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人物 > 历史人物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增廣博士員間十吳公行狀

予姻太翁間十吳君疾之日予就榻省問君執手訣以狀屬予唯唯不敢辭既而遣兒往省者再知少間予方翼幸君之霍然巳也故未有以狀君而君須予所爲狀逮其生一寓目焉甚殷易簀猶數問亡何而訃傳矣噫此予宿諾罪也乃重辱長君請哉予忘也遂爲狀如左君諱洲字士鍾間十其號也埔之湖里人始祖某遷自寧花歷傳而生副使公少栢少栢生孝廉公丹台有子五長太學芹日公娶某氏卽君生父母也仲子邑庠抱一公早夭娶藍氏以殉夫節旌貞烈未嗣及君生孝廉公廟告而後之君鞠于生父五年生母八年年十二祖孝廉公捐館嗣是則庶祖母姓廖氏者撫以成立廖無出而多歷八十六春大以養以終實君焉依所謂相爲命非歟君生而頴敏弱冠籍邑弟子貝旋補增廣嘗負笈之間遊學經進按君曷介龕學博梁無畸兩先生咸器之邑諸生處舉子業輒首推君藉藉以為是必繼副便邁孝廉者也試于鄉凡六一幾售矣卒尼焉嘻此數之奇爾若以學則誠仰承于副使孝廉無忝也初孝廉公建樓于邑城藏書卷至萬號萬卷樓當君城居時偕從伯兄海如季弟漸千兩君晨夕坐襟頭相劇切而君識萬卷書破且盡久矣晚居故里搆别業不瓦共屋不石其礎編竹陶士以代之共間疎櫺斜戶曲徑淸池一花一木一石之位置蓋皆有幽遠閒雅之致焉君游息其中時玩戲于稗官小說拈韻愼詞以自娛類散人逸士之爲者至跡君生平則所稱古孝子仁人之用心其篤摯周詳殆無以過若祠若遠若祭田自副使公推而上之六世七世以及于始圯者修之未有者創之未足者增益之而又籍其共歲祀之羨嬴者公貯之以惠夫子姓之貧而憾于返死者又其大者副使公故在官日兩受恩綸以榮共先人又累世皆有遺像世世傳之以備春秋之陳設此其守誠重不幸會巳丑之變城潰佚其藏方是時君家所亡失不勝算君視若破甑然弗顧也而獨戚戚干此不慎治五年愛厚貲購復之豈不過于尋嘗萬萬哉歲在戊子邑大饑所在游瘠不乏君愀然傷之力請于令亟行顯君首捐粟若于爲之倡後稍稍多繼起于是遠江匍匐至待與之粥以活者日不知凡幾施之有條必均必周無或擾至新穀升乃止其也好行共德多類此君所著有內外篇犀燃鑑諸集傳于家鄕使君名遂身顯行君之學堆君之仁孝功在民社何可勝紀而卒優好于別業以老惜夫然予觀令子翼翼令孫嶷嶷方且志君之志而思光大之以作求千副使孝廉之世意天之所以申美報于貞烈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予旣竊篇狀藉長君以告君之靈有狀未盡者是又予不文之罪也

大悠揚者調如臨流水和平者氣若坐春風縝密則洪濱菉竹蒼翠則石澗虬松得此寫主名筆方能不利名人-姪象健識

增广博士员间十吴公行状

(简体断句,据萧翱材撰)

       予姻太翁间十吴君疾之日,予就榻省问君,执手诀以状属,予唯唯不敢辞。既而遣儿往省者,再知少间,予方翼幸君之霍然已也。故未有以状君,而君须予所为状。逮其生一寓目焉,甚殷易簀,猶数问亡何而讣传矣。噫,此予宿诺罪也。乃重辱长君请哉,予忘也。遂为状如左。

       在我的姻亲太翁吴君间十患病时,我前去他的床前询问他的情况,他握住我的手,将行状拿给我,我唯唯不敢推辞。后来派小儿前去探望他的病情,经几次了解得知他的身体稍有好转,我感到欣慰。因此我还没有撰写君的行状,而君却希望我尽快撰写。直到后来他写了遗嘱,被问津的次数变得频繁,直到君离去。唉,这是我早应履行的责任,我辜负了长辈的请求哉。遂为君写下行状如下:

       君讳洲,字士钟,间十其号也。埔之湖里人,始祖某迁自宁化,历传而生副使公少栢,少栢生孝廉公,丹台有子五,长太学芹日公,娶某氏,即君生父母也。仲子邑庠抱一公早夭,娶蓝氏以殉夫节旌贞烈未嗣,及君生,孝廉公庙告而后之。君鞠于生父五年,生母八年,年十二祖孝廉公捐馆,嗣是则庶祖母姓廖氏者,抚以成立,廖无出而多历八十六春,大以养以终实君焉,依所谓相为命非欤!

       君姓名吴洲,字:士钟,号:间十,湖寮古城里人。始祖迁自福建宁化,传副使公少栢,少栢公又传孝廉公丹台,孝廉公传五个儿子,长子太学公芹日,芹日公娶北城兵马司遇选公长女蓝氏,是间十公的生父母。仲子邑庠生抱一公,早夭,娶蓝氏以殉夫节旌贞烈,未生育子。君出生以后,孝廉公丹台在祖庙里将君过嗣于抱一公,君五岁时生父过世,八岁时生母过世。十二岁时孝廉公丹台过世,廖氏虽未传嗣,但她历经八十六个春秋,全心全意养育并照顾君,直至终老。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关怀的命运安排实在令人感慨!

       君生而颖敏,弱冠籍邑弟子贝旋补增广,嘗负笈之闽游学经进。按君曷介龛学博,梁无畸两先生,咸器之,邑诸生处举子业輒首推君,藉藉以为是必继副使邁孝廉者也。试于乡凡六一几售矣。卒尼焉嘻此数之奇尔。若以学则诚仰承于副使孝廉,无忝也。

       君天资聪颖,弱冠即为县学学子,旋补增广生。他曾负笈前往福建游学并有进步。据说君在学术上广泛涉猎,受到梁无畸两位先生的器重。邑中学生都推崇君为举子中的佼佼者,认为他必能继副使公少柏、孝廉公丹台之遗志,君在乡里的进行了六十一次考试,都取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令人不可思议。若以学识来评价,君确实继承了副使公、孝廉公的精神,无愧于此。

       初孝廉公建楼于邑城,藏书卷至万,号万卷楼。当君城居时,偕从伯兄海如、季弟渐于两君晨夕坐襟,头相剧切,而君识万卷书破且尽久矣。晚居故里(匊芳斋),构别业不瓦共屋,不石其础,编竹、陶士以代之,共间疏棂斜户,曲径清池,一花一木一石之位置,盖皆有幽远閒雅之致焉。君游息其中,时玩戏于稗官小说,拈韵慎词以自娱,类散人逸士之为者至迹。

       孝廉公丹台最初在埔城建了一座楼,收藏了上万卷的书籍,号称:万卷楼。当君住在城里居住时候,常常和伯兄海如、季弟渐于两人早晚相聚坐在一起,头头相对,谈论热烈,君对这些书籍了如指掌。后来君搬回了故地(振芳堂即匊芳斋),建造别墅,不用瓦片和石块作为基础,而是用编竹和陶士代替,房间之间有疏棂和斜户,曲径通往清池,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的位置都充满了幽远和雅致之感。君在其中游玩休息,有时沉浸于稗官小说中,以类似散人逸士的方式度时。

       君生平则所称古孝子,仁人之用心,其笃挚周详,殆无以过若祠、若远、若祭田,自副使公推而上之六世七世以及于始圯者修之,未有者创之,未足者增益之,而又籍其共岁祀之,羡嬴者公贮之,以惠夫子姓之,贫而憾于返死者,又其大者,副使公故在官日两受恩纶以荣共先人,又累世皆有遗像,世世传之,以备春秋之陈设,此其守诚重,不幸会巳丑之变,城溃佚其藏,方是时君家所亡失,不胜算。

       君生平都以古代忠孝之子为目标,他对待仁人之事心怀真挚周详,几乎没有人超越他。他不仅尽心尽力地祭祀祖先、远祖和田地,而且继承自副使公开始往上推至六世七世的传统,未曾停止,创新未有者,增益未足者。他还与其他人共同祭祀,羡慕者也公开表达对他的尊敬,以此来纪念。即使贫困,他仍然感到遗憾于逝去的人,这种尊重之情更是深厚。。副使公在任官期间两次受到恩纶的荣耀,以表彰他对先人的尊重,而且世世代代都有遗像传承下来,用于春秋祭祀的陈设。这种守诚和重视可谓非常难得,不幸的是,在巳丑之变中,城市遭到破坏,君家的藏物也失去了,这是当时君家所遭受的损失,实在难以计算。

       君视若破甑然,弗顾也,而独戚戚干此不慎,治五年,爱厚赀购复之,岂不过于寻尝,万万哉。岁在戊子,邑大饥,所在游瘠不乏,君愀然伤之,力请于令亟行,显君首捐粟若干为之倡,后稍稍多继起,于是远江匍匐至,待与之粥以活者日不知凡几。施之有条,必均、必周,无或扰至新谷升乃止其也,好行共德多类此。

       君对于破甑一般的损失视而不见,君只是内心感伤,独自忧虑这个事情,为此历经五年,用诚意和厚赏购买回来。岂不是徒劳无功吗,真是千万遗憾。在戊子年(顺治五年),邑城遭受大饥荒,土地干旱贫瘠,君深感痛心,力请官员迅速采取行动,君首先捐出粮食若干以作倡导,后来逐渐有更多人加入。于是,从较远地区的人匍匐而至,君给予他们粥食以维持生计,每天都不知道救助了多少人。纾困有条不紊,公平、周全,没有引起任何扰乱,直到种新谷苗种上才停止。君善行共德,还有许多类似的事例。

       君所著有《内外篇》《犀燃鉴》诸集,传于家乡,使君名遂身显行,君之学堆,君之仁孝,功在民社,何可胜纪而卒,优游于别业以老惜,夫然予观令子翼翼,令孙嶷嶷,方且志君之志而思光大之,以作求乎,副使孝廉之世,意天之所以,申美报于贞烈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予既窃篇状,藉长君以告君之灵,有状未尽者,是又予不文之罪也。

       大悠扬者,调如临流水,和平者,气若坐春风,缜密则洪滨菉。

       君所著《内外篇》和《犀燃鉴》等文集,在乡传阅,使君的名声渐显。其学识和仁孝之德在民间社会中有目共睹,其功绩和贡献何其伟大,难以尽述,君选择在匊芳斋渡过宁静的晚年,这是因为君已经完成了他在民间社会中的使命,他希望能够享受一份安逸和宁静。我观察着君的子孙谨慎、细致、刚毅、坚定,正思考着怎样实现君的志向,将其发扬光大,以追求这个目标。我借用副使公孝廉公的时代,意味着天命所在,要将美好的福报彰显于忠诚和坚贞之人身上。此时此刻,我谨以此篇章,借长者之口向君的灵魂告慰,若有未尽之处,那是我无文才之罪过。

       大悠扬的调子如同流水之声,和平之音如同坐在春风中,细致入微则如洪滨菉一般。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石区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