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吴氏考证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一、“南宗”问题的提出

2018年11月20日“左左讲故事”公众号(hzb19760118)发布《嘉靖皇帝修道20年去了哪里?华蓥山有他踪迹》文章,认为原藏于华蓥山伏虎寺(遗 址位于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境内;历史上属岳池县辖)的《金刚经》手迹“实为嘉靖皇帝亲笔”。这位明朝20年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有关。今邻水县华蓥乡(2019年12月并入坛同镇)石门坎村华蓥山“打儿洞”上方有南宗寺,寺前下方约100米处有“千僧塔”,2019年12月17日,“左左讲故事”发布《华蓥山发现明代古墓,墓主人很神秘》的后续文章,从“嘉靖皇帝亲笔”及“跋尾”的“孤”、“皇考”、“朱砂”等推演出这位南宗和尚 “或为当时的皇帝——嘉靖”结 论。 

“或”者,疑然之词,把握不定之谓也。2016年,本文删补者受重庆市佛教协会之托,主撰《重庆市佛教志》(90万字,已交付)及《重庆市宗教志》“佛教部分”,遇到了“南宗和尚”阿谁的难题。经我们考证,这位南宗和尚跟嘉靖皇帝八竿子打不着,而是另有其人。因此,我们在这里来跟“左左讲故事”打一副“拗卦””、扯一回“横筋”,抬一次“过山杠”。

二、“南宗”的文献记载

址位于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境内;历史上属岳池县辖)的《金刚经》手迹“实为嘉靖皇帝亲笔”。这位明朝20年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有关。今邻水县华蓥乡(2019年12月并入坛同镇)石门坎村华蓥山“打儿洞”上方有南宗寺,寺前下方约100米处有“千僧塔”,2019年12月17日,“左左讲故事”发布《华蓥山发现明代古墓,墓主人很神秘》的后续文章,从“嘉靖皇帝亲笔”及“跋尾”的“孤”、“皇考”、“朱砂”等推演出这位南宗和尚 “或为当时的皇帝——嘉靖”结论。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或”者,疑然之词,把握不定之谓也。2016年,本文删补者受重庆市佛教协会之托,主撰《重庆市佛教志》(90万字,已交付)及《重庆市宗教志》“佛教部分”,遇到了“南宗和尚”阿谁的难题。经我们考证,这位南宗和尚跟嘉靖皇帝八竿子打不着,而是另有其人。因此,我们在这里来跟“左左讲故事”打一副“拗卦””、扯一回“横筋”,抬一次“过山杠”。

三、“南宗”的文献记载

有关华蓥山“南宗”和“南宗和尚”的记载,地方志如万历《重庆府志》由于残缺不全,不知原书有否载录;僧录如常熟瞿汝稷(1548~1610)《指月录》(万历三十年〔1602〕成书)、吉安聂先《续指月录》(康熙十八年〔1679〕成书)、如惺《大明高僧传》(万历四十五年〔1617〕成书),以及丈雪通醉(1610~1695)专门收录巴蜀禅僧传的《锦江禅灯》,乃至收罗更加宏富的《巴蜀禅灯录》(巴蜀书社,1992)等,均未见其踪迹,更不要说其在俗名讳、何方人士、承嗣法脉了。目前发现较早的点滴资料,源自于高梁(梁山,今重庆梁平)别庵性统(1661~1717)的《续灯正统》(康熙三十年〔1691〕成书)。卷十七“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梁山太平三空灯杲禅师(?~1666)”云: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三空灯杲,蓬州(治今四川蓬安)郑氏子。初为郡吏,一旦投华银山南宗律师(佛家传授戒律者)披剃,即下山参聚云(忠州聚云吹万广真。1582~1639)。

同卷“梁山高峰乔松灯亿禅师(1619~1685/1689后)”云:

乔松灯亿,邻水冯氏子……后于五龙庵遇一禅客,以青州公案、云门屎橛等语,每每相问,未决。造华银山,谒南宗。宗南堂丈中见聚云老人(吹万广真)像。又得《一贯别传》(广真著作)五册,从头细看,觉有所得,遂约同志数人放舟东下,至平山(平都,今重庆丰都),闻聚云化去,遂参庆忠(吹万弟子庆忠铁壁慧机禅师。1603~1668)。

而较详的“南宗和尚”记载,则首见于乾隆《巴县志》卷九《释老》(乾隆《巴县志》记载范围包括而今的重庆渝北区,含华蓥山部分区域。乾隆十九年〔1754〕方从巴县分出设江北厅,即江北理民府):

南宗和尚,不知何许人也,万历间(1573~1619)止于华蓥山之筋竹坪建立道场,延待缁素,僧常满千。坪高苦无水,一日大风雨,有龙自后山来,迎而止之曰:“汝神龙,当住此护法!”龙应声漩入地中成井,甘泉不竭,今山之南堂是也。

其后道光《重庆府志》卷八《人物·仙释》、《江北厅志》卷六《人物·仙释》,以及长寿释昌言(岳池县伏虎寺住持,号虎溪。1807~1861)《华银山志·名僧志》,多辗转稗贩,没有多少新的资料。虽然如此,但也有一条较为重要的,那就是《江北厅志》《华银山志》将乾隆《巴县志》的“万历间”改为“嘉靖间”(1522~1565)。此外,《华银山志·寺庙志》还提到了寺前保存至今的“千僧墖(塔)”:

僧南宗,嘉靖时人,未详姓字,结庵于邑之华银山,开堂说法,禅声远播,四方缁侣,杖锡来游,不下数千……圆寂后,即建葬于寺前,今俗呼为千僧墖,即南宗之休龛也。南宗和尚事略,存《邻水县志》。

南宗寺或作“楠宗寺”、“南宗堂”。光绪《邻水县志》卷三《寺观》:“楠宗寺:(县城)西一百二十里。”《华银山志·寺庙志》:“南宗堂:距山顶五里,明嘉靖僧南宗建。属邻水。”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四、“南宗”为阿谁之推论

南宗“或为嘉靖皇帝”是故事的逻辑,按照考证的逻辑,我们认为这位高僧别有在俗名姓,高攀不到“当朝圣上”那里去。2018年本文删补者承担为广安吴氏家族笺注其明朝先祖吴伯通(1441~1502)《石谷达意稿》(34卷)的任务。在《石谷达意稿》中,分别于卷十《送吴一震通守致仕归田诗〔次送是夫韵〕》《送吴通府致仕归邻水》(是夫,定远〔武胜〕举人丁时的字,曾任河南确山知县。丁时与尚东为同科举人,同样为官““不得意”)、卷十七《归田清乐图诗序(壬子,1492)》发现邻水举人吴一震的点滴资料。吴一震是吴伯通自“成童”时的好友(估计为同窗砚友)。为此,与邻水柑子镇吉兵兄一起写出《吴尚东籍贯科第生卒年及其仕履考证》文章:吴一震,讳尚东(约1440~约1525),名、字契合《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英宗天顺三年(1459)举人。中举时,出生地顺庆府邻水西关外复兴乡丰乐里伏二甲楠木园(今邻水椿木乡〔2019年12月改镇〕田家村3组)属大竹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邻水因编户不足撤县并入大竹县,建大竹县邻水镇)辖,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复县(类似的如重庆壁山〔后之璧山〕,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因编户不足并入巴县,成化十九年〔1483〕复县)。先后任过河南信阳县(1475年信阳县改信阳州前)知县(不足1年)、西平县知县 ,“三考(9年)绩最”升杭州府通判,与吴伯通“同寅”共事。通判负有监察职责,“而事势难为”(吴伯通语),故两考(6年)后即“引年”致仕(退休)“续彭葺故事”(彭葺,当作“彭戢”〔1059~1118〕,宋邻水人,字子发,官终“两浙提举奉祠”),时间在孝宗弘治5年壬子(1492)之际。笺注过程中,承吉兵先生介绍,邻水楠木园吴氏宗谱记载及其祖辈行从炳先生等口传:华蓥山南宗和尚俗名吴邦资(或作“咨”。1483~?),麻城治权公后裔。高祖彰清,曾祖大業,大父就是举人尚东先生;惠元(1465~?)其父,邦宾(1480~?)其兄。为此,受吉兵之邀,本文删补者与吴从炳、从军、吉兵(三人彰清后裔。楠木园及柑子镇倒水桥吴氏一支字辈:治彰大东元,邦光文德先;鸿武〔明〕开道显〔玖〕,继世永从贤;吉安培厚泽,锡庆耀广川;承宗兰珍秀,康福应荣观;兴旺仁义正,发达家和顺;民富才太平,国强定乾坤)和吴大甫(彰清兄彰焕后裔。第八世德隆祖避难迁铜梁大庙场而后另立字辈“文国天永登,正世学智臣。大德全家福,吉乾进长春”;到清光绪中后期(1896~1897),登莲携正宗、正斗二子从大庙吴家大院回迁楠木园。吴大甫字辈品叠前支之“贤”字辈)等于2020年1月20日对南宗寺、千僧塔,以及楠木园吴氏祖居地、祖茔进行实地考察,加深了对南宗和尚的进一步了解。

重庆九龙坡华岩寺方丈道坚上人(1968~  )原先认为:华蓥山南宗和尚当是三山灯来(1614~1685)在垫江吊岩山南参谒的“南浙二师”,他在撰写《重庆忠州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时已涉足过。不过,吊岩山南的是“二师”,不是一个人。根据我们这次考察,他也比较倾向于华蓥山南宗和尚即是在俗吴邦资的说法。这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吴氏家族的口传。吴从炳先生今年75岁,世居楠木园吴氏宗祠(已毁)旁,是吴氏家族史记忆的口传人、“翻古话”的“故事篓子”,对吴氏家族自湖广麻城迁四川的来龙去脉、家族大事、祖宗坟茔、兴衰荣辱等等非常了解。家族口传吴邦资为“嘉靖僧”,在华蓥山兴建南宗寺(他小时候常去进香),契合道光《江北厅志》等记载,而在此之前,从炳先生等并不知道《江北厅志》《华银山志》有此记载(道光《重庆府志》没有记载南宗存续大致时间)。

(二)吴氏宗谱的记载。这个宗谱虽然是2003年吴小红(从字辈,吴从军长兄)等根据清、民国旧谱续修而成,但原始资料俱在。

(三)千僧塔的功用旁证。千僧塔为卷拱式(有别于华东地区的攒尖式),拱顶高出地面约4米,墓门宽约3米。墓室呈倒“品”字形布局。一室两龛,外室宽敞,两侧建有多层方格小石龛;内室为并排两龛墓室。两墓室有损毁痕迹。据当地村民讲,两墓室初毁时,墓室里并无尸骨或骨灰罐之类,而是空无一物(当然历史上也可能毁损)。根据这种“葬式”,经请教道坚方丈,原来这种塔被称作“普同塔”。普同塔也称普同堂、普同宫,是道、佛教场所的宗教设施之一,内设有普同生基,是僧信供奉衣(剃度出家时的俗装)、发(剃度时剪下的头发及胡须)之处,以此作为修行的一种方式;往生后其骨灰、舍利等供奉于该普同生基之内。

(四)吴邦资墓及僧塔的佐证。根据千僧塔的功用、村民见证,印证了楠木园吴氏口传:千僧塔只是吴邦资的衣冠葬地,他圆寂后未经“荼毗”(火化),而是由其侄儿、兄邦宾之子光灿迎葬于祖茔。我们在位于田家村委会旁的吴氏祖茔,从炳先生不仅指认了尚东墓(铜钱花纹墓门、琉璃瓦墓檐;见到已残损的石桅子)、惠元夫妇双墓、邦宾夫妇双墓和邦资的单墓;透过破损的墓门,能见到邦资的髌骨、颅骨(未见墓志)。邦資墓旁,据说原先立有石质僧塔,未残损,可惜這次由於時間匆忙,未能在藤蔓榛莽間尋到。

(五)南宗寺一名的佐证。南宗寺,一名“楠宗寺”。楠者,楠木园之謂也。或許本应是“楠宗寺”,后来以含义宽泛的 “南宗”称之。

五、结论及附论

根据以上考证,华银(蓥)山南宗寺之南宗和尚,是邻水楠木园在俗吴邦资,殆无疑义。

至于作为士大夫嫡孙的吴邦资因何出家,以及南宗寺山门前为何竖一把“青龙偃月刀”正对“以慈悲为怀”的寺庙(清咸丰、同治间《华银山志》无载,当为其后出现)等问题,待收集资料后另文探讨。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附论一】对“南宗律师”、“谒南宗”的理解

三空灯杲由华蓥山“南宗律师披剃”,从三空年龄推测,出生于成化末年的南宗和尚(在俗吴邦资)不大可能给他剃度。因此,“南宗律师”应理解成“南宗寺的律师”。同理,乔松“谒南宗”,也当是“晋谒南宗寺僧人”,一般即是寺庙住持。

【附论二】蓥华山、华蓥山和华银山

道光《重庆府志》卷六《人物·仙释》:“南宗:《方舆考要》:住蓥华山荆竹坪建道场”云云。蓥华山在四川什邡县西北,古名大蓬山、章山。此盖华蓥山之误刻。华蓥山名早见于乾隆《巴县志》,也作“华银山”,如释昌言。

华莹山南宗和尚考 

【附论三】方舆考要

《方舆考要》未见著录。可能是清江西南丰邹均撰著之《方舆纂要》(十五卷首一卷,载《十二梅花书屋丛著》中,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本)之异名,清贵州独山莫有芝、民国河北冀县孙殿起等有著录。也可能是山东济宁许鸿盘(1756~1837)《方舆考证》的节本。该书除前六卷外,全秩至民国方由济宁潘复华鉴阁刊行。古人书在撰写过程中出现节本是可能的。

【附论四】吴氏字辈分用说明

从麻城迁邻水的吴氏,其字辈在麻城时就有了。60字字辈中“鸿武(明)开道显(玖)”一句中的“玖”字辈,为留在麻城的治权三子彰×(名讳失考)裔所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正月,治权祖长子彰焕、次子彰清二子入川,三子彰×则留守麻城。为日后兄弟后裔相认有依据及分支有别,麻城支传至道字辈时,不用“显”而用“玖”字辈。按:此记载说明,即使远迁四川,异地本支还是有联系的,可能有类似清代“麻乡约”的组织代表外迁分支回迁出地祭祖的情形存在。

“武、明”字辈:为邦宾子光灿长子文祖(字成德)、次子文长(字洪宇)两兄弟后裔分支区别而用。现居邻水楠木园、梅子溪、吴家坪、坛同镇、四海乡大塘村、合流坛子坝、牟家等,岳池,华蓥市高兴镇,陕西,重庆,云南,贵州遵义、晴隆,广西,新疆等地者,为文祖一支后裔,用“明”字辈。居邻水东北柑子镇吴家湾、倒水桥、寿班场、龙安镇、太和镇麻柳吴家湾,大竹县普新、欧家、姚市,重庆市城口中坝,遵义市务川县大坪镇等地文祖支裔则用“武”字辈。

又:“鸿武”本为“洪武”,为避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讳而改为“鸿武”。

【附论五】筋竹、荆竹和金竹

文献载南宗寺所在地作筋竹坪,或作荆竹坪,今作金竹坪。金竹,学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A. et C. Riv.,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脉纹,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圆形的斑点及斑块;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绿黄色,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5叶;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枝未见。笋期在5月中旬。以“金竹”命名的屡见不一见,如合川、云阳、开州有金竹沟,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水洞村匡家院子附近蠚蝲子山有地名金竹凼(靠近邻水界),曾发现过老虎(实为熊猫)遗骨。

楠贞和尚: 亦称南宗和尚,俗名吴邦咨。糸 明初杭州府通判吴尚东(又名上东,字一震。明代邻水县楠木园人)嫡次孙,惠元公次子,明中叶著名高僧。邻水楠木园(今邻水县椿木镇田家村)人。

他年青时入峨眉山古寺出家为僧。明嘉靖年带领2名弟子釆炼丹草约,发现旧庙址内外有佛缘,就带领徒弟们修建南宗庙(楠宗堂)。第一殿内供塑四面铁佛,于(1573年一1619年)之间开堂说法,禅声远播,四方僧众杖锡来说法拜佛,不下数千人。为解决饮水、吃饭问题,释南宗法师(俗名邦咨)就地组织造三口大铁锅。每口大十围,深五尺,可容水三十担,锅边沿能行人,可供一千人吃饭,称之为“千僧锅”,堪称中国一绝。南宗堂(亦叫楠宗堂)兴起后,推动了华蓥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发后建起了伏虎寺、崇福寺、朝天寺、三圣寺、大庵寺、敏佛寺、恒兴寺丶碧云寺、万佛寺、双鹤寺等寺庙,为推动川东佛教文化做出了贡献。.....释南宗法师(邦咨)圆寂后,即建葬于寺前,今俗呼为千僧墖,后由其侄儿,兄邦宾之子光灿迎葬于祖茔,即邦宾夫妇合葬墓右侧,墓前约3米有一舍利塔并留有大量经书及其他书籍。[1986一2005年版《邻水县志》]第五章宗教第二节佛教第865一868页有载。

据邻水县楠木园吴氏家族老族长吴从炳老先生回忆:“1960年2月24日上午10左右,楠木园老宅突然发大火,让先祖遗传下来大量(3大箱)书籍”(其中就包括经书)连同祖屋化为灰烬。”

自儿时懂事起就随父辈们一起去华蓥山楠宗堂进香,去为邻水县楠木园吴氏家族的族人祷告:“家族兴旺发达,子孙昌盛”的同时,也带去族人们对邦咨公(南宗法师)的缅怀。而今,随着年龄一年年的增大,去楠宗堂的时间就少了。

(2020年1月30日吴尚东第16世孙邻水县柑子镇吉兵初稿于邻水县城图书馆侧,31日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何承玖补充删正于重庆市直港大道之盘桓利居居;2020年2月1日补订;2021年9月2日再次修订)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吉彬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