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族谱知识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家谱”是什么?现在的人,到底该不该修家谱

       家谱是一部怎么样的书呢?家谱的名称很多,常见的有家谱、宗谱、族谱、家乘、房谱、支谱、谱牒、家牒、谱系等。对家谱的定义,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这是从家谱的基本意义或原始意义,即狭义上讲的。清人刘云端说:“谱者,世系之谓也。”

       第二种看法为,家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和事迹的书,这是从家谱的扩大意义或后起意义,即从广义上说的。明人方孝孺说:“谱者,普也,谱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源流。

       序述姓名,谓之谱系;条录婚宦,谓之簿状。天子书之谓之纪,诸侯书之谓之史,大夫书之谓之传,总而言之谓之谱。谱者,补也,亡遗者治而补之。故曰:序得姓之根源,纪世数之远近,父昭子穆,百代在于目前”。

       第三种看法认为家谱就是家族史,这是从家谱的属性讲的。无论广义、狭义.家谱,其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宗族史的反映。

       第四种看法,是以上三种看法的折中看法,是现代谱学专家欧阳宗书的看法,认为“家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宗族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欧阳宗书《中国家谱》我赞同这一看法。家谱是定义既明,其性质也不难辨认:是一家一族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总范畴。

“家谱”是什么?现在的人,到底该不该修家谱

       家谱虽属于历史学范畴,但与正史、地方志相比,有其不同的特征:

       一、编修带有普遍性。在中国历史上,家谱影响广大、久远。自有明确历史记载起至民国年间,整个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百姓;从乡村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都在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家谱。

       二、记述范围。宗族性。家谱一般是以特定宗族为范围进行编撰的,它所记述的内容,一般也在宗族范围之内。

       三、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可靠。中国家谱内容涉及有关宗族的方方面面,诸如宗族的姓氏源流,宗族迁徙、人口升降、宗族兴替,社会变故、宗族婚姻、丧葬、宗族风土人情,以及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军事、文学、宗教活动等,资料极为丰富,家谱是本族人记本族事,资料收集较为慎重,因而较为可靠。

       四、修谱的连续性。“谱亦三十年一修,若不尊此,即属不孝”。

       弄清了家谱的定义、性质和特点,那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修家谱的。古人认为人生有三种大事,这就是修家谱、建宗祠、修坟墓。如同官方重视修正史和方志一样,修家谱严谨、慎重、热闹、收藏家谱珍重、妥善、保密。家谱编修要经过如下程序:首先是组建以族长为首的家谱编委会。编委会一般由主修(由族长担任)、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

       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看族门大小而定,一般是在十余人至几百人不等。编委会即所谓的谱局建成后,就要筹集修谱经费。经费一半来自族田、祭田及其他族产收入。每个入谱的男丁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

       有了经费,编委会就着手编修,这叫“开局”。谱中的“凡例”(谱例)定好后,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谱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监修、校阅负责校对。谱书装订完毕后,要通告族人。再择定吉人,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谱迎回祠堂,这叫“出谱”。

       谱进祠堂后,放入神拿,点燃香火供奉,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长少,均须沐浴更衣,穿戴一新,虔敬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叫“拜谱”。

       拜谱礼毕,由族长拿出朱笔圈发家谱。一般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宗族,便于当晚举行宴会,所有参加礼拜者,均可按尊卑长幼次序入座就餐。拜谱的当晚及以后的三天甚至一周,一般都会请戏班子来村唱戏,以示助兴,族人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

       各地的宗族法中几乎都列有“慎重家谱”“妥密保谱”等条目,要求家谱的保管者把家谱视为珍宝,妥善安全地保护,不得轻易示人,违规者,宗族予以严惩。

       现在的我们该不该修家谱呢?笔者认为是应该的,最厉害骂人的一句话是“忘本”,本就是根,根就是家谱。另外,从保持历史上连续性的需要来看,源远流长的家谱以其庞大、丰富、广阔的记事成为支撑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如果说,正史、方志从大的方面记述了昔日国家全局和地方局部的历史发展进程,那么家谱则展现了当时封建宗法社会微观世界的形形色色。

       把正史、方志、家谱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研究,既可看明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又能看见昔日我国丰富多彩的现实画图,使我国历史有了立体感、整体感。由此想到:如果只修国史、地方志而不修家谱的情况如长期继续下去,微观社会、经济组织的宝贵资料将无人收集、整理,三根支柱缺了一根,能支撑起现代历史的大厦吗?能给后人留下完整、庞大丰富的历史资料吗?我看不可能。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得起子孙后代。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