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民族区域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苗族人的“茶三酒四烟八袋”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美食哲学里,若要说什么食物可与国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化境,那非茶和酒莫属。

茶酒二物,互为阴阳,实为食中之“上道”。无酒不狂,无茶不禅;不狂不禅,不成文章……千百年来,早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试想,如果没有了茶与酒,中国文化恐怕就难有千年源流,五千年之数更是奢谈了。

喜欢品茶喝酒的人都知道,在茶酒文化中有“茶三酒四”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又有何讲究呢?

其实,“茶三酒四”是一种饮酒和饮茶的民俗文化,意思是说,喝茶需要安静,人不宜多,二三人足以;而饮酒则需要多人共饮,才显得喜庆有氛围。

一种民俗文化的流行和传承,背后都有深刻的原因和文化价值,这实际上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重要区别。

明代屠本畯在《茗笈》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同时代的文学家陈继儒也曾在《岩栖幽事》中提到过相似的看法:“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诚如是,七八个人一起饮茶,其环境之繁杂,人心之涣散,实难做到精心品茶,有悖文人茶事活动的初衷。

但喝酒,完全就是另一番景象。喝酒并不追求清静,要的恰是热闹的场景,酒酣耳热,击节高歌,划拳行令,推杯换盏,越热闹越畅快。

另外,酒同茶的属性也不一样。

先说茶,茶性不宜广,况且一泡茶的沁出物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比较耐泡的茶,如铁观音,通常续水七八次也就没有茶味了。一旦人多,一壶茶根本不够用,后饮者只能喝到寡淡的茶汤,何来品茶之说?

而酒则无此问题,只要酒缸中存货够多,任你多少人也没有关系,可以一杯接一杯地不断满上。

饮食之道就是处世哲学。恰到好处才能恰得其味,“茶三酒四”正是茶事酒桌上的“恰到好处”。

看来,俗话不俗,“茶三酒四”是十分有道理的,这句话的真谛就是:品茶,人不宜多;喝酒,则可多一些,反更有气氛。

由此可见,“茶三酒四”中的这两个数字,在全国多数地方指的是人数。

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是量词,指的却是杯数。少数民族的人非常重情重义,从来不在乎人多人少,来的都是客人,而且越多越好。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自古以来喝茶饮酒之风就十分盛行。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甚至平时来人来客,茶和酒都是必备之物,至今仍盛传“茶三酒四烟八袋”之俗。

在这里,那一个个淳朴有趣的礼仪,伴随着一碗碗五味俱全的油茶、一杯杯晶莹醇香的米酒、一根根烟雾缭绕的香烟,折射出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民俗大观园。

所谓“茶三酒四烟八袋”,通常情况下是指——当你去苗乡侗寨走亲访友时,一进屋,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煮香喷喷的油茶吃,劝客人吃三碗油茶;宴请时,客人喝了四杯醇香的米酒才能吃饭;期间,主客之间要共同抽八袋自种的旱烟。

需要提及的细节是,这里的茶,除了油茶,还有清茶,也就是在吃酒之前,主人常常要安排一个“茶话会”,摆上瓜子、花生以及各种糖果、水果等,把大山茶叶和接骨茶叶放在开水里泡制成茶水待客(接骨茶又名草珊瑚,具有清热解毒、开胃之功效)。

在苗乡侗寨,还有“烟酒不分家”“牛不吃烟、马不犁田”的说法,男人们在喝酒时,总是烟不离手。

至于接待的烟,以前因普遍经济落后,苗族人都是自己种旱烟,抽烟的人都带着一个烟袋和一杆烟枪。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苗家的接待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再一袋一袋地抽旱烟,而改抽一根一根的纸烟了。

当然,也有人是不抽烟的,不再做强求,但吃茶和喝酒却是亘古不变的习俗。

在苗族文化中,关于茶和酒,我曾写过不少文章进行介绍,这里不作细说,有必要对烟再展开来讲讲。

苗族歌鼟有句唱词,香烟是根和气草。在过去,烟就是苗乡侗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增进感情的一种平台,也是青年男女开展交往、加深印象的一种物件。

早些时候,锹里地区流行“坐茶棚”“赶歌场”“踩芦笙”“玩山”“坐夜”等社交活动,在女的送给男的礼物中,而烟是最普遍的一样。

当女子去某个团寨走亲戚,晚上,那个团寨的后生会相约前来坐夜唱歌。临近半夜时分,有一个“讨烟”的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男子一般会用“四句歌”的说唱形式向前来做客的女子讨烟抽,如果女子发了烟,还要极力赞美一番:

讨烟吃是讨烟享,大乡的女富贵长。

得吃你良烟一口,心也甘来肚也甜……

良烟甜,        良烟甜甜当油盐。

只有油盐最有味,只有良烟最甘甜……

往往,女子都是事先有了准备,带了烟来的。不过,她们要有一通推辞,说家里穷,买不起烟,不会马上拿出烟来,等唱了一阵讨烟歌,才会分送给在座的无论男女老少。

她们也是通过“四句歌”的说唱形式进行回应:

良是小乡来的伴,出门三脚不同行。

出门在外不知礼,莫有带烟一路来……

良烟苦,        又臭堂霉又臭馊。

今日你郎吃一口,明年十月口还酸。

(注:“堂霉”,指被烟火熏黑的炕上结成团的灰尘。)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段,来来去去、热热闹闹,男子讨到了烟抽!万一客人忘记带了烟,主家会拿自己的烟给她们送给坐夜讨烟的人。

“讨烟”的礼仪,在结婚时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苗族的结婚礼仪非常隆重,要举办三天三夜。在第三天晚上,吃了“房族酒”之后,男青年又来新郎家坐夜,跟新娘伴娘唱《讨烟歌》《退带歌》,直到天亮。

男的唱:

前夜跟良讨花带,今晚跟娇讨烟尝。

话头讲给大乡伴,看良心热是心凉。

女的则答:

烟是烟,        锄头不落郎手边。

不得香烟送郎吃,对不起你大乡人。

你来我往,相互谦虚;你问我答,比拼才华……唱歌的,帮腔的,说笑的,看热闹的,坐满或站满了整个房屋,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在众多民族中,讨烟绝对是苗族独一无二的习俗,后生们不但讨到了口福,有时还通过这一途径讨来了美好姻缘!

“茶三酒四烟八袋”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制度,之所以如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苗乡侗寨的同胞实在是太好客了。一家来了客人,全寨子都要轮流宴请,因时间有限,食量也有限,不能在一户人家呆得太久、吃得太多,故而约定俗成地作了“点到为止”这样的规定。

茶有茶道,酒有酒礼,烟有烟趣。一直以来,龙头宴是苗族人待客的最高礼节,而在宴席中遵循的“茶三酒四烟八袋”,已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在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苗族歌鼟”中,还留下了众多朗朗上口、诙谐有趣、内涵丰富的茶歌、酒歌和烟歌等,正与时俱进地散发着独特的时代光辉。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展团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