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风俗习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湘黔“酸汤话”与四川“靖州腔”


       宋末元初,从江西至贵州天柱县远口乡的吴姓移民及其后裔向周围的扩散使得吴姓人成为今天湘黔"酸汤话"的主体人群之一。

       三百年前,从天柱县远口乡向四川乐至县进一步移民的吴姓人成为今天"靖州腔"的两大族群之一。

       贵州天柱远口与四川乐至两处的吴氏族谱关于这几次移民的记载基本一致。

       从移民历史可以判断,"靖州腔"是"酸汤话"的演变和继承,二者为非典型湘语的不同表现形式。

       酸汤话分布在湘西南和黔东南交界处的山区,这里在历史上为苗族与侗族两大少数民族的聚居区。酸汤话的形成与汉族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历代移民有关,尤其是宋元以来的移民。酸汤话的主体为汉语,也混入了一些苗语、侗语成分。因为酸汤话分布区内的各民族共同语为西南官话,所以传统的汉语方言分区中,酸汤话区主要被归为西南官话区,但酸汤话的语音特征明显与西南官话相区别,而与湘语联系密切。传统的湘语分区却未涉及酸汤话。所以说调查研究酸汤话,对于深入认识苗语、侗语杂居地区的汉语方言及补充汉语方言的分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靖州藕团点为主,共调查了6个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酸汤话的音韵特点进行了一次再认识。选取部分词汇与语法材料,以藕团点的单点描写为主,兼与其他点进行比较。全文共分八大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概述酸汤话的分布、形成以及分布区内苗、侗、汉三个民族及其语言的情况;然后介绍酸汤话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记录描写酸汤话共时语音系统。首先描写了以藕团点为代表的6个酸汤话点的声、韵、调系统。然后列出藕团点的文白异读条例、声韵配合关系表和同音字表。 第三章进行酸汤话音类的古今对照,归纳音韵特点。声母方面主要包括: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的送气与否,知三、章组的分合,精、知二、庄组的分合,见系开口二等字声母的文白层,尖团的分合,非晓组的分混,疑、影母的分混,日母的今读类型和层次,古声母依今韵母洪细分化的特殊情况。韵母方面主要包括:遇、蟹、臻摄合口一等端、泥、精组和三等庄组字多读开口呼的现象,遇摄合口三等韵与止摄合口三等韵相混的情况,蟹、效、咸、山摄一二等韵的分合,流摄与效摄的分混等。声调方面包括:今读声调的调类调值概况,古声调的今读类型和层次。 第四章描写酸汤话词汇。包括三个方面:列举藕团点的分类词表;描写和解释词语中的音变现象,以观察词调模式化为主,同时涉及变声、变韵以及音节的脱落等现象;从语言接触角度观察苗语、侗语及西南官话对酸汤话词汇的影响。 第五章描写酸汤话语法。选择部分词法与句法现象进行描写。以藕团点为主,部分条目与米贝点进行比较。词法部分包括:名词词缀,动词的体,形容词、动词的程度范畴;句法部分包括:处置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和话题标记“是”。 第六章讨论酸汤话语音的区域特征与内部分片。在归纳酸汤话内部一致性与差异性语音特征的基础上,以是否保留入声调类和古入声今读归派的差异两条语音标准为主,参考部分词汇、语法条目,将酸汤话初步分为南片和北片。 第七章为酸汤话与相关方言的比较及其归属讨论。比较包括:与西南官话比较,与湘语娄邵片的绥会小片比较,与湘语长益片比较,与四川“靖州腔”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设想将现湘语娄邵片的绥会小片从娄邵片中分出,与酸汤话合并成一片,与现有湘语分区的五片并列。这一设想以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张雄 :酸汤话分布在湘黔边界的交界地带,处在湘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它在汉语方言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价值。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酸汤话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过学界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研究。酸汤话既不完全同于湘语,也不同于西南官话,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它保留着许多古代的语音遗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文章对酸汤话中的古音遗迹,做一个比较详尽的描写,这对研究方言的发展轨迹一定的科研价值。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cnwunet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