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分布 > 国内吴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广西田林山川洞吴氏

        宗亲们,今天要和大家唠唠广西田林山川洞的吴氏家族。这一支在过去,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

        咱们吴氏子孙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从阴影里走出来的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撸起袖子自食其力。他们明白,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孙教育上。这份坚持,让家族重新焕发生机 —— 三个孩子考上了清大!要知道,那可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啊!再往后,家族里本科毕业的更是一年比一年多,满门皆是读书人!

        听老一辈说,他们很可能是长房富官的后代。这份血脉里的坚韧,大概从祖辈就传承下来了。他们还定下了 “再正应胜秀,啟尚大鸿泽,運期先贤德,诗书万里传” 的字辈,一字一句,都是对子孙的期许,对家族传承的郑重。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种子,种在每一代吴氏子孙心里,生根发芽。

        这些年,不少族人从田林走到了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常银村,在新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没忘本,带着 “诗书传家” 的信念,在异乡拼搏。想想看,从曾经的荣耀到低谷,再到如今人才辈出,咱们田林山川洞的吴氏家族,就像一棵饱经风霜的大树,砍不断,压不垮,反而在风雨里生出更多新枝,结出累累硕果!这就是咱们吴氏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宗亲骄傲、传承的力量!

        浪平乡大保村吴氏起源及发展

        据墓碑记载,田林县浪平乡大保村吴姓开基始祖是吴正武。吴正武,于清乾隆39年(即公元1773年)农历九月初六在四川省酉阳洲管辖的小地名谭子水(具体地点尚未考证)出生,于清乾隆年间迁至田林县浪平乡大保村孙家洞(清朝时期为广西泗城府凌云县香维村孙家洞)安居,卒于清道光十三年(即公元1833年),享年60岁,现葬于白马岭(地名)。

        十二房总干公後裔

         63、16世 圣昂  奉仕晚子,妻姜氏,同葬滩子坝。圣昂公于康熙59年携妻姜氏由湖南柳寨(现在湖南新晃县)迁入顺庆府岳池县滩子坝(现在的南充市高坪区走马乡滩子坝)

        金殿公后裔实用字辈:

        世品富

        金喜明荣

        级法必子

        吴秀永奉

        圣奇尚大鸿(洪),

        金殿公后裔(6甲)在清康熙59年从21世启用新字派:

        成继先传德,

        诗书易厚仁,

        孝贤显荣昌,

        世代佑朝运,

        明道启安泰,

        永新万隆宗。

        由于以前家谱不详,奇,尚,大,鸿,承等字辈失考。现从继字辈开始记载。

        吴正武从何处因何迁居此地,其父辈以上支系如何,尚未考证。但据吴健琴编著的《中国吴氏通书》记载,部分吴氏族人于乾隆年间从四川酉阳州移居广西凌云、乐业县,当时浪平乡大保村孙家洞属凌云县管辖,同时,吴正武后代所用字派与吴太伯、仲雍第91世吴世万、92世吴品象、93世六房吴富锡十房吴富掳所用字派部分相符。

       因此,吴正武应属吴世万之吴品象后代。

        自吴氏始祖吴正武,在四川酉阳州彭水县小地名坛子水出生,父亲吴再贵,母亲杨氏,长子,于乾隆年间(因未考证,暂定乾隆56年)由四川省酉阳洲管辖的潭子水(地名)迁徙到广西省泗城府凌云县香维村孙家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浪平乡大保村孙家洞屯)至今已二百多年。二百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十代。据出谱时(2015年12月28日)统计,吴正武后世发展至今人数总共629人,其中正字辈1人,应字辈3人,幸字辈8人,秀字辈10人,启字辈31人,尚字辈64人,大字辈120人,鸿字辈224人,承字辈150人,运字辈18人。后氏族人为了生活、生存和发展,定居地由最初的孙家洞、蒿支垌、保上屯,发展到现在的蒿支垌、保上屯、那合屯、毛草坪屯、岜岭屯、看牛坪屯、冷家坪屯、兴龙坪屯、巴央屯、三帮屯、田洞屯、渭格提屯、龙车屯、潞城屯,以及乐业常仁等十五个地点。


上一篇: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镇吴氏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