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分布 > 国内吴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地扪侗寨之吴氏

贵州,山多,这应该是很多人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如果有人去过贵州,便会发现在进贵的路上,大多都是隧道,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这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其中侗寨便是这里一道很具特色的风景,而有“全国最大侗寨”之称的肇兴侗寨,就位于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但是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在黎平还有一个地扪侗寨,它是仅次于肇兴侗寨,是全国第二大侗寨。

侗寨一般修建在谷底,依水而居,地扪村也一样。地扪”在侗语的意思是泉水不断涌出的地方。地扪村依山傍水,其中有一条溪流穿过村寨中间缓缓流过,把村寨一分为二。村寨内还有2座鼓楼,2座戏台,还有一个新建的表演戏台和生态博物馆。在河上还造有3座花桥,又被称为风雨桥,将南北两处的五个村寨互通在一起。在花桥上还修建有凉亭。在侗族人心中花桥是可以阻隔外来的邪恶,给村寨带来风调雨顺。

地扪侗寨之吴氏

地扪村90%的村民都是吴姓,当年侗族的祖先从江西吉安迁居于此后,距今已有700多年,目前为止有1300户,人称“千三总根”,也叫“千三地扪”。村寨内有五个大房族,也可以分为5个村寨,分别是寨母、芒寨、围寨、模寨和寅寨,后又分为700户茅贡、200户腊洞、100户登岑与罗大。各房族之间不准通婚,但是特定的寨与寨之间可以结亲,当地人把这种传统的姻亲关系叫“结对门亲”。

地扪侗寨之吴氏

村寨内居住的是南方侗族特有的干栏式木楼建筑,根据地势建造,建在平地上的是平地楼,建在水塘上的是矮脚楼,还有山坡上的吊脚楼。建筑之间层次分明,交错分布,铺有青石板路通往各家各户,巷道较为曲折。地扪村新办了一家民办的生态博物馆,名为地扪生态博物馆,有七座全木质的结构建筑,都是采用当地的木料搭建,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修造的。是作为研究侗族人语言、侗戏、侗族音乐和侗族传统手艺的基地。

地扪侗寨之吴氏

根据当地传唱的古歌中,在唐朝时期就是侗族人生活在这里。在村寨内沿袭着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侗族的原始生态文化也保存得十分完好,这里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侗戏的起源地。说起传统手艺,地扪村还保留着最传统的造纸术,用做包裹衣服和其它贵重物品之用,历经70年仍旧保存完好,还有制作靛蓝染色侗布的染制工艺,可以说整个村寨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生态博物馆。

地扪侗寨之吴氏

村寨内还有一处塘公屋,是为了纪念一个侗族青年塘公修建的,传闻塘公能够庇护整个寨子。祠内是一汪泉水,据传池塘内有条大黄鱼,当地人说那是塘公的化身,在每天傍晚时分,就会跳上岸变身成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有小孩才能看见化身成人的大黄鱼。地扪村的村民对死亡也很淡然,就如往常一样。在这里,棺木是在他们出生时就已经选好了的,等待年满五十岁之际,就上山将定好的树木砍下带回家,制作成棺木,放置在房屋的粮仓下备用。

地扪侗寨之吴氏

地扪村是座具有沧桑历史的古寨,这里没有感染什么商业气息,也没有什么工艺品交易市场,更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当地特产出售,来这里的游客自然不多,整个地扪村仿若掩藏在时光的边缘中,与这个世界格外不同,在时光中低调而缓慢的前行。它没有什么赞叹的诗词,也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它的静谧和朴实,更让人难以忘怀。

地扪侗寨之吴氏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cnwunet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