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资讯 > 吴氏资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沐乡村振兴春风,感吴氏先祖恩德。在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潭下村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得以修缮完成,5月7日,江西浮梁县兴田乡方家坞村潭下组举行了隆重的“三修”功成庆典。省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吴启文,景德镇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吴宏昌,祖籍地休宁和婺源、乐平等地宗亲和乡、村领导代表出席活动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彩旗飘扬,鼓声阵阵。9时许,潭下村吴氏族人在村口从谱师手里庄严接过吴氏族谱,在国旗的带领下,“吴氏祖先福佑万代”旗帜和腰鼓队的伴奏,将族谱护送到修缮一新的吴氏宗祠。族人按辈分敬拜祖先吴昺公画像。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祖祠重辉光日月,楼宇焕彩耀潭下,古朴雄伟的“吴氏宗祠”,是吴氏子孙联宗睦族的象征力量和智慧的展示,是吴氏后裔敬宗爱族、传承祖德的平台。祖祠重修历时一年,耗资30余万,凝聚了潭下子孙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潭下子孙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宗祠修建过程中,潭下村吴氏子孙中涌现出大批爱族楷模,慷慨解囊,倾力奉献,奔走四方,竭尽所能,表现出浓浓的家乡情怀。宗祠和族谱的修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文化中心的修成必将丰富吴氏族人的文化生活,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庆典活动后,大家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弟子吴氏宗亲吴利生也专程前来助兴,他演唱的京剧《梨花颂》词曲典雅,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他唱腔优美,如珠落玉盘,令人惊叹,连声叫好。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据潭下村公益理事会会长吴东方介绍,潭下原名鸿源,唐、宋、元、明、清时属饶州府浮梁县城门都管辖。今属浮梁县兴田乡方家坞村委会管辖。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初期由城门区管辖。1961年后,潭下村是兴田人民公社潭城大队所在地,设有邮政电话总机处,是全乡唯一设有电话总机的村庄。八十年代初期撤潭城大队,分别成立城门大队和方家坞大队,后又由大队改为村委会。一直归方家坞村委会管辖至今。潭下分三个小组,人口400余人,纯为吴姓,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尤其出文人教师多,享有秀才村的美誉。

潭下村是古渡口,建有货运码头,是昌江水运,连通安徽的必经之地。此后由于公路的普及,水运码头才逐渐被冷落,古渡自大桥建成通车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浯溪口水电站的建成,水位升高,库区水位正好到达潭下村,成为库区源头,山青水秀,在国家倡导乡村振兴的实施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今后打造库区源头旅游景区,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据《延陵吴氏族谱》记载,自唐朝公元850年僖宗皇帝在位时期,因黄巢起兵作乱,御史中丞吴昺奉命与其夫人兄长兵部尚书程仲繁,先锋朱青道领兵平乱,途经城门鸿源,见其山青水秀,官带水环绕,虎震尖高耸,气势非凡,因此山形似笔架,故又称笔架山,山脚下河水深似龙潭,水中有一马鞍石,每当秋冬两季,马鞍石露出水面,还有一个凉伞石,在水中上大下小,像把伞,村庄面对灵山秀水,且整个村四面环水,地理形状象一船形,因故,吴昺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妻兄长兵部尚书程仲繁在距离鸿源七公里处今兴田村驻军,先锋朱青道在距离鸿源六公里昌江下游安营,名朱家营里。公元889年昭宗继位,昺公在相位5年,享金紫光禄大夫之荣,公元890年平息黄巢作乱。后成为昭宗顾问,告老还乡后,昺公便举家来到城门鸿源老屋(旧宅)里(今潭下村)安家,并在村里成品字形倒插三棵香樟,均等成活,且枝繁叶茂,从此在这开疆拓土,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其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人数达7O多万。昺公享年73岁,殁后得到唐昭宗的褒赠之宠,曰其”清廉正义表里如一”,并追封“忠愍公”,题字:“浩廉方政”,建宗祠取名“崇义堂”,在村口建有一座石拱桥,名“鸿(洪)源桥”,村下游叫鸿源瓦硝坝,又叫鸿源瓦硝滩。昺公一生廉洁奉公,爱国忠君,勤政为民的精神,成为左台吴氏后人学习的楷模。并被后人尊为左台吴氏鸿源族裔始祖。潭下(鸿源)自昺公建村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

潭下村举办吴氏宗祠、族谱和礼堂“三修”功成庆典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述东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