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风俗习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想找对象,先学歌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追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上面了。

       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比如出门旅游体验“诗和远方”,就是多数人想去做的一件事。

       现在交通便捷,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行就容易多了,与刚开始只看风景的心态有所不同,自然而然的还会寻求一些与平时生活里的不同,特别是当地别具一格的那些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民族,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与风俗,而无论是哪个民族和地方,爱情绝对是永恒的话题,也最能体现文化特色。

       在我国众多民族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在爱情上独特的表达方式。

想找对象,先学歌鼟

       在苗族,情歌则是他们打开爱情之门的钥匙。

       曾经,这个古老民族的婚恋习俗,往往以歌为媒、对歌传情,想找对象、先学唱歌。如果不会唱歌,是很难成就姻缘的。

       于是,每逢重要集会,男女青年便成群结队对唱情歌,以此缘定终身。正如有山歌为证:“火烧柴木一堆灰,我俩连情不靠媒。不用金银跟财宝,一句山歌六十年。”

       苗族分散在全国各地,分支众多,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但语言和唱歌等方面有较大差别。

       湖南靖州这边的苗族称为“花苗”,所唱的歌谣叫“歌鼟”,就像一坛陈年老窖,源远流长、清香醉人,可谓与众不同、绝无仅有,因为只有这个区域的苗族人会唱能懂。

       “歌养心、饭养身”,是花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把唱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交往的基本手段,看得和说话、写字、手艺一样重要。

想找对象,先学歌鼟

       在过去,一个苗家人如果不会唱歌,不可能有社会地位,甚至很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伴侣。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独立的文字,唱歌便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在代代相传的歌唱中,养成了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情操和品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靖州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就是歌的海洋,村村寨寨,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歌:

       男女青年在谈情说爱时,借歌传情;亲朋好友在欢聚时,唱歌助兴;在喜庆盛宴场中,用歌伴酒;在田间地头耕种,以歌提神......

       唱歌鼟,俨然成为这里的一种生活常态,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方式。

       这里的歌,是一种语言和情感的艺术升华,起到了文明交往、陶冶情操、调节气氛、扬善抑恶、教化民众、健康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千百年来,歌鼟持续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繁衍生息、和谐共存的精神动力和心灵寄托。

       花苗所在的区域,多属高寒山区,山高林密,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长期以来,在大山里生活的花苗人,可以说是吃不饱、穿不暖,但因为有了歌鼟文化相伴,他们的精神生活却自由而充实,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中,过得逍遥快活。

       据调查,这个区域内人们的寿命一直较高,一村一寨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除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外,喜爱唱歌正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很和美和睦的社会现象,那就是花苗民众从古到今离婚率极低,可谓真正是一见钟情、白头到老、从一而终。

       深入分析,这与“歌鼟联姻”有着莫大关系。

想找对象,先学歌鼟

       在以前,锹里地区的婚姻,由于受“铜不粘铁,苗不粘客”影响,这里的人们是不与外面结亲的,找人生的另一半只在苗乡侗寨找,往往还是亲上加亲。

       绝大多数年轻男女都是在各种唱歌鼟活动中认识对象而相亲相爱,最终喜结良缘。

       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夫妻,有着良好的感情基础。一旦双方结合,都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花苗青年到了打情骂俏的年纪,基本上通过对歌的形式来表达爱意。所以,要想寻找伴侣的话,首先就必须要学会唱歌鼟。

       唱歌的平台也有很多,比如“坐茶棚”“赶歌场”“玩山”“坐夜”等,当然也有办喜酒的时候,但在这样的场合,是不能当着长辈和小孩的面随便唱情歌的。

       很多时候,男女青年只要相聚一堂,就会用情歌来互相倾吐爱慕之情。

       这里重点讲讲坐夜,也就是农闲时,外乡村寨的青年男女到本村寨某家走亲戚做客,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便相约前去陪同。他们的谈话,通过歌鼟来表达,一问一答,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苗族人除以歌传情外,还擅长以吹木叶传递心声,无论村头寨尾,或是山岗弄场,无论在地里干活,或走在路上,都可以经常听见清脆的木叶声。

       木叶一般吹的也是歌鼟,小伙子木叶吹得好,就可以赢得姑娘的芳心。

       对于花苗人而言,歌鼟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从小唱到大的家乡歌谣、家常便饭。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吃喜酒,听着悠扬的歌声,看着热闹的场面,不禁陶醉其中,似乎回到了过去的岁月,那时无处不是歌,无时不欢歌。

       坐在身边的是一位七十多的老姐姐,她对我说:“我们那个年代,没什么东西玩,在山上放牛、砍柴、种地,看到什么就唱什么。”

       小时候,爸爸妈妈总带着小孩一起去做活,都是随口教,口口相传歌鼟就是这样传承下来了。

       但更多时候,年轻人则用歌声来展示才华,表达爱意。姐姐还告诉我,他们以前找对象都是唱情歌唱的。

       “以前,多是包办婚姻。后来,年轻人一起去各种场合唱情歌,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了,长辈想包办也包办不了了。”

       在男女双方多次来往接触中,逐渐了解对方后,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就会彼此送信物,表达自己的意愿,得到双方父母同意了,男方就请媒人上门提亲,从而修得百年好合。

想找对象,先学歌鼟

       花苗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美丽的乡土人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然而,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由于受到当代新文化的影响,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逐渐消失,花苗文化和苗族歌鼟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由于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进城居住,多种苗族风俗已无人传承,钟情于歌鼟的人也越来越少。

       以歌传情,靠歌做媒,用歌相识相爱相守,渐行渐远了。

       但毕竟,这种传统习俗和文化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永远都不应该忘记。

       因此,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当代人为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1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菻艼好吃树难栽
    情歌好听口难开

    2024-02-01 19:44:19 回复

    验证码

个人文集


吴展团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