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文化艺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多带孩子回老家去乡下

       多年来,别人的节假是“诗和远方”,而我家的假期是“老家乡下”。

       又是一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再次回到了离别并不久的故乡。

       其实,今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就是在老家过的,清明节也回去挂亲了,离开的时间一个月还不到。

       为什么总是回老家?或许是因为根深蒂固“故土难离”的恋家情结,也可能是年纪越大越怀旧,或者留退路的传统思想。

       因为每当回到乡下,我们总能在老房子、田野间和小溪中找到儿时的记忆。

       这种感觉,不仅让大人重拾童年的快乐,也让小孩体验到远离城市喧嚣的纯粹生活。

       但实际上,自从母亲去年冬天过世后,老家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至亲,可以说家乡已经成为了故乡,我们完全不用回去了。

       之所以离不开、放不下那一方水土,还在于儿子吴才可对老家有深切的感情。

       小可上幼儿园了,他二妈清明节回家后,就不再来带了。

       可他们感情很深,每天都还要视频电话,小可总是说想二爸二妈,想南山老家,想小狗大鹅......特别是临近五一那几天,一直念叨要回去。

       于是,为了化解小可的思乡之情,我们决定今年的五一与去年一样,到乡下去走亲访友。

       第一天,在县城有一场喜酒。苗家人爱喝酒,几个熟人在一起,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我们准备找酒店住下来,但是小可坚决不答应,吵着、闹着:“我要回南山!”

       虽然他才三岁多,到乡下只是好奇和好玩,不过他有这样的积极性和家乡情,却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这也是我们非常欣慰和希望看到的。

       没办法,我们不得不退了预定的房间,回到了那个山清水秀的老家、那个人去楼空的老屋。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往往由于忙于工作和日常琐事而忽略了与故乡的联系。

       然而,常带孩子回老家去乡下,不仅仅是探亲之旅,其中还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和情感价值。

       1、了解家族根源:老家,是一个家庭的根源所在。从小我们就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今后该往哪里去,不要忘了根本。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与祖父祖母、叔伯姨婶、兄弟姐妹们相聚,感受到浓厚的家族氛围,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渊源。

       比如,今年春节我们家族九家人一起过年,济济一堂,其乐融融。小可特别兴奋,“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喊过不停,这个抱抱他,那个带他去玩,很是亲。

       这无形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对于培养孩子的亲情观念至关重要。

       这种大家庭的亲情互动,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家族的起源地,了解祖辈们的生活环境和奋斗历程,从而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学习传统习俗: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孩子在接触中能够学会尊重差异、理解多样性和包容他人。

       在乡下,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这些亲身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为生动和深刻。

       这次五一,我村在地笋苗寨搞活动,我们也去参加了。在苗乡,有客人来,进寨门时要搞一个“喝拦门酒”的迎宾仪式,寨上的姑娘和媳妇围拢起来,端着酒杯、唱起歌鼟敬酒“接客”,客人喝了才能进去。

       如果是苗乡侗寨来的客人,往往还会做歌回应以示礼节。

       虽然南山和地笋合并了,名义上我们也是主人,但毕竟多年来形成的习俗,他们依然把我们当客人。

       我们是正儿八经的苗族人,基本都会唱歌,没有推辞便回了歌,我做歌,二嫂和爱人帮腔,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小可看到我们如此开心,由于平时我们教过他歌,他也咿咿呀呀哼起来,相当搞笑,气氛也上来了。

       而且还要喝酒,我要他们换成了水,他装模作样的一口干了,满满的仪式感,把迎宾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3、体验乡村生活:相比于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乡村的自然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绝佳场所。他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这次假期,我们还带着小可去了一趟他妈妈的娘家地妙,还是去年正月初三去拜年的,一年多没有来了,难免想念。

       亲戚之间,有时间得多走动,所谓亲戚亲戚,越走才越亲。

       舅舅的家住得很方便,就在马路边的溪坎上,一条小河从屋前流过。天气很好,阳光正旺,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很诱人。

       小可的表哥吴林俊一家子也回家度假,我们一到家,大家就兴冲冲去田野里,在凉凉的水中摸鱼、翻螃蟹,在绿绿的江边摘萢、打野菜。

       乡下有很多生态环保的野味,既美味又健康,这里简直就是果园、菜园、花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小可太开心了,不管不顾,趁我稍不注意,竟然趴下去洗起澡来!

       水尽管有点凉,也不好破坏他的雅兴,我干脆搬了几个石头垒砌一个小坝,任其放飞自我。

       在乡下,孩子们更有机会参与到农业生产或家务劳动中,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精神。

       比如,每次回到老家,小可看到他二爸二妈做事,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参与,扫地、挖地、锯柴,忙得不亦乐乎。

       这次在我家的老屋,当我们清理房前屋后时,他也有样学样地跟着我们割草、整地、搬柴,屁颠屁颠的像个小大人。

       动手实践,这是一个人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4、促进个人成长:乡下,是孩子在快速成长阶段最好的早教平台。

       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孩子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以适应新情况。在乡下的这些生活阅历,有助于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比如,乡村的广阔天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机会,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探索未知领域。

       同时,在老家,还会遇到不少同龄伙伴,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玩耍,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而且,通过亲眼目睹家乡的发展和变迁,以及亲人们的努力和付出,孩子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勤劳、诚实、善良等传统美德的价值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我一直觉得,多带孩子回老家去乡下,绝不是简单的旅行和好玩,而是深刻的文化教育、亲情培养和人生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灵深处留下宝贵的记忆和感悟,多年以后,才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