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2025 年 4 月 21 日,《华夏吴氏通谱》编纂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云南省镇雄县城南洒楼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由吴学明宗亲主持,吴茂云宗亲担任会议记录。
吴学明宗亲首先通报了 4 月 9-11 日赴无锡祭祀泰伯及仲雍祖的情况,以及无锡方面对通谱编纂工作的意见。他指出,《华夏吴氏通谱》编纂工作已正式获得无锡祖地吴氏宗亲总会的批准,并授权本委员会全面开展相关工作。他号召全体参会宗亲紧密围绕祖地总会的指导精神,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共同为通谱编纂事业贡献力量。
吴坤云宗亲详细介绍了《华夏吴氏通谱》编纂的前期筹备工作。作为深耕家族文化研究四十余年的资深研究者,他分享了退伍后走访各地宗亲、查阅珍贵史料、踏勘祖坟碑刻的经历,坦言目前已基本厘清了自始祖以来各大支系存在的世系接错、断代缺失、内容重复等历史问题,并现场展示了通谱初稿样本供全体与会人员研讨。
吴进华宗亲基于近十多年参与全国重要宗亲会的经历,总结出各地宗亲组织的五大核心任务:修谱、祠堂建设和保护、祖墓群修缮和保护、至德文化传承传播及宗亲联谊。并对下一步组织建设与工作规划作出建议:1、建立权威的编纂委员会,明确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常委、委员、顾问人选,各省市区宗亲组织负责人和各主要支系负责人及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崇高家族威望及卓越组织能力的全国性宗贤专家共同组成核心团队。2、全面启动各地联络、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凝聚宗亲共识;选用平台及宣传通道(已达成共识的发布平台或自媒体等形式)发布相关新闻稿/编委会公告/公示等。3、明确每次工作会议机制,参会的目的目标,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多渠道筹集专项经费,为编纂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他强调,唯有完善组织体系与资源支撑,方能确保修谱工程顺利推进。
吴道宽宗亲代表全体参会宗亲表态,完全赞同前述工作部署,郑重承诺将全力支持编委会工作,倡导广大宗亲秉持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的奉献精神,共同确保《华夏吴氏通谱》编纂工程圆满成功并按期出版发行。
吴茂云宗亲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谢,衷心感谢吴道宽宗亲及云南镇雄宗亲为会议召开提供的优质保障,向远道而来的川滇黔宗亲代表、专家学者及长期关心吴氏文化事业的各界友人致以诚挚欢迎与谢意。他在总结中指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吴氏家族自泰伯公开姓立基至今,三千余年传承不辍,编纂通谱不仅是寻根问祖、凝聚宗族的情感纽带,更是梳理历史文脉、传承至德精神的文化使命,堪称告慰先祖、启迪后昆的千秋伟业。通过系统整合吴氏支脉源流,必将让后世子孙铭记先祖创业之艰,激发家族团结奋进之力。
会议决定 :1、《华夏吴氏通谱》编委工作内设机构,含通谱编撰部、综合部(秘书处、办公室、财务组)、外联宣传部、网络平台部等。2、《华夏吴氏通谱》统一编撰至泰伯九十世,在没有通过新的资料充分条件论证下,暂以编委会目前掌握世系为准。3、全国各主要支系配合工作,同时欢迎全国各主要支系以此为基础编撰90-100世系,100世系后的由各小支系独立完成编撰,同时统一汇总至编委会指定的大数据平台。所上传数据归编委会及各主要支系共同所有,任何其他组织及个人经编委会授权后可依法使用,但不得将其用于非法牟利或其他未经授权的用途。4、朝举公家族(朝举公支系是全国吴氏主要支系之一,主要聚集在以毕节为中心的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及全国各地,初步掌握人丁不低于60万人。)同时启动成立《朝举世系谱》编委会及编撰工作,并选用《炎黄修谱网》作为大数据平台。5、近期编委会将面向贵州及周边省市区的宗亲组织和主要支系,召开多场工作会议。6、会议研究决定了其他重要事项。会议在 “千秋家国心” 的文化共识与 “天下吴姓一家亲” 的豪迈情怀中圆满落幕。全体参会人员共同期许吴氏族人同心同德、共襄盛举,携手铸就吴氏文化新丰碑。
出席人员名单(按签到顺序):兴春、云义、长俊、长新、吴乐、学贵、富顺、道元、茂云、吴雄、学春、长举、坤云、进华、道宽、道军、鲁绍坤、学林、永亮、吴川、吴浩、学明(共 22 人)。
上一篇:吴松康会长一行到贵州黔东南考察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