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 在线留言
留言或寻根或资料的标题(必填)*
联系人(必填-中文姓名)*
电话(非必填)
Email(非必填)
QQ(非必填)
地址(非必填)
留言内容(必填)*
验证码(必填)*

留言列表

作者:吴义者, 留言主题:温州瑞安吴氏——江南巨族宣公系 [2021-01-19 10:48:47]

内容: 温州瑞安吴氏——江南巨族宣公系 第一部分 吴氏祖源 一、吴氏来由 如今远古吴姓的鼻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古以姬为姓,为黄帝嫡传苗裔。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氏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姬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衍下来的。 据《史记•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公元前12世纪(殷商时期),姬姓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是黄帝(姬轩辕)的裔孙;是高阳氏颛顼(姬乾荒)直系后裔。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太伯无嗣,仲雍继位,世代相传。武王灭商后,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吴’成为正式的侯国。吴国建都于(今江苏无锡),拥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分和安徽、江浙等一部分地域。公元前586年,太伯第十八世寿梦(第19位君主)正式称王。到二十世阖闾(第24位君主)时,曾一度攻破楚国;到二十一世夫差(第25位君主)时,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经21世、25位君主)。族人虽四散避难,却不忘故国,仍以国为氏,尊太伯、仲雍为吴姓始祖。 二、泰伯建吴 三让天下,忠孝两全。周部落首领名叫古父亶公(尊号周太王)。他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的姬周君主。娶有邰氏女太姜为妃,“太姜美而贤”,生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娶任氏女太任为妻,生子姬昌。姬昌一出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更有神话传说:有一只吉祥鸟衔丹书飞至周原,落在姬家。丹书内容是为君之道。古公亶父认为这是周室兴旺的征兆。因而对姬昌这位孙子倍加疼爱。昌长大后聪明过人,具有伟人气质、王者之风。古公曾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于是心想将周业传位于三子季历,以后传给姬昌。但按旧制和当时氏族传统,王位因由嫡长子泰伯继承。姬昌之父季历排行老三,没有资格承嗣。这样,姬昌也就没有机会继位周业。为此,古公既不愿违背王室传统,又为自己不能如愿传位于姬昌而左右为难,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竟然抱病在身。长子泰伯,是一位十分忠诚孝悌之人,当他觉察其父的心思,为遂父愿,以孝尽忠,决定让贤。即与二弟仲雍商量,托词为父采药,二人离开周室,避居吴山(今陕西宝鸡陇县交界处)。让其三弟季历继位,此为一让。 泰伯、仲雍避居吴山后,季历果然被立为太子。但古父为不违背周室传统,临终遗命季历,待泰伯回周室后位还泰伯。不久,古父病逝,泰伯、仲雍闻讯奔丧周室,季历遵父遗命,欲还位于泰伯,泰伯坚辞不受,季历不依,为此,泰伯表示真心让位,决定远走高飞,偕弟仲雍率领吴山族人,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辗转千里,来到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古称荆蛮之地,开创新的生活,此为二让。 泰伯、仲雍来到荆蛮之后,为表示绝无反顾之心,竟然易服毁容、纹身断发,完全改从土著的习俗。这以礼仪文明自诩的周人来说,只有遭到刑法之人才纹身断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肌肤,皆为刑余之人。可见,泰伯决心让位的品德是何等高尚!泰伯还传言季历:“我已到遥远的荆蛮,改从土著断发纹身之俗,成为刑余之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了。”因而季历正式即位莅政。此为三让。 泰伯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三以天下让”,可谓“忠”。不以长子为尊,遂父意愿,让位于弟,可谓“孝”,以孝尽忠,实乃忠孝两全。历史上曾经有过,为了争夺王位,父子相戮,兄弟相残。而泰伯不争权,不图名,不贪利,三逊其国。使周室在无任何纷争下,顺利传位于姬昌。说明泰伯的谦让、尚义、友悌和仁爱,四德俱全,堪称高山仰止,为世人歌颂。可见,周之有天下八百,泰伯功不可没。所以,被中华民族尊称为“至圣”的孔子赞泰伯为“至德”暨至高无上的道德。孔子赞叹:“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崇高品德已到了极高境界。千百年来,泰伯文化与“至德”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第二部分 温州瑞安吴氏 一、瑞安吴氏简述 瑞安吴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一支名门望族,迄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始迁祖绝大部分从闽长溪、赤岸(古称)一带,陆续入瑞繁衍生息。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迁入: 第一阶段,唐末至五代时期,黄巢起义和闽王争夺,相互攻杀,闽人纷纷避乱北迁。 第二阶段: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海溢,温州沿海一带遭大海溢,死者甚众,温州知州传檄福建移民,以后数年,闽人北迁甚众。 第三阶段,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福建霞浦、莆田、漳州(古称闽长溪赤岸)一带迁入瑞安较多。 瑞安吴氏由延陵、渤海两大郡望: 延陵郡人口占十分之八、渤海郡人口占十分之二。 祖源共有五大支系: 延陵郡:畦公系,祭公---华公、远公系,允公---太乙公系,进公---琬公系。 江南巨族始祖宣公---渤海郡则茂公、伦清公系。 瑞安吴氏共有40多支宗族,目前宗祠有34座,分谱70多份,分居100多自然村。2008年12月止,瑞安吴氏人口五万三千多,在瑞安各姓氏中排名为第六位。 目前,瑞安吴氏辈分最大的是泰伯公第103世,最小的是泰伯公第119世。 瑞安吴氏最新统一行第 (泰伯公第111---150世) 正 行: 旭朗雲岗辉 锐极浩炽坚 和睦赋众悦 瑞贯嘉祥安 实践展宏图 廉洁永传扬 真诚力繁聚 社稷更欢腾 副 行: 岐山姬水源 德让八百周 功开梅里基 仁震华夏洲 肇祖多闽来 生衍家乡宗 后昆承先志 继启兴泰隆 第三部分 江南巨族始祖宣公系 渤海源流远,延陵世泽长。关于吴氏郡望,民间常以季札派下为延陵郡,夫差派下为渤海郡。“瑞安渤海吴氏”考据历史相关谱牒,江南巨族始祖吴宣公(泰伯公第六十九世),字守德,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四月十五日未時,随父亲简公居西蜀阆中巫锡山,娶时任剑南节度副使孟知祥之女为妻。孟氏夫人为宣公育有三子:纶、经、绍。孟知祥在西蜀称帝后(史称后蜀),封吴宣为“驸马宣城公”。不一年,孟知祥去世,其三子孟昶继位,欲加封吴宣为“王”,宣公义辞,遂举家南迁。 宣公南迁江西后,陆续购置了大量土地,家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行善积德,乐助救济,衍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多元孙,这三百多元孙开枝散叶,形成江南巨族。传至五世沛公,字盛东(泰伯公第七十三世),生北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官为山东埭州太守,退隐山东渤海边,后裔遂以地为郡。 泰伯公第六十九世,宣公、字守德、号宣成(简公长子),生子三:纶、经、绍。 七十世, 纶公、字伯宗,生子十:宏、宥、华、福、珍、万、兴、宝、仪、景。 七十一世,宝公(纶公第八子),生子六:举、学、与、誉、亮、谌。 七十二世,亮公(宝公第五子),生子沛。 七十三世,沛公、字盛东(亮子),生于北宋太祖开宝九年丙子(公元976),北宋天圣年间为山东埭州太守,晚年退隐山东渤海边,后裔逐以地为郡。生子二:楷、模。 七十四世,楷公(沛公长子),生子炳。 七十五世,炳公(楷公之子),生子墉。 七十六世,墉公(炳公之子),生子铭。 七十七世,铭公(墉公之子),生子复。 七十八世,复公(铭公之子),生子仁。 七十九世,仁公(复公之子),生子二:伯兰、伯莲。 八十世, 伯莲公(仁公次子),生子三:辉、奕、茂。 八十一世,奕公(伯莲公次子),生子简。 八十二世,简公(奕公之子),生子柏。 八十三世,柏公(简公之子),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 八十四世,十四郎公(柏公次子),生子岳。 八十五世,岳公、字猥元、号石庵(十四郎公之子),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 入浦始祖则茂公---温州吴氏支系 则茂公(江南巨族始祖吴宣公第十八世、吴沛公第十四世孙),元英宗至治年间,从河南洛阳徙入居龙溪县锦田里洋尾(元至治二年划归南靖县管辖,今属漳浦县南浦乡)。则茂公为漳浦吴氏入漳始祖,也是温州吴氏渤海郡的外纪始祖。 则茂公(泰伯公第八十六世)传第九世:甫祥、甫瑞。甫祥公生肇祖、肇起、肇都、肇缉、肇熙五子;甫瑞公生盛宇、盛化二子。 甫祥公(泰伯公第九十五世)长子肇祖,生时雍、时和、时荣三子。 时雍公(居平阳高沙)长子宗周公派下迁居福鼎選城;时雍公次子宗禹公迁居平阳南湖、竹坪。厥后,时和、时荣二公访胞兄(时雍)至平邑,携时雍公第三子宗旦,复游平阳坡南,渡过瑞安飞云江,乘舟沿江而上,见其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风俗醇美,逐卜宅居矣。时和公逐卜居团屿(今马屿五甲),时荣公居陶山沙州。时雍公第三子、宗旦公(泰伯公第九十七世)居陶山苏山。三公分別为五甲、沙州、苏山始迁祖。 时和公生子四:长子宗山、次子宗仑、三子宗久、四子宗四。长房宗山公派下:泰伯公第九十九世起义公迁居平阳坑塘岙;泰伯公第一百世君靖公迁居里垟底。二房宗仑公派下:泰伯公第九十八世文景、文泰马屿江桥湾;文泰公之子起望公迁居苍南信智、起则公迁居马屿大坑。三房宗久公派下:泰伯公第九十八世文才公迁居苍南宜山,文才公第三子起敬公迁居马屿大南呈佛;起敬公九世孙、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仁法公、号忠法,居舟山市定海区(中浪集团董事长);文才公第四子起灿公迁居苍南信智;文才公第五子起亿公迁居苍南赤溪。四房宗四公生子二:长子文跃、次子文奎。后裔怀四公迁往江西、部分迁居瑞安南门三港殿东萧壤巷及瑞安卓岙等地。 甫祥公次子肇起公,生时谟、时诏二子。时谟公次子宗德公后裔居台湾; 甫祥公第三子肇都公、字文洪,居闽之福建漳州南靖县焦山(今属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明万历十几年间,游浙温瑞邑九都前埠,见夫水秀山明、俗风醇美,逐卜宅居焉,公生二子:时明、时晴。为莘塍前埠肇基始祖。 时明公为乾房,生子宗上、字子上。 宗上公生文璜、字聖璜。 文璜公生子三:起柱、起桂、起兆(泰伯公第九十九世),留守九都前埠。 时晴公为坤房,生子宗正、字昌胤。迁居平邑二十九都(今苍南)灵溪大门。 宗正公生子三:文弥、文瑞、文瑜。 甫祥公第四子肇緝公居泰顺(住址不详,待考)。 甫祥公第五子肇熙公居温州永强三甲移居永中。 甫瑞公长子盛宇公,生兴权、兴礼、兴宗、兴进四子。为瑞安高楼林山、岩头、官岩坑等地始迁祖。甫瑞公次子盛化公生子敬所,居平邑东山南陀岭肇基始祖。 行 第 自泰伯公第96世起…… 福鼎,平阳、苍南等支系: 时宗文起君 士日大光昌 学人思孔孟 万载衍芳英 马屿、陶山、莘塍等支系: 时宗文起君 士日大光昌 学人存礼义 万载衍芳英 高楼林山、岩头、官岩等支系: 兴士乾世鼎 奕振应时汝 明全贤瑞中 华永昌继承 公元二零一九(共和己亥三月) 泰伯公第一百一十世 吴义者

作者:吴义者, 留言主题:瑞安吴氏先烈 [2021-01-19 10:32:51]

内容:瑞安吴氏先烈 吴步寒(凤洲之父),瑞安东山中埠人,1937年参加革命传送情报工作,1939年成立东山党支部任书记,家庭成为革命联络点。带领东山支部,密切联系渔民,向渔霸海匪作斗争,搞好防疫治病,阻止吸毒、赌博等,至1948年底共发展党员40多人。1948年10月-1949年10月,参加北几战斗,共收缴反动霸头、国民党自卫队、国民党败兵等武器,长短枪107支、子弹2000发、手榴弹40枚、步枪22支。期间,带领东山支部党员,自愿筹集海货数百斤,两次送往桂峰党委驻地支援革命事业。1950年3月带领党支部、民兵40多人,与盘居在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400多人拼死作战,后因我方弹尽药断,一人坚决留下,要寻找走散的三名党员,差点被敌人抓去,躲在渔民阁楼7天,饥饿劳累过度不会走路,由地方群众将他抬回家。 吴学畴,生1895年,住莘塍南垟村,延陵郡演公支系。1930年参加革命,1936年入党,任村党支部委员。194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关在文成大峃中美合作所,后光荣牺牲。年仅42岁。 吴介法(1903-1942)湖岭潮基乡小根垟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成祥(1915-1943)湖岭金坪乡茶石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培生(1919-1945)湖岭岭雅乡岭头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协焕(1923-1946)湖岭鹿木乡坳底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考生(1930-1949)湖岭金坪乡岩下村人, 战斗牺牲; 吴毓骍(1923-1950)湖岭瑶庄乡下瑶村人, 被匪枪杀; 吴岩电(1930-1950)湖岭桂峰乡黄林村人, 剿匪战斗后牺牲; 吴聰玉(1943-1968)湖岭金坪乡陈山村人, 因公牺牲; 吴寿郎(1881-1930)陶山碧山前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寿定(1905-1930)陶山碧山前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炳添(1911-1941)马屿大南乡林白坑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月松( -1947)马屿篁社乡石垟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明如(1914-1950)马屿顺泰乡村头村人, 被枪杀; 吴上元(1906-1945)仙降江溪乡上垟村人, 被捕后牺牲; 吴碎宝(1901-1950)东山乡上埠村人, 被匪枪杀; 吴顺彩(1941-1960)瑞安汀田金岙人, 执行任务后牺牲; 泰伯公第110世 吴义者 整理 2021年元月

作者:吴义者, 留言主题:瑞安吴氏历史名人 [2021-01-19 10:28:32]

内容:民国《瑞安县志稿》--瑞安吴氏历史名人 唐朝——民国 吴畦(谏议大夫),唐咸通庚辰科(860年)进士。 吴梓(大理寺评事),北宋大中祥符丙辰科(1016年)进士。 吴良骥(知县),宋绍兴戊辰(1148年)进士。 吴岐,宋绍熙嘉定(1208年)武科举人。 吴昌孙,宋宝祐(1253年)武科举人。 吴扬祖,宋开庆(1259年)武科举人,授江南转运使。 吴以祖,宋绍熙年间武科进士,景定(1262年)授广东盐运使。 吴集,宋咸淳(1265年)武科进士。 吴璞,宋开禧乙丑(1205年)大学。 吴次春(儒林郎),宋嘉定丁丑(1217年)进士。 吴正大,宋嘉定丁丑(1217年)进士。 吴叔沅(朝奉大夫),宋嘉定丁丑(1217)进士。 吴幼存,宋嘉定丁丑(1217年)进士。 吴骥,宋淳祐甲辰(1244年)进士。 吴渝(处州教授),宋淳祐丁未(1247年)进士。 吴沆,宋淳祐丁未(1247年)进士。 吴梦节,宋淳祐丁未(1247年)进士。 吴炎,宋淳祐丁未(1247年)进士。 吴泰来,宋景定壬戌(1262年)进士。 吴英卿,宋咸淳辛未(1271年)进士。 吴道颐(神童科),宋咸淳辛未(1271年)进士。 吴枨(特奏名科),宋咸淳辛未(1271年)进士。 吴成夫,元至治辛酉(1321年)进士, 吴应观(江西抚州府照磨),明洪武年间(1360-1418)监辟。 吴祚(常州通判),明景泰庚午(1450年)进士。 吴昌,明洪武甲寅(1374年)贡生。 吴铎,明洪武辛卯未(1391年)贡生。 吴潜,明天顺丁丑(1397年)贡生。 吴玉,天顺丁丑(1397年)贡生。 吴锴,明嘉靖辛亥(1551年)贡生。 吴镇,明隆庆丁卯(1567年)贡生。 吴谕,明隆庆己巳年(1569年)贡生。 吴庆云,清康熙丁酉(1717年)举人。 吴珪,清嘉庆年间国子监。 吴雷震,清嘉庆年间国子监 吴枋,清嘉庆年间国子监 吴槦,清嘉庆年间国子监 吴德润,清嘉庆年间国子监 吴岳,清嘉庆年间乡监。 吴鸿翔,清同治乙丑(1865年)举人。 吴鸿业,清光绪己卯(1879年)举人。 吴霭,清乾隆己亥(1779年)岁贡。 吴江,清同治壬申(1872年)岁贡。 吴宝瑛,清同治甲戌(1874年)岁贡。 吴世珍,清光绪壬寅(1902年)岁贡。 吴希璘,清咸丰己未(1859年)武举人。 吴培元,清同治乙丑(1865年)武举人。 吴凤岗,清同治丁卯(1867年)武举人。 吴寿清,清光绪乙酉(1885年)武举人。 吴树基,清宣统辛亥(1911年)留学考试及格、举人。 吴孟龙,中华民国免试及格、举人。 吴凤岐,浙江第一届省会议员。 吴琪,县第一届省会议员。 吴师棫,县第二届省会议员。 泰伯公110世 吴义者 整理 2021年元元

作者:吴义者, 留言主题:温州吴氏历史名人 [2021-01-19 10:24:21]

内容: 唐宋元明清 温州吴氏历史名人 吴 畦:名禔,字祯祥,仕公长子(翥四代孙),行高十一,祖籍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后居东瓯安固泰顺库村,生唐文宗开成庚申年(840),卒同光元年癸未(923)。大中已卯进乡魁,咸通庚辰科(860)进士,官任润州(江苏丹阳)刺使,平息黄巢功著,升河南节度使,进封中书令同平章事。奉命督修黄河有功,拜谏议大夫兼太子太保。晋光禄大夫勋柱国,历仕懿、僖、昭宗三帝、为三朝元宰。配王氏,生二子,长彖,次承。 吴 畴:名袆,字祯洁,(848—926)行高十二,祖籍越州山阴人,后居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唐同光明经十二都巡,赠中禄大夫。唐昭宗乾宁二年(894)与兄避乱至安固库村,(904)分居括苍松源,配张氏、李氏,生三子,瑞、据、琢。 吴 彖:字文象,越州山阴人,畦长子,唐咸通9年生,景福二年中进士,授江南节度使,升承务郎。 吴 承:字继宗,越州山阴人,畦次子,生唐咸通十三年壬辰(公元872),卒后周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任武科举人授团练使,葬松源邵坞。 吴承端:畦四代孙,后唐清泰甲午(公元934)举人授翰林院编修,终殿中侍御,配曹氏,生子三,公葬蒲洋兰坦头,妣葬四十一都八甲罗源,今称吴山头。 吴又新:字谒臣,号商铭,福建浦城人,同光进士,后唐时授任浙江横阳(今平阳)县令。卒於平阳万全仙口神山寺后。 吴鼎臣:浙江永嘉(今鹿城区)人,宋大观三年进士。任广州教谕,淑人,孙氏,墓安下湾山之原。 吴表臣:浙江永嘉(今鹿城)人。定正中。号湛然居士。北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南宋高宗时,累官吏部尚书。秦桧欲其与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表臣不从。又以议大礼忤意,后罢去。卒六十七岁。祠永嘉西溪上吴,墓安十二都温州茶山南柳。 吴大年:浙江永嘉(今鹿城)人,宋绍兴十五年(1146)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夫人颜氏续配戴氏,坟安温州渔渡。 吴龟年:浙江永嘉(今鹿城)人,宋绍兴十五(1146)年中进士。配夫人程氏累官湖南副运司。 吴元德:浙江平阳人。字升闻,宋绍兴丁丑(1157)进士。官户部尚书。 吴 杜:字月莲。号珠峰。浙江永嘉(今鹿城)人(1160—1245)年生,宋开禧(1205)进士。初任嘉兴府学教授,后任职礼部,卒赠礼部尚书,祠立乐清小港,墓安乐清重石庵山(园陵面积14.3亩,石兽、像,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宗达:浙江东瓯安固凤林人,北宋重和甲戌登进士,永兴司马。 吴宗穆:东瓯安固凤林人,北宋宣和丁丑登进士,官黄严和县。 吴 说:字傅霖,浙江东瓯安固凤林人,北宋宣和壬辰登进士,任黄严县,任玉山县令。 吴三省:字少曾,浙江东瓯安固凤林人,南宋绍兴癸丑进士,任潼州教官。 吴 昙:字庆云,南宋庆元丙辰进士,知湖州库事,朝议大夫。 吴 驲:字由正,浙江东瓯安固人(今泰顺库村),南宋嘉泰戌辰(1208)进士,官昭州藤州太守武练大夫,著有《壁集》,《官游日记》。 吴 岐: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嘉定甲戌科(1214)武举人,授南剑巡辖改福清尉。 吴泰和:字诰然,浙江东瓯安固人,南宋嘉定癸未科(1223)进士,授杨州知府,宰相贾似道师事之,著有《掬泉集》。 吴子良:字道淳,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己丑科(1229)进士,殿前司左计议。 吴 沦: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淳佑甲辰(1244)进士,任处州教授。 吴 洸: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淳佑丁未(1247)进士,官宗正卿。 吴昌孙: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宝佑癸丑(1253)武进士,任四川节度使干官。 吴泰来: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景定壬戌(1262)进士,万山东榜,江州通判。 吴 集: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南宋咸淳甲戌(1274)武进士,广东都总管。 吴承晖:字荣美,登北宋荐举科官授宣城都衙,卒小子迁居小画桐,娶周氏续娶林氏,公妣合葬小画桐瓜庄长坑,生五子、子四汝诘迁瑞安马屿。 吴蕴古:字伯淳,号自斋,万全宋埠吴桥人,绍兴丁丑(1157)科进士,官太常博士。倾其家产十三万余,独建万全沙塘陡门,受益农田达四千余顷,造福于民,为国子祭酒。 吴谨履:字厥趋,万全人,直阁大学士。 吴元德:字升闻,榆垟台头人,宋绍兴丁丑(1157)进士,授翰林院学士,升户部尚书。 吴 梓:字良材,:浙江东瓯安固(今泰顺库村)人,祥符丙辰科(1016)进士,授大理寺评事。 吴嘉善:泰顺库村人,有特达之才,绍兴十年(1140)诰封诚信郎。 吴曰新:字文烈,泰顺库村人, 官居朝散大夫。 吴嘉猷:字卫枢,泰顺库村人,政和壬辰科(1112)进士,授朝散大夫。 吴子益:泰顺库村人,以子贵封武略郎,授滕州知府。与弟子良在中村后林创办二书院。 吴 昙:字云庆,泰顺库村人,号李游,庆元丙辰科(1196)进士,授湖州知府,诰封朝议大夫。 吴扬祖:泰顺库村人,庆元己未科(1259)举人,授江南转运使。 吴 彪:泰顺库村人,授承节郎。 吴 虎:泰顺库村人,任福建德化县监酒。 吴以祖:泰顺库村人,景定壬戌科(1262)进士,授广东盐运使。 吴子友:泰顺库村人,拔贡进封朝列大夫。 吴 琯:泰顺库村人,授保义郎副使。 吴 宁:泰顺库村人,官大理寺评事授承德郎。 吴 亲:今泰顺库村人,授中书舍人。 吴 享:字尚安,泰顺库村人,元祐丁卯科(1087)解元,甲戌科(1094)进士,绍兴三年(1133)诰封朝议大夫。 吴子魁,字世珍(1708-1795)。娶薛氏病故。继娶孙氏,比子魁年轻20岁,贤惠、能干,人称“银涨济”。发迹后,慷慨解囊,修桥铺路,围堤塘造水闸。海溢、天灾,带头捐钱、药物,救济百姓。子魁夫妇热心布施的善举功德,名闻遐迩。乾隆三十五年(1770),邑主(县令)带人敲锣打鼓,把“齿德俱尊”大匾额送至七间三退屋挂在中堂。乾隆四十二年(1777),县令陆鸣梧下乡调查,里人齐赞子魁和孙氏的功德。经县府申报,朝廷批准予以表彰:“恩例乡耆,正八品重赉粟帛”。圣旨颁发,赐他朝服随身,并在七间三退屋前竖起旗杆夹。乾隆五十年(1785),邑主(县令)阜昌公,以“盛世耆英”匾额旌之。乾隆五十一年(1786),双穗盐场大使戈廷南以“福与年齐”匾额旌之。子魁无疾而逝,享年88岁。 泰伯公第110世 吴义者 整理 2021年元元19日

作者:吴忠贤, 留言主题:甘肃永昌县,金昌市河西走廊吴氏 [2021-01-15 21:42:40]

内容:想知道这些吴氏属于哪个堂???根在哪里

224条记录首页上页4041424344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