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民族区域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想不到苗族歌鼟竟然如此有价值

       位居湘黔交界处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县内有苗、侗、汉等30个民族,其中苗、侗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74.7%。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创造了众多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 拥有“原生态民歌活化石”之美誉的苗族歌鼟就是众多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歌鼟与地方文化和谐共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曲调种类多样,形式多变。

       尤其是多声部的自然合唱,犹如“一人唱,万人和”,变化莫测、气势磅礴,堪称“民歌奇葩”“天籁之音”“深山珍宝”,比一般地域的民歌更系统、更完备,也更加神奇、更具魅力。

       苗族歌鼟作为一种“国宝”,无论是从文化内涵,还是民族特色来讲,在湖湘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都是举足轻重、价值连城的。

       这种在特殊地域和特殊族群中传唱的民间歌种,其价值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的传承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野史的、活态的历史文化,可以弥补官方历史类正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有助于人们更真实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苗族歌鼟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理念,是包括了苗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集体意识和群体精神。

       因靖州的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等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而苗族歌鼟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苗族歌鼟的传承与发展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对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传唱,记载并传承本民族文化,节日喜庆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 劳动生产以歌互助,祭祀丧葬以歌为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但是,苗族歌鼟仅仅为一种苗家的民间歌唱方式,歌鼟的意义决不只限于歌唱。

       在无文字的苗族,借用“歌”来完成记事、交流和传承功能,选择用“歌”作为记载并传承本族文化的主要手段,苗史通过唱歌得以世代相传。

       可以说,苗族歌鼟就是苗族的“史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时代印记,其价值独特鲜明,是千百年来深刻在苗族同胞心中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因此,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潜在威胁下,确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而苗族歌鼟作为苗族人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有利于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

       第二、高深的学术价值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苗族歌鼟在外界看来,神秘神奇、高深莫测,只能看热闹,百思不得其解。但正因为如此,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挖掘。

       在中国民歌中,多声部侗族大歌已为世人认知,而多声部苗族歌鼟却不见经传。实际上,两者同处同一地区流行至今,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又有本质的区别,无论从音乐方面,还是从历史、民俗、语言学等方面,苗族歌鼟都不处下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苗族歌鼟的分类很细,几乎涉及到了靖州锹里地区苗侗同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不同的歌调有不同的歌词内容,也有不同的旋律,尤其那种多声部自然相和的演唱形式,更是魅力无穷。

       苗族歌鼟有不少优秀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都深深打动了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思想感情等,值得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推介。

       第三、优美的音乐价值

       艺术价值主要是指艺术品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艺术手段。艺术品所反映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往往越高。

       苗族歌鼟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开天辟地歌、玩山歌、茶棚歌、婚礼歌、哭嫁歌、祝寿歌、丧事歌、三朝歌、担水歌、上梁歌、乔迁歌、盘古歌、和气歌、聪明歌、饭歌、酒歌、茶歌、烟歌,等等。

       但是,如此众多的曲调和内容,在唱法上各有特色、极少雷同,有的旋律优美、婉转缠绵,有的嘹亮奔放、激越昂扬,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是一个奇迹。

       苗族歌鼟的艺术价值恰恰体现在它独特的旋律及和声的音程关系上,特别是腔调的多样性、歌词的复杂性、对象的参与性,这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是劳动人民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所形成的奇特艺术现象,更是当今音乐创作难得的借鉴、参考之本。

       第四、丰富的文学价值

       苗族歌鼟歌词大多为七言四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首诗歌,二、四句末字一般讲究押韵,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内容涉及到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其文学性强,内涵深邃,是苗家人的“口头文学”!

       同时,苗族歌鼟中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可以为新的文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当代一些影视、小说、戏剧、舞蹈等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从其中孕育,比如锹里地区的第一部《锹里奏鸣曲》题材就取自苗族歌鼟,很好地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再造功能,充分利用了其审美艺术价值而创作出来的。

       第五、和谐的社会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群体认同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性。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条件下,与以往历史阶段相比较,苗族歌鼟在实际功能、社会意义,以及呈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历史的推进,某些项目的生活实用功能可能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苗族歌鼟在今天会丧失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个体学习族群独特文化,接受和适应并在这种文化中成长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接受了族群的独特文化,也就表明对这个社会进行了价值认同,能有效地融入社会而达到社会和谐。

       苗族歌鼟中的某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反映和表现着该民族共同心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风习等,规范着该民族的群体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取向,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同时,在保护、传承苗族歌鼟的过程中,撷取、展示、宣扬其中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资源,将会极大地改善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经济越来越发展,文化却越来越落后;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却越来越空虚。

       当前,随着务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外出人员增多,留守在当地的老人越发寂寞。

       如何让锹里地区的“留守老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大难题。

       因为苗族歌鼟就是他们的“命根”,所以发掘、抢救、保护苗族歌鼟亟不可待、意义非凡。

       这对锹里地区乃至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苗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六、发展的经济价值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是难以传承和发展的。

       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反过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这些年,靖州在民族文化开发和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用好“中国苗族歌鼟文化之乡”这块牌子,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以对这一民族奇葩的抢救和保护。

       比如,在锹里学校举办苗族歌鼟艺术班,相继成立了三锹乡苗族歌鼟队和喜盈门苗族歌鼟艺术团,编辑了《靖州苗族歌鼟歌词合集》,对资深歌师实行政府津贴资助等,使得苗族歌鼟品牌逐渐擦亮,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不仅惊艳全国,还漂洋过海,让外国友人饱受到了一顿文化大餐,领略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别是把三锹乡地笋苗寨作为苗族歌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列入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改造基础设施,有效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使《爸爸去哪儿》节目落户苗寨而提高知名度,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远民族小村寨,发展成为一个民俗风情浓郁、自然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产业发展有序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魅力所在就是价值所在。我们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大潮,才能勇立潮头。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运作,苗族歌鼟的影响力、生命力就一定能充分体现出来,一定能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展团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