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高翔, 留言主题:吴氏资讯 [2025-09-18 17:20:32]
内容:芡河人家——“吴郢” 吴郢位于芡河岸边,是蚌埠市怀远县荆山镇白莲坡村的一个自然村庄,也是“三让堂”吴氏的居住地,在此居住的200来户人家,都是纯正的吴姓。以泰伯、季札“三让天下”的历史典故为根基,将“让”字作为家族精神核心,体现“禅让”“谦让”“礼让”的传统美德,尊崇至德典范,将孝亲敬长、尊祖敬宗、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好义行善作为姓氏的标杆,立誓传承。 古时候人们都有沿河而居的生活习惯,明洪武年间,由无锡梅里迁徙而来的吴姓先祖,选择在芡河南岸落脚生根、繁衍后代。因此地依山傍水,与故土梅里地貌相近,便将河湾中的一处唤作“老畈头”的地名选定为居住地,因老畈头位居芡河边上、邻近落峰岭(石山)山谷底部平坦开阔地,承载着厚实的农耕文明印记。族人便将老畈去“尾字”,在前面加上姓氏,成为朗朗上口的地名“吴老畈”。 芡河岸边的“三让堂”吴氏是淮河流域移民中繁衍最旺盛的一个姓氏,清嘉庆王朝,吴老畈三让堂吴氏因居住地人口增幅过快,人均粮田难以“糊口”,不得以向外迁徙,其中,一支族人投奔姻亲,来到了芡河北岸的河溜祠堂村落户,逐渐发展成一个自然庄,取名“吴咀孜”,成为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村落。 吴老畈老庄户也因河水的侵蚀,河岸线不停的向南迁移,形成距离河面约1200的新村庄,更名为吴郢,亦称作“吴郢孜”,其间又有一支投靠姻亲,搬迁到石山前边的“山怀”张家,开枝散叶。在这一支中有两个分支,一户结亲到前郢陈家落户,一户因工作搬迁到徐州贾汪。至此,吴郢子吴氏因仕途、经商、从军、从工、逃荒向外扩展,跻身地方较有影响力的家族行列。 六十年代设立吴郢管理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分设吴郢大队、吴郢村,九十年代属胡尧村吴郢村民组,零零年后属于白莲坡村吴郢村民组,吴郢在基层管理体系中始终以管理区、大队、村、村民组的建制存在,文化传承上强化对家族根源的认知,增强后代对家族使命的理解与认同。 芡河人家“吴郢”是淮河流域“三让堂”吴氏主要居住地,也是江南移民发祥地,常用“三让两家天下,圣德昭昭辉海宇;一脉万代春秋,祖恩浩浩沛人寰”来点拨子孙后代,感恩祖上圣德,传承“三让”遗风。后人缅怀先祖品德特赋诗颂扬,“沙水奔流都入淮,延陵遗风守正源,举目满是“落峰影”,更深吴音徐徐来。”吴郢占据了“人旺、财旺、宗族旺”的风水宝地。 “吴”字由“口”和“天”两部分组成,“口”的意思是吃饭、说话,“天”的意思是“一”和“大”,合起来就是:大口吃饭、绝不挑食,大声说话、从不胆怯,本是家族传世的“第一人选”,却做出了“大义的谦让”惊天地的壮举。同吴郢吴家人交往越深越久,就能轻易解析出吴氏后裔以“让”为“德”的共同基因密码。 (作者系:吴郢“三让堂”山怀分支“点字辈”传人)
作者:吴志俊, 留言主题:湖北省竹溪县辈分排行正大光明立志良权 [2025-09-17 00:41:32]
内容:辈分排行,正,大,光,明,立,志,良,权。
作者:吴高翔, 留言主题:寻迁徙到徐州贾汪区的“三让堂”吴氏后裔 [2025-09-16 11:09:38]
内容:祖上有叮嘱,从吴郢吴家老畈搬迁到山怀张家的“三让堂”吴氏,有一支迁徙到徐州贾汪区,是国字辈的,名讳:吴国才,算作吾辈的叔伯公,80年代到90年代还有来往,自“帮”字堂祖父去世后,联系终断。希望徐州贾汪宗亲后人与我联系。
作者:吴战胜, 留言主题:从山西洪桐迁于河南长垣武邱乡西角集村 [2025-09-02 16:18:57]
内容:家谱是记载本族后代繁衍的史书,可以奠世系联同气也。五代以前掌之在官,五代以后家自为谱。吴氏家族源远流长,有谱载入史册。吴姓者胶东相公之后裔也,邑′曾载之详矣,东汉至今千有余年。继世相传与相公为共族焉。祖有一迁既有一始,此谱乃自始迁之祖相篡矣。明迁始祖讳垚字越山德配孺人贾氏,膝下四子。世居山西赵城北平里,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荒芜人烟,明朝建立后,于洪武永乐年间朝廷颁昭,迁民于中原,吾先人在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奉昭迁于当时直隶省东明县西角集定居(现为河南省长垣县)。故后葬于村西北里许。吾族在六百二十年的繁衍中,一脉现为数千,可谓人丁兴盛。由于社会的变迁。自然的影响,事业的需要,数千人已分居在黄河两岸,真乃星罗棋布,除在本集一直定居者外,现通谱的有东于林,孙庄集
作者:吴铭钰, 留言主题:宿松吴氏寻根 [2025-08-29 15:33:02]
内容:玉乙(字、胜山)公,生于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殁于公元1382年。妣金氏生于延祐三年(1316年),殁于1380年。生子四:长、次无考,三子世依,讳信,生于公元1340年,殁于1388年。四子世功,讳敏,生殁缺。始祖支下世系清晰。后经长子、次子有人寻根,似参军在福建一带。 始祖世居江右,洪武定鼎之初安庆遭寇掠,玉乙公命其三子世依迁地卜宅,后择居宿松落篷湾,两年后接父母同居为始祖。口传:始祖自江西鄱阳瓦屑坝迁松,亦传途经安庆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