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福德的根,是幸福的本,更是为人最大的善行!
       孝,就是在寒冷中的一杯温茶;孝,就是对长辈的几句关心话;孝,就是给疲惫的父母捶背捏腿……
       孝就这么简单,但对父母做的这些事,也没这么容易,因为这些事当中,需要蕴含一颗浓浓的孝心。
       比尔·盖茨曾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世界首富以商人的眼光道出了尽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实际上,古今中外,孝敬父母人同此心。
       晋武帝以孝治天下,李密因孝心而放弃荣华富贵和权位,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食,田世国捐肾救母……
       这些孝心无不世代传颂,而“百里负米”的故事更是流芳百世。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然而,总不能一直拿别人的东西,靠接济度日啊,子路便决心外出“打工”来改变家庭状况。
       从此,子路四处帮人打工,赚了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买米回家煮给父母吃,直到他们去世!
       天下孝悌,匹夫有责。孝是每个人的责任,种种美德,种种感恩的举动,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
       千百年来,正因为有了这种责任,多少的帝王在忙碌国事的同时不忘陪伴父母,多少的名臣在为国分忧的同时不忘看望父母,多少胸怀大志之人在为理想奋斗的同时不忘孝顺父母!
       不可否认,现实中也有人缺乏孝心,怠慢父母,留下遗憾,留下骂名。
       他们总以工作忙为由,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家人,有的甚至连一个电话都不打,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而不关照年迈的父母……
       这些,让人伤心和寒心!
       岂不知,有些行为是会感染的、传承的,如果你对父母不管不顾,说不定以后,你的孩子也会这样对待你。
       听过一个故事特别有感触,说有一对夫妻,他们的父亲老了,吃饭时,不是把菜弄掉就是把碗打碎。
       所以,他们很嫌弃父亲,就拿一个木碗给他,到吃饭的时候,还把他赶到一间小黑屋里去。
       这个父亲,每天只能在小黑屋里以泪洗脸。
       后来,这对夫妻有了孩子。一天,吃完饭后,孩子跟妈妈要了钱,说是要到集市上买小木碗。
       妈妈奇怪,便问他要买木碗干什么?
       儿子义正言辞地说:“等你们老了以后,给你们到黑屋子里吃饭呀!”
       这对夫妻听了,非常震惊,马上把父亲从黑屋子里接出来,好好的侍奉。
       看完故事,有何感想?或许我们没有故事中的夫妇那样的狠心,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孝顺自己的父母了吗?
       曾看到一个报道,如今的年轻人回家,只顾看手机、电视、玩网络游戏,而无暇顾及父母,很少与他们交流,烦躁他们啰嗦。
       有数据显示,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长大后,千方百计逃避父母的视野,挣脱父母的束缚。
       填报志愿,恨不得越远越好,上了大学,电话、视频的问候,远远不及朋友。
       每次假期回家,宁肯会见同学,很少在家陪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了无比的孤独和尴尬。
       孝顺,孝顺,并不是给吃给穿,尽赡养义务就行了,而是要让父母心情顺畅。
       “和气”、“愉色”、“婉容”、“陪伴”,才是儿女敬奉父母最好的孝道!
       大爱至诚,孝亦有道。孝在人心,能力各异,方式自然多样。
       但父母心底企盼的孝道,不一定非要子女给他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
       只要对父母尽心竭力、诚心诚意,哪怕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一个拥抱,都会起到“心到神知”之效,让他们幸福万分。
       孝心,或许只是凝就的一封家书,一碗粗茶淡饭,一件普通衣衫,这些在老人心中也是价值千金。
       反之,一张拉长的脸,一句伤人的话,足以熏黑一片晴朗的天空。
       即便让父母住别墅豪宅,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而成天生活在“脸难看”、“话难听”的表情暴力下,老人心里有的只能是深深的失望与无奈,决无幸福可言。
       可见,影响孝的天平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来自内心的深爱。
       那么,怎样才算是最好的孝顺呢?
       是花钱雇最贵的保姆,让父母享受最奢侈的晚年生活吗?是对父母百依百顺,愚孝而失去自我吗?
       都不是,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孝顺,就是陪伴!
       一直以来,很多人孝敬方式是不断地给父母生活费,经常给父母买生活必需品,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
       这当然是孝顺的一种表达,但现在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家家户户不像过去那样整天为吃饭穿衣发愁,而且生病了还有医保。
       很多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你提供的物质保障,而是你花的时间陪伴带来的精神食粮。
       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开心快乐才是关键。老有所养只是第一步,老有所乐才是终极目标。
       所以,没事时,我们要经常回家坐坐,陪父母说说话、解解闷,因为老年人最幸福的莫过于儿孙承欢膝下、一家其乐融融。
       特别是当心情不好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自我调整负面情绪的,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子女的关怀和帮助。
       事实证明,孤独是所有负面情绪的催化剂,陪伴恰是最好的解药。陪伴父母,正是儿女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过节也罢,过年也罢,送父母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回家去看一看、坐一坐,陪着父母一起吃一顿饭,聊聊生活、讲讲见闻,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尽孝要趁早,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无论多忙,不管多远,都要抽时间回家,多陪父母唠唠家常,带上家人一起散步!
       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多些关爱,多些理解,多些包容。父母就能在关心中微笑,在体贴中温暖,就能心满意足、精神焕发。
       因为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顺,而孝顺正是最有效的补药!
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年青人到外头打工才有所改善生活哟。可怜了老人和孩子们。
2022-05-10 11:5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