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文化艺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吴盛赋

       近日审读吴建东、吴礼宏著《南宋进士吴盛全传》心有所得,撰成赋文:

吴盛赋

       泰伯垂光,延陵衍脉;盛公挺峙,远口开疆。公籍隶姬周,溯轩辕之正朔,承至德三让之清芬,南宋年间膺大理寺丞之职,骨鲠撑天,谠言犯阙——时权奸贾似道壅蔽圣听,公戟指其奸,不避斧钺,遂携家西迈,于淳祐间卜筑远口,非仅避祸之择,实为播文之壮举也。

       当是时,远口尚处荆榛,公荷锄披棘,辟草莱为沃壤;挈杖巡疆,联村寨为乡闾。立家庙以妥先灵,规祠宇以聚族心,树“忠孝仁义”为族训之纲,悬“勤耕苦读”为传家之鉴。其治族也,非恃威权,而以德化:与苗侗邻里守望相助,泯然无分彼此;见孤弱无依者,皆加抚恤抚育,恩播一方。由是,吴氏宗支如苍松发箨,自远口辐射贵川云桂鄂,裔胄逾百万,成黔东望族,皆公拓基之伟力也。

       若夫文化之创,公为滥觞。以“三让堂”为精神图腾,凝族人于共志;以家训族规为行为圭臬,导子弟于正途。公知清水江青石质坚纹细、远负盛名,遂精刻族训立于祠前,其“睦邻恤贫、重教兴邦”之旨,历经风雨仍昭然可辨;又首倡乡学,就祠侧辟馆授业,邀儒士传经布道,为边地播撒文明火种,一时向学者云集,多名子弟由此开蒙明理。后世循其迹,修通谱以联宗亲,建“泰伯书院”以续文脉——既承泰伯至德之宗,亦传盛公开蒙之志,“三鲤共鳃”之喻,至今传为民族团结之佳话。

       今观远口,古祠嵯峨,映清水江粼粼波光;书院琅琅,续盛公谆谆教诲。十二校取公训、融青石族训典故编乡土教材,八方客临江畔寻青石遗迹、探文化源流。公之丰功,非止开一族之基,实为启一方之蒙;公之精神,如天柱山之巅日,照七百八十载而不晦;如清水江之涛,历千回百折而不息。读公事迹,热血沸涌;承公遗志,浩气轩昂!


上一篇:七绝·秋分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