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工作,很多人工作了一天后,常会感慨“忙忙碌碌,一无所获,太累了!”,总觉得身心疲惫,但明明却没有任何体力劳动,只是坐在电脑前的时间稍长而已。
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职业病”,可能是久坐不动、血液不循环等生理上的因素造成的,但这一切的病灶,便是你对这份工作只是麻木的打卡上下班,不感兴趣,也找不到任何意义。
因为支撑着大多数人工作的,往往是沉重的房贷车贷以及各种生活压力。
不过,更深层次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在生活上,我们总是过多的追求一些东西,不管这些东西对自己有用还是无益。
人生一世,每做一件事,我们需要不断深挖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我是做什么的?我是怎么做的?
要找到内心最深处的动力,而不是浅显的为了生活、为了那一份薪水。
只有找到意义所在,才能为你模糊的意志带来一丝清明。
当你有了充足的理由和饱满的激情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极大地降低内耗,让自己不被一些琐碎缠身而闷闷不乐。
走过半生,历经世事,洗净铅华,终于慢慢明白了:低配生活,高配人格,才能将繁冗的人生,活出最好的状态。
据说,一只雄鹰可以拥有七十年的生命,到生命过半时,它们要经历一次异常痛苦的蜕变。
这时候的它们,才能重新像一只年轻的雄鹰翱翔于天空,达成自己的“破茧重生”。
人也是这样,到了中年,拥有了年轻时没有的财富、地位、人脉,还有阅历和经验,但却增添了许多年轻时没有的困扰和烦恼,拥有的越多,需要背负的也就越多。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学会放下一些东西,丢弃一些东西,才能让自己的心态和精神回归到年轻的模样,重新翱翔在天空之中。
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良田千顷,不过夜眠七尺。”
人这一辈子,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而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很多时候,是被消费主义和贪欲所诱发出来的。
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千万别以为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快乐。
事实上,一个人不快乐,往往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奢求太多。
人生在世,简单点没什么不好,衣服和鞋子,够用了就行了,买多了也没地方放,还耗费自己的心神。
最重要的是,当拥有的东西到了一定分量后,新增加的东西不仅不会增添我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增加沉重感。
漫画大师蔡志忠曾经迷恋物质生活,他酷爱买车,也酷爱买房,最多的时候,拥有十套房产。
可到后来,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没有无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
于是,他开始过简单的日子。
一年四季,他的着装几乎都一样,他买了30件一样的白衬衫,20条一样的卡其裤,14双一样的布鞋。
而饮食,基本就是清粥加馒头。他说:“一次买回一大袋馒头,放在冰箱里,吃的时候加加热,再抹点豆腐乳就行了。”
他也几乎不出门,没有手表,没有名片,没有手机,没有电话。
除了睡觉,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他喜欢的阅读、写作和画画上。
如此,才成就了今天的蔡志忠!
梭罗曾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降低不必要的物欲和执念,让生活删繁就简,让内心澄澈清明。
精神世界丰盈的人,不需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来满足虚荣心,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活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叶圣陶成名后去教书,经历栏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
季羡林一生自称教书匠:“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
杨绛在拒绝出版社时,也只是略带幽默地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层次高的人,看穿了虚荣,不在意虚名浮象,不向外界显摆炫耀,而是低调活好自己,追求内心憧憬的生活,独享一份平和与安静,淡泊豁达,快意人生。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生活压力扑面而来,时间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
曾经热闹的交际,觥筹交错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再是愉悦和满足,而是疲累与力不从心。
在与生活交手这么多年后,那些成功人士越来越明白,人到中年要学会过低耗的生活。
所谓低耗,就是删繁就简,为生活减负,让内心回归安宁。
人生本已很累,无需负重太多。越简单越轻松,越轻松越幸福。
龙牙禅师说过:“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都说世事无常,倘若这是个婆娑世界,遗憾即是圆满,那么又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人生路漫漫,风雨一蓑衣,苦旅一行囊,无需在深秋一遍一遍去读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孤单固然会有,但是顾影自怜,靠的还是自己,删繁就简,才能安然生活。
人生,越简单越好。人到中年,最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生活态度,用简单朴素的心境,对待繁杂的人生,以简静之心处世,用清净之心做人,万事归心,纯澈简单。
你若简单,世界也就不会复杂;你若简单,余生定能越过幸福!
上一篇:人到中年,把时间留给自己
下一篇:人到中年,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