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寒暄过后,不无感慨地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辛苦工作,想看书都没时间了,好焦虑啊!
相信,这也是多数中年人的感受,大家都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每天忙忙碌碌却毫无建树,心里焦急又很无奈。
如果你也是这样,希望你能够在繁忙之余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换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能充实自己,降低焦虑。
不可否认,中年阶段,事情越来越多,时间却越来越有限。必须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把时间留给自己,才能过好余生!
因为无效的交际,除了增添负担,耗费精力,并不会有更好的体验。
余秋雨曾坦言:“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苏岑也说过:“能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才最让人敬畏。”
高质量的生活,往往从社交低耗开始。最后,你终会明白,那些懂得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天不社交。经常交往的朋友,有一百多人,最多一天,接待或者拜访朋友几十人。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曾国藩升为翰林院侍讲,因为朋友多,所以大家都来祝贺,以至他二十二日那一天,跑了五十多家去回拜。
身陷无数的应酬、饭局之中,逐渐让他身心俱疲,也无暇顾及学问,整个人退步得非常厉害。
于是,他幡然醒悟,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即“日课十二条”,其中包括“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在他看来,晚上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精气耗损,神情疲惫,荒废修养功夫,因此必须戒除。
从此,曾国藩过上了“低耗”的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代圣人!
其实,一个人在聒噪中流连,是一场巨大而持久的自我消耗,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干事创业、经营生活,又怎能过得开心快乐呢?
所以,与其在觥筹交错中耗费心力,不如在在静谧中丰富自己。
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陪值得的人,这才是中年人该有的醒悟,也才是最好的活法!
实际上,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匆忙、劳碌,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苦。
比我们事情繁杂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别人照样出了很多成果,那是因为他们把时间留给了自己,用在了对的地方。
英国小说界最高奖“布克奖”获得者詹姆斯.凯尔曼年轻时喜欢写作,但他20多岁就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当一名司机。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梦想,合理利用时间、挤出时间。
他每天会提早两个小时起床,5点30分便开始写作。到了48岁时,终于凭借作品《为时已晚》获得布克奖,一炮走红。
得奖后,詹姆斯.凯尔曼说:“最好的时间一定要留给自己。”
所以,一个人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做正确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自律,才能有所作为。
听过这样一句话: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忙,忙到没时间成长。
深以为然。一个人要想过得好,必须要劳逸结合,当忙则忙,当闲则闲。
当然,这“闲”不是拿多余的时间来发呆,无所事事,而是找个僻静之地独处,不受任何人打扰,做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看书、写作、画画等,任何想练的技能都可以在独处的时间里练习。
这样,有了小爱好,就不会无聊了!
年轻的时候,从来没觉得时间是那样的宝贵,总认为自己还有大好的年华,大把的时光。
于是,三五好友一起聚聚,那简直是太平常的事了,有时一周都会有好几次。
大家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上一聊,天马行空的谝上一谝,再外加一点儿酒精的刺激,感觉多开心、快乐呀!
一个晚上就那样过去了,似乎所有的不如意都过去了!
只是,到了第二天,一切依旧!
人到中年后,这样聚聚、聊聊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是说大家没这个想法了,而是因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了。
而且,很多人都明白了:与其在外逢场作戏,不如在家自娱自乐!
只有放下不相干的人和不紧要的事,把时间和精力多一点花在自己身上,才能提升生活品质,活在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