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科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拿一个花盆,把若干个毛毛虫首尾相连,在花盆的边缘围成一圈,在其周围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来观察毛毛虫的活动轨迹。
这时,毛毛虫开始一个接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圈地走。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后,毛毛虫因精疲力竭,体力不支,全死了。
没有一只毛毛虫打破常规,跳出随波逐流的怪圈,去寻找散落在花盆周围的松针。
它们总是盲目地跟着前一只毛毛虫的轨迹寻找食物,乐此不疲,最终没有摆脱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命运。
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以为这样就可以取得成功,可是到最后,不但没有任何收获,甚至还在模仿别人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
每次面对分歧,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的感受,都选择了委屈,结果自己的委曲求全不仅没有获得半点尊重,还让自己变得越发卑微。
为了显得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也有能力、也有资源,便拼命去融入别人的圈子,在低声下气中身心疲惫,却没有换来他人的接纳……
稻盛和夫曾说过:很多人不是输在了不够努力上,而是输在了盲目努力、傻傻坚持上!
人这一辈子,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干活,但不能没有主见,总是随波逐流。
特别人到中年后,人生已经过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重新规划人生,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自己,无论在追求什么,都应该懂得创新和探索才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只有不断尝试,凡事三思,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别具一格,适合自己的、自己觉得好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不要去追寻别人的方向,而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不要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墨守成规,而是别出心裁闯荡出一片新的天地。
如此,在人生下半场,才能把不好的变好,让好的变得更好!
在电影《头文字D》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深以为然,一个人真正的体面、最大的成功,不是以委屈自己为代价去迎合、讨好、跟从别人,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过得舒服。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作者周濂曾说过:“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
但现实是,大部分人都不是选择去做淡定的“一小撮”,而是去做那狂热的“大多数”。
听过一个朋友的女儿菲菲的故事,她从小就一直有个写作梦,为此非常努力。可是,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了,她在网文圈依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
原来,不是她不够努力,而是她总喜欢盲目地跟风热门小说,网站上的热门题材她从来不会错过,丝毫不管这个题材是否合适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自己的风格。
她甚至没有完结过任何一部作品,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写作需要天赋,更需要技巧。
菲菲从来没去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只是一味地追求热点。没有自己的特点,又怎会有看点和卖点呢?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越是随波逐流,越是一事无成。
相反,那些守住自己的节奏、坚持自己的个性的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汪国真先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