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郡:三国时期曹魏、孙吴两国各置江夏郡。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三国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设置武昌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不久改名江夏郡。曹...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
有一个电视画面令人难忘:荣毅仁老人在上海图书馆翻阅替他寻找到的家谱时,笑得很欣慰。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寻到自己根时的幸福感,也还那么强烈。谱牒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若修谱之人有知,当含笑于九泉了。思想上的转弯,源自一个寻谱的传奇故事。
2019年,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庆丰村南考古发掘四座唐代早期吴姓家族墓葬,其中两墓出有纪年墓志,分别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吴遊墓志、唐景龙二年(708年)吴宝墓志。这两合墓志对确定墓主身份、了解吴姓传承、研究唐代地方建制沿革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成书比较晚的古书中,有记载比春秋吴国以及吴泰伯还要早的吴氏人物,可以说是古代传说,也可以说是成书的那个时代的传说。成书最早的《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
世铭及其后裔迁徙简介世铭公,六七公第四子。子五:其中尚高、尚通无嗣,只尚滔、尚先、尚文三房续修族潜。铭公授任黎平府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长官。自明至清有尚先、应兰、与文等承袭19代,其中外出为官20任。第12代 廷相,始迁黎平中黄西寨之后
综合一下八房外迁支系迁何处:正田正未去向未明秀海儒启没有联系再树全家迁施秉再玉再良迁榕江秀庆支系迁广东天(奉)章支系居湖北大河镇应选应仁去向未明应达、堵、连五兄弟...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
说到灵源山大家都知道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灵源禅寺,但是很少人知道,灵源山上还有一座庙叫泰伯庙,它就位于灵源寺左侧,坐北向南,依山面海,气势雄伟。泰泰伯庙为五开间格局双檐歇山式占地面积有20000多平方米。泰伯庙里面供奉的就是吴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