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宗祠家庙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祠堂文化

一、祠堂的由来
祠堂(宗祠、祖祠)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当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简单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
在河南殷墟巳发现目前最早的宗庙祭坛遗址,历史上早在商周时的青铜器时代,就开始有祠庙祭祀之制,大量遗留至今的青铜器中,许多就是属于祭器之类。追远报本、祠祀为大,当时是有很严格的规制的: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建庙立祠的,即通常所称“庶人无庙,祭于其寝”,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居室内祭祀祖先。
每姓必建柯堂,必安先祖,名门、大族还建多处,如杨、顾、朱、吴、王诸氏。又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别。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们的祠田、祠产。
二、祠堂的主要功能
 (一)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祠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
 (二)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
 (三)祠堂的助学育才功能。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四)祠堂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
 (五)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遇订重大兴革事宜,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祠堂、维修家变、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
 (六)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如果说家法族规是家族的法律。那么家法也是封建国法的补充。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在祠堂里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
 (七)其他,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
农忙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
还有在战乱或应急突然事件时,祠堂里也就成了本族应急指挥的中心。
由此可见,祠堂是一个地域里家族的活动中心。通过祠堂祭祖和封建宗法等其他活动,用血缘关系作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三、祠堂的管理
各地宗祠中比较大而完整的管理设置通常由:
宗长——主全族事;
宗子——管祭祀;
宗正——宗长协理:
宗直——处理纠纷;
宗史——掌宗族史;
宗课——掌经济:
宗守——宗祠管理;
此外,古代的还有坟亲(守墓人)等等很多的杂役。祠堂设置的管理机构是比较严密齐全。
四、祠堂的现实意义
(一)教化意义: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
(二)规范意义: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或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有祖先对子孙的审视,族长在这里代祖宗立言,对犯错子孙进行惩罚,同时也对其他子孙有警示告诫的作用。祠堂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对社会越轨行为起控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是一种“规训和惩罚”的空间。
(三)维系亲情意义: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凝聚力。 祠堂就这样把不同地域的有血缘的族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祠堂祭祖有季祭、节祭、生辰忌日祭等。一般来说,无论巨族或寒族,对祠祭都十分郑重。如精心安排日期,定有庄严司祭仪式,一般要读族谱,使族众了解家族的光荣历史,讲述先祖的“光辉业绩”,以励族人;还要宣读族规、家训,以教育族众;参加祭祀的人要思念祖宗遗训及其遗范,以教育自己下一代,祭毕,族人间还要行礼,后辈向前辈行礼。可见,祠堂祭祀是一个精神联系的韧带。通过祠堂祭祖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把祠堂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家文化的发展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补充,祠堂文化也被赋于了新的内涵。
五、文化礼堂与祠堂
随着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们安居乐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对宗族文化、寻根谒祖的迫切追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起落实中央文明办“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晒家风诵家训”活动,全国各地乡村开展轰轰烈烈的“文化礼堂”建设。政府开展“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是符合民情、宗情、社情。
祠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型。一些经济富裕宗族,宗族经济实力也非常雄厚,祠堂建造的非常壮观庞大,建筑占地面积达到二三十亩,最大的甚至达到五六十亩,专门用于宗族的族规族训、家风家规、家教家训、宗谊文化等活动。
二、经济型。部分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宗族集体资金薄弱,原有祠堂建筑占地面积两三亩,为了开展宗族各项联谊活动增加经费来源,将祠堂建造五.六层,祖宗神位摆放顶层,其他几层出租给企业生产或经营场所。但是,整天吵吵闹闹,也是对祖宗的不尊,限制了祖族活动的场地空间。合理利用资源、增加经济收入,这种方式沿海一带宗族祠堂普遍存在,必须要做好各类安全防范工作。
三、多姓型。村情复杂、一村多姓(村居有几十个姓氏组成),村级经济及土地资源有限。大家都是千方百计要建造自己的小祠堂(宗祠、祖祠)。
四、单一型。比较单一的姓氏村居,以“文化礼堂”的名义,向政府部门审批建造,将宗族祠堂冠名为“文化礼堂”。这样一举两得:既有“文化礼堂”可以落实国家政府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又有宗族祠堂,可以“晒家风诵家训”开展各项宗族宗谊活动。
总之,新时代宗族祠堂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今后,各族人们对于尊宗敬祖及宗族文化的追求与弘扬,是一项热门趋势,特别注重对姓氏宗族“祠堂”的建设。国家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强引导“文化礼堂”与“祠堂”建设,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落到实处,让社会更加和谐、民族更加繁荣,使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落到深处!!
吴义者  整理         
公元二0一八年(戊戌年荷月)


上一篇:祖墓与宗祠记

下一篇:宣公祠赞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义者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