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 在线留言
留言或寻根或资料的标题(必填)*
联系人(必填-中文姓名)*
电话(非必填)
Email(非必填)
QQ(非必填)
地址(非必填)
留言内容(必填)*
验证码(必填)*

留言列表

作者:吴高翔, 留言主题:吴氏文化 [2025-09-24 09:36:21]

内容:姓吴,是一种荣耀 吴姓以“口天”为形,寓意言辞有力,传承千年仍熠熠生辉,是中华姓氏中独具特色的存在。 生在吴门让人感到而无比自豪,祖上赐予吴姓更是一种荣耀。吴姓在百家姓中位居前列,璀璨夺目;“吴”字恰是一个昂首阔步奔跑的人,声若洪钟、震慑四方。如果将“吴”字定格成一种图腾,就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太阳鸟”,表明吴人是太阳崇拜者,是正正气浩然、阳气鼎盛的姓氏。 吴家人崇尚的是“三让”、“至德”,敦厚质朴的信仰,也聚集了吴姓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虽带着几分家族色调,却也饱含着对人丁兴旺的渴望与智慧。吴姓子孙遍布华夏大地,人才辈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正因为是吴家后裔的缘故,所以更有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吴氏家风,传扬祖上深恩厚德,让吴姓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中华姓氏长河中熠熠生辉。 吴姓文化历史底蕴源远流长,以“谦让、开拓、平等、重教”为核心内涵,历经3200余年传承发展,形成独特的姓氏文化。起源与黄帝轩辕氏直接相关,以吴为国号,现代吴姓人口达7000多万,分布全球,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形成独特的家族文明文化传承与家风,将“至善让德”为核心家训,尊崇礼仪、重视教育,强化了家族认同感。 “三让堂”作为吴姓主要堂号被多个地区宗族采用,成为凝聚族人的精神纽带,强化了族人对先贤的追崇与归属感,通过历史积淀、宗族实践和文化传播,成为吴姓群体中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一支,先祖吴太伯“三让天下”的故事,被孔子推崇为至善至德的典范,承载千年文明,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民族团结的历程。 “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德高才能望众,德高才能服众,受人拥戴,为千秋万代世人所敬仰。泰伯“三让天下”的德行,古往今来倍受赞颂。吴姓不仅是国内第九大姓,还在朝鲜、越南、美国等地有广泛分布,形成跨文化的家族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渤海家声德高望重,延陵世泽源远流长”,是吴姓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向前的重要符号,以坚韧不拔、团结奋进著称。吴姓人士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丰富遗产,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在文化传承和发扬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吴家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价值观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吴姓,名门望族、积厚流光。作为其后人之一,有责任担负起包括家族谱系完整、文化传承以及涵盖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等多方面重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为家族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姓吴,是我的荣耀,也是生命延续的根源。 (作者系:安徽省怀远县芡河吴老畈三让堂吴氏山怀分支点字辈传人)

作者:吴自力, 留言主题:清溪场宋朝年间 吴三翁公后裔寻根 [2025-09-24 09:27:12]

内容:洙水吴氏奉隋朝廉吏吴隐之为远祖。始祖吴三翁于宋代卜居清溪圆淡,生九男。不久,吴三翁与其三子吴洎(ji)即十三翁又迁剑斗中埔定居。 原谱遗记:宋有三翁者晓地舆窥其奥妙始卜清溪之场而居焉娶白氏生九男 之初原相视地形得名所谓圆淡 曰吾百年之后其藏于此嗣与三男吴洎即十三翁也深入山谷地名剑斗见其山环水绕知为福区遂于中埔地名构厥居焉吴氏一脉基于此矣三翁没还塟于清溪之圆淡十三翁没藏于居室主龙山顶二地俱佳萃钟英气迺兆银清光䘵大夫而清溪之吴益爛然矣阅数十傅以逮吴子长公。 如有类同,盼望联络我!

作者:吴高翔, 留言主题:吴氏资讯 [2025-09-18 17:20:32]

内容:芡河人家——“吴郢” 吴郢位于芡河岸边,是蚌埠市怀远县荆山镇白莲坡村的一个自然村庄,也是“三让堂”吴氏的居住地,在此居住的200来户人家,都是纯正的吴姓。以泰伯、季札“三让天下”的历史典故为根基,将“让”字作为家族精神核心,体现“禅让”“谦让”“礼让”的传统美德,尊崇至德典范,将孝亲敬长、尊祖敬宗、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好义行善作为姓氏的标杆,立誓传承。 古时候人们都有沿河而居的生活习惯,明洪武年间,由无锡梅里迁徙而来的吴姓先祖,选择在芡河南岸落脚生根、繁衍后代。因此地依山傍水,与故土梅里地貌相近,便将河湾中的一处唤作“老畈头”的地名选定为居住地,因老畈头位居芡河边上、邻近落峰岭(石山)山谷底部平坦开阔地,承载着厚实的农耕文明印记。族人便将老畈去“尾字”,在前面加上姓氏,成为朗朗上口的地名“吴老畈”。 芡河岸边的“三让堂”吴氏是淮河流域移民中繁衍最旺盛的一个姓氏,清嘉庆王朝,吴老畈三让堂吴氏因居住地人口增幅过快,人均粮田难以“糊口”,不得以向外迁徙,其中,一支族人投奔姻亲,来到了芡河北岸的河溜祠堂村落户,逐渐发展成一个自然庄,取名“吴咀孜”,成为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村落。 吴老畈老庄户也因河水的侵蚀,河岸线不停的向南迁移,形成距离河面约1200的新村庄,更名为吴郢,亦称作“吴郢孜”,其间又有一支投靠姻亲,搬迁到石山前边的“山怀”张家,开枝散叶。在这一支中有两个分支,一户结亲到前郢陈家落户,一户因工作搬迁到徐州贾汪。至此,吴郢子吴氏因仕途、经商、从军、从工、逃荒向外扩展,跻身地方较有影响力的家族行列。 六十年代设立吴郢管理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分设吴郢大队、吴郢村,九十年代属胡尧村吴郢村民组,零零年后属于白莲坡村吴郢村民组,吴郢在基层管理体系中始终以管理区、大队、村、村民组的建制存在,文化传承上强化对家族根源的认知,增强后代对家族使命的理解与认同。 芡河人家“吴郢”是淮河流域“三让堂”吴氏主要居住地,也是江南移民发祥地,常用“三让两家天下,圣德昭昭辉海宇;一脉万代春秋,祖恩浩浩沛人寰”来点拨子孙后代,感恩祖上圣德,传承“三让”遗风。后人缅怀先祖品德特赋诗颂扬,“沙水奔流都入淮,延陵遗风守正源,举目满是“落峰影”,更深吴音徐徐来。”吴郢占据了“人旺、财旺、宗族旺”的风水宝地。 “吴”字由“口”和“天”两部分组成,“口”的意思是吃饭、说话,“天”的意思是“一”和“大”,合起来就是:大口吃饭、绝不挑食,大声说话、从不胆怯,本是家族传世的“第一人选”,却做出了“大义的谦让”惊天地的壮举。同吴郢吴家人交往越深越久,就能轻易解析出吴氏后裔以“让”为“德”的共同基因密码。 (作者系:吴郢“三让堂”山怀分支“点字辈”传人)

作者:吴志俊, 留言主题:湖北省竹溪县辈分排行正大光明立志良权 [2025-09-17 00:41:32]

内容:辈分排行,正,大,光,明,立,志,良,权。

作者:吴高翔, 留言主题:寻迁徙到徐州贾汪区的“三让堂”吴氏后裔 [2025-09-16 11:09:38]

内容:祖上有叮嘱,从吴郢吴家老畈搬迁到山怀张家的“三让堂”吴氏,有一支迁徙到徐州贾汪区,是国字辈的,名讳:吴国才,算作吾辈的叔伯公,80年代到90年代还有来往,自“帮”字堂祖父去世后,联系终断。希望徐州贾汪宗亲后人与我联系。

368 条记录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