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氏的崛起与兴旺,源自于每一代家族的积累与付出,家族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先人阴德护佑,后代相互扶持、包容与理解;一个家族的振兴和发展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支撑,保持家族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家族基因自我革新与延续。承蒙祖上庇佑,恩泽沙水门东吴氏,得以人丁兴旺,氏族荣耀,为铭记和颂扬祖上恩典浩荡,特撰写此拜祖文,以示颂扬:
先祖之恩,后人敬仰;光明磊落,永发荣光。
垦荒为郢,植树成庄;梅里家声,至高无上。
延陵世泽,千古流芳;栽植神树,万民敬仰。
沙水河畔,传扬郡望;勤俭持家,守正担纲。
正门向东,朝阳纳光;大智若愚,兴族有方。
勤劳为本、大义为尚;苦累甜吃,铭记心房。
世家第一,至德让三;敦宗睦族,族训为纲。
昭示后人,谦虚礼让;老实做事,忠诚君王。
持家立业,好义行善;诚实守信,安分守己。
谦让儒雅,修生养性;言传身教,昌盛家运。
积德行善,淡泊名利;以静致远,恩泽后裔。
牢记族训,砥砺前行,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祖德护佑,家风严明;传承孝道,以表寸心!
(执笔:吴老畈三让堂吴氏,山怀分支“典”字辈传人)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作为吴氏一脉,郡望在古沙水(芡河)岸边一个地名叫吴老畈的地方,据流失的家谱记载,吴老畈吴氏,发祥地在江苏吴县,祖系沿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水路向外有序迁徙。吴老畈吴氏因祖上延用的是明辽东总兵、清平西大将军吴三桂的钦点御封的堂号,害怕沾上宗亲关系,被株连九族,族人便由集聚的迁徙地向外地程“鸟兽散”逃亡式搬迁,族人慌不择路,都朝着人烟稀少、于世隔绝的“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藏匿,其中就有一支族人就悄无声息地来到凤阳府所治下的“沙水(芡河,位于怀远县城西南30里)南岸的落峰岭(石山)旁边”开荒种地、落户生根、开枝散叶。颠沛流离、远离故土的吴老畈吴氏,谨记“三让”家风和至德崇尚吴姓起源及世系传承。族中的长辈把例数“三让”堂的来历作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族训,以此来传承“三让”家风、“至德”衣钵。据传世“三让堂”吴氏族谱记载,三让堂吴氏源自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千百年来,吴老畈吴氏传承“至德博学、上善勤劳”的美德。把三让家风凝集成“家文化”和代代传诵遵从的“祖训”、“家规”,凝聚着吴氏家族的力量,千秋万代传承光大。
2025-07-21 21:33:10 回复
因吴氏高祖认为:树木的形态和气场,能平衡五行,促进居住者运势和谐,吸纳灵气,扭转运势,增强家族的运势和凝聚力,保持村庄气流畅通,避免煞气入侵,护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家业繁荣昌盛、族人和睦同心。于是,便按照五行八卦方位,种植椿树、榆树、槐树,分为椿树底下、榆树底下、槐树底下三个同宗分支。
长房门前栽榆树。古时候人们依靠水运走天涯,榆树又是制作木船的好木材料,都把榆树当成适应性强,耐干冷气候及中度盐碱的“神仙木”来培育,也是榆树与“余”谐音,会先长出类似古代钱币的榆钱,因此被冠名为“吉祥树”。同时,人们还习惯借助榆树的灵性,指点后人只有根扎厚土、才能抗灾难、规避风险、保太平,成为可塑可用的良木,为后人自强不息、兴旺发达做成长成材的标杆。
二房门前栽椿树。因为椿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不仅是“百木之王”,更被尊称为“辟邪木”,能够吸收和聚集天地灵气,具有辟邪驱灾之力,还有着大吉大利、招财进宝的涵义。不仅体现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俗,警示着后人顺势而行、量力而为。
三房门前栽槐树,体现了先祖的聪明睿智,无论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还是在贫瘠的砂浆缝隙中,槐树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槐树用途广泛,它的树皮和树叶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点拨后人应以高洁和坚韧的品德为人处事,淡名利、避世俗、舍己为人;过“自由闲适、高洁坚贞、于世无争”的恬淡日子。
三棵神树,凝结了“三让堂吴氏”的家国情怀。三棵树可以围成三个同心圆,代表吴老畈吴家世世代代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祖祖辈辈相存相依;三棵树也可以勾画出三角图形,证明着吴氏后人同宗同源、手足情深,子子孙孙相互提携。这也是吴老畈吴氏家族分为“榆树底下、槐树底下、椿树底下”的缘故。
2025-07-21 21:3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