。现在,祠堂已不见了踪迹,房基尚在,为废弃的小学旧址,亟待恢复。
【稍里吴的堂号】老田吴总堂号为“三治堂”,稍里吴祖上栋材公第五十六世祖佛寿公堂号为“萃源堂”。根据祖谱记载,稍里吴未单独设立堂号,可继承“萃源堂”号。另外,祖谱中共分九大份,各份内设堂号,堂号较多。如:九大份中的志富公份下有“承启堂”、“谦和堂”、“敦伦堂”,志珞公份下有“孝友堂”, 志高公份下有“孝义堂”,志赞公份下有“守成堂”等等。
【稍里吴人文历史综述】据宗谱记载摘录,自始祖友成公开辟建基稍里吴后,子孙兴旺,根据2014年底完成的七修谱时初步统计现后裔有约3万多人,且人才辈出。根据六修谱时统计,稍里吴氏后人中自清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至民国36年(即1947年,六修谱时)约270年间,稍里吴氏后人中有多人中进士、举人,从官仕途人员中七品及其以上有102人,五品及其以上有69人。正一品建威将军4人,分别是:吴天沄(yún)、吴家唐、吴宪交、吴常璐;正二品武显将军4人,分别是:吴家芷、吴宪恺、吴常汉、吴怀樟;从二品武功将军4人,分别是:吴世英、吴遵琚、吴天彰、吴家镇等等。其中,有很多文官、武官、教师、烈士、模范等,留下一些可歌可泣故事和崇高的精神。下面略举部分人物及故事阐述。
【稍里吴人文历史与故事摘选之一:建威将军、北塘总兵 吴常璐】据宗谱记载:吴常璐,1834年~1899年,字崇齐,青少年时期追随李文忠(即李鸿章,谥号李文忠)。
1861年(咸丰十一年),李自成的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援军未到,此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管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自己的湘军驻守安庆,上海官绅派代表向曾国藩求援。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曾国藩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勇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军”。淮军是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是中国近代军队的前身,曾是晚清的主要国防力量。淮军成立时仅有六千五百人,至1864年与英﹑法侵略军在上海附近联合对抗太平军,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近现代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是出自淮军。
吴常璐主要跟随李文忠近卫等要职,后因李鸿章升迁管代北洋水师,特授吴常璐天津任职,为直隶北塘镇总兵,把守天津关口,镇守天津门户,诰授建威将军(正一品),名堪胜提督,敢勇巴图鲁世袭云骑尉,夫人为一品夫人。但因身体不好,就职后不久生病,故在本职内未曾立有功劳。
北塘为明清海防重镇,皇都卫城。明嘉靖在北塘修筑东西两座炮台,史称“北塘双垒”。北塘镇被史学家评价:“一个北塘镇, 半部晚清史”。和平时期,北塘炮台便成为登临揽胜、凭垒观潮的好去处。现今重建的北塘炮台成为最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稍里吴人文历史与故事摘选之二:花翎副将、侦探高手 吴君忠】据宗谱记载:吴君忠,花翎副将,正三品,生前勇猛果敢、集富谋略、主要在江浙历任扶帅,在江浙一带水域(包括长江下游流域)缉拿水匪有功。清朝中晚期,长江流域南京、镇江、无锡、苏州、上海一带及运河流域(苏州---杭州),商家云集,交通货物交易十分繁荣。但是,水上经常有抢劫案件,劫匪狡诈、猖獗。吴君忠为江浙历任扶帅,主要对水上作案进行缉拿、断案,其谋略高超、破案率很高、名声很大。受主帅推荐,被皇上加封为三品花翎副将。
【稍里吴人文历史与故事摘选之三:抗日战斗英雄、中华英烈吴纪权】据宗谱记载,吴纪权1911年~1937年,又名吴怀鹏(1911年~1937年)国民党中央航校第四期毕业,少尉飞行员,于民国26年8月16日即1937年上海保卫战中,在上海郊区嘉兴上空与同去的黃保珊烈士在对日空战中,不幸所架的战机的机格门中弹着火后坠毁殉国。被民国政府追认为抗日战斗英雄、中华英烈。英雄牺牲时年仅26岁,已婚并育有二女,长女吴君植、次女吴君培。
当年的中央航校笕桥学校,为1928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之一。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蚕校(现浙江理工大学),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亦称“笕桥航空学校”或“空军军官学校”,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这里很多培训的学员都壮烈牺牲在对日空战中,战斗英雄吴纪权就是其中一位。抗日战争后1938年1月中央航校迁往昆明,中央航空学校改称空军军官学校。
2014年吴君植女士专程从美国加州赶到南京参加抗日航空纪念馆开馆仪式,后去了抗碑祭拜父亲,她在父亲的墓碑前献上鲜花并久久地跪在父亲的墓碑前轻轻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然后她又祭拜了与她父亲同日牺牲的航空烈土。在南京参加抗日航空纪念馆在开馆仪式上,烈士的女儿吴君植女士向记者回忆说:父亲是中央航校笕桥学校第四期毕业的飞行员,父亲牺牲时年仅26岁,她只有3岁,妹妹仅一岁,后来姐妹俩随母亲去了美国。
吴君植女士在南京建‘抗馆’,捐赠了1万美元和与父亲有关的所有遗物,其中包括18张老照片、一本《空军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册》以及父亲的毕业证书、获得的勋章、纪念章等。她看着展馆中自己捐赠的父亲的遗物,感到十分欣慰,她说:“以前父亲的遗物都是放在家里珍藏,现在有了抗日航空纪念馆,可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弘扬英雄烈士的爱国精神,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稍里吴人文历史与故事摘选之四:刚正为民的好村官吴怀德、博爱至上的好妻子】吴怀德(1930.4~1992.2),九华山老田栋材公第七十四世、稍里吴友成公第十七世孙,因父自淝南稍里去芜湖创业,出生于芜湖繁昌县高安乡泥埠村,4岁逝母,被寄养在一赵姓家中,7岁开始放牛,1942年受过日本兵毒打。解放后,乡政府工作队看到他年轻、耿直、能干、人品及口碑好,加上属于苦大仇深的贫雇农,被推荐为行政村长(大队长)。在担任村长期间,他不负众望带领村民修水利、建家园、促生产。1958年受浮夸风影响,村农业生产也开始“放卫星”、繁昌流行“亩产三万三”,他觉得这脱离实际,在他看来报那么多虚夸的产量,拿什么交公粮?老百姓吃什么?最后怎么向政府和百姓交代?在汇报生产产量时,他敢于直言、敢做敢当,硬是顶住压力,坚持按实汇报。因为他的务实作风,在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所在的行政村没有饿死一个人,村里老百姓无不从内心深处感激这位刚直踏实的好村长!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把他对“浮夸风”和吃大食堂的直言,说成是对大集体和人民公社的不满,因为他是苦大仇深的贫雇农,没有定为“反革命”,但村长职务被撤、随后被批斗、游街…….也是他群众基础好、德高望重,村里百姓心知肚明,对他甚加保护,让他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击,“老村长”的尊称一直被大家喊着几十年。粉碎四人帮后,他的问题得到了平反,给予了正确的肯定。他的刚直务实,获得大家的赞颂。
村官虽小,但他是最贴切老百姓根本利益,只有那些踏实务本、处处为百姓着想,才能做得了好村官!这正是祖上栋材公“刚正为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再现,是老田吴家风的一个延续!
再说老村长夫人,牧运秀(1937.4~2008.6),1959年经人介绍和村长组成了家庭。1960年到处缺粮饿饭,自己的孩子因怀孕时营养不良出生不久后夭折。一天,当她看到一外来的带着几个孩子的父母,最小的为出生不足五个月的男婴饿得哇哇直叫、一家人饥饿不堪。她在央求下把男婴抱回家喂养,粮食十分紧张时,村长夫妇宁愿自己吃野菜、粗康、树皮……却把仅剩的米粮省着喂养这位不相识的孩子,度过那艰难的岁月。随后夫妇养着他直到这个孩子8岁时才被他父母接回,接回时孩子的父母双双长跪不起,再三致谢救命恩情。孩子的父母要酬谢恩人,但被婉言谢绝、分文未取。
这个真实的救人故事,让我想起《孟子•梁惠王上》一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体现一种“博爱”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正是老田吴祖上用之公 “施舍济困、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家风传承的一个真实写照!
1、吴子波,1946年7月生, 系泰伯公第105世、九华山老田吴第76世、合肥淝南稍里吴第19世,出生地安徽庐江白山镇。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6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先留校工作。1970年到部队锻炼,1971年到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室,先后任市委办公室秘书、副科长、副秘书长、主任等职。1991年任六安行署副专员、地委委员、常务副专员、党组副书记等职; 1997年任安徽省纺织总会会长、党组书记;2000年任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4月任安徽省发展改革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其中2004年兼任安徽省盐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2008,任第九届安徽省人民政协委员;2006年8月离任后 ,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咨询员,安徽省信用协会会长。
1991年被评为合肥市直"优秀领导干部",199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财税工作先进领导干部"荣誉称号,1998年国家纺织局授予他"全国纺织突破口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纺织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
先后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20多篇文章,主编过60多万字《安徽省纺织工业结构调整意见》,其中多篇文章被收录到《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等丛书。
2、吴君云,男,1968年2月生,系泰伯公第104世、九华山老田吴第75世,合肥淝南稍里吴(庐江)第18世,出生地安徽庐江。早期经营“张岗饭店”,2008年东流镇张岗村换届选举时党员群众推选为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兼任池州市东流工业集中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年元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牧副渔类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他任职后,把自己工资和辛苦赚来的钱资助村里五保户、贫困户等,把自家8间房免费作村部办公用,把自己的车变公车使用……其妻汪为珍全力支持配合,还主动接手饭店管理,一家人深受周边群众爱戴。2013年查出尿毒症后,他继续忘我地带领大家创建美好乡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使东流镇张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2011年以来多次获东至县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获“池州市优秀人民调解员”、2014年度池州市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6年被池州市委评为“池州市劳动模范”称号、为池州市党代会代表、池州市人大代表;2014年被省司法厅授予“最美人民调解员”;201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办的“我的调解故事”主题征集活动优秀奖;2017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17年8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明办评为安徽省“最美家庭”,2017年11月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池州市“最美家庭标兵”、2018年获得第四批“池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池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户”等。
3、吴君仓,男,1970年10月生,系泰伯公第104世、九华山老田吴第75世,合肥淝南稍里吴第18世,出生地安徽庐江。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后就读本校神经病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赴上海华山医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修神经内科进修。主要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诊治及脑卒中防治、痴呆及帕金森等专题。
现任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受聘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及皖南医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被合肥市委组织部推荐为合肥市领导联系专家及合肥市创新高层次人才。系安徽省“十二五”、“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医师分会常委、安徽省行为医学会常委、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安徽省神经病学会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病系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和参与国家卒中协会科研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7项;获2015年度首届安徽省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及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中华系列5篇,SCI论文6篇,并有3篇论文获安徽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18年获首届安徽省“好医生”称号。
4、吴君虎,男,1962年2月生,系泰伯公第104世、九华山老田吴第75世,合肥淝南稍里吴第18世,出生地安徽繁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毕业,后入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生课程研修。现任安徽建筑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土木工程(包括建筑、路桥、隧道、地下工程等)设计、勘察、检测、监理及其研究、教学等工作。系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安徽省土木工程专家、安徽省土木工程协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曾任建设部北京中联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总工程师、安徽省维安审图有限公司审图专家。参与或主持完成过俄罗斯、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国工程及北京、西藏、贵州、江西、江苏、广东、温州等地工程项目;参与或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重点项目,如:京福高铁蚌埠至合肥段、庐江等国家粮食储备库、合徐高速公路、合芜高速公路、安庆长江大桥、沿江高速公路、铜黄高速公路、合肥高铁南站、合肥地铁3号线延长线等及数千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参与编写或审查安徽省本科规划专业教材、安徽省地方技术标准等。发表专业论文二十多篇,其中部分论文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结语】因个人了解有限,人物小记仅仅是家族中的一小部分。家、族和国,是密不可分的亲情关系,这里包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我们只有知道过去和现在,才能明白未来。希望它成为爱国精神和优良家风的传承,成为爱国、爱家的“加油站”。(吴君虎撰于2020年11月5日)
顶一下(5) |
踩一下(0) |
上一篇:浙江瑞安吴氏(前埠吴氏支系)
下一篇:湖北郧阳府东乡吴家扒吴氏
稍里吴昆山人怀字辈雪龙到此拜读报到
2024-02-10 22:21:43 回复
非常不错的稍里吴
2024-02-10 22: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