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书院学堂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著名民族法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宗金在远口泰伯书院专题讲座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各位宗亲、远口中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谢谢你们能来参加贵州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一起学习交流。
  今天,我们在清明节临近之前来到远口吴氏总祠,在祖先们位牌前举行泰伯书院专题讲座,算是给先祖清明祭祀仪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原定今天的讲座主题是学党史感党恩立志报效祖国。因故有所变动,下面就脱稿随便聊聊。……
  在我们国家五千多年长河中与国度里,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忠孝文化、姓氏文化、法律文化等,各种文化又相互联结,故书院安排我作为荣誉院长的法学家简要讲讲“弘吴文化、扬举法治、报效祖国”的简短发言,我倍感荣幸也很高兴和大家直面交流,下面就按这三点线条浅谈下自己的拙见。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一、关于吴文化精髓
  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全世界,目前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聚散着3000多个民族,一族多姓一姓多族。我们中国14亿人口中凝聚着56个民族、简称“百家姓”中约5600个姓氏,就吴姓人口散居在全世界约4000多万人,故姓氏文化,知识面知识点甚多,我这里不去累述。
  姓氏文化学是传统文化学的重要学科,各姓氏如吴文化学应是其二级学科。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
  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江附近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在吴文化学里,有吴文化、吴氏文化、吴越文化等的主要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是:吴太伯、吴仲雍、季扎、阖闾、等等。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目前,除了族谱人物等系列著作外,带学术性的研究成果,如《吴文化概论》(吴恩培著/2006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既有关于吴文化两大源头的梳理,又有关于吴文化与长三角主体文化关系的剖析。既有按时间顺序的历史描述,又有按门类的条块分析。是一部吴文化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
  又如《广义吴越文化通论》(董楚平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多学科综合研究吴越文化。可以这么说,《吴越文化新探》(董楚平著)是论述狭义的“吴越文化”;而《广义吴越文化通论》则是广义的“吴越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吴越文化”研究内涵,从而推进吴越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再如《吴地文化通史(上下册)》(高燮初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是吴文化地区第一部通史。全书分为吴地文化总论、吴地名人实录、吴地物质文化、吴地精神文化、吴地名俗文化等五编四十八章。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认为:《吴地文化通史》一书完成出版,“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新世纪初期我国区域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贵州远口泰伯书院成立后,我们倡议提出编写巜吴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论著问题,是否能够立项启动成书,需要书院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关于吴文化的精髓,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谦让、谦和、友善、团结、奋进。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二、关于法治精神
  法,是随人类社会制度而产生的。当人类社会进入部落、氏族、民族、国家,法即从习惯法、民间法到国家法和国际法的漫长过程。
  在社会规则里,俗话说,家有家训,村有村约,行有行规,国有国法。在现今法治社会,权力由法律规范,受法律制约。当今文明社会,国家宪法是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层阶里,宪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司法解释,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是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并形成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提倡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略下,把“依法行政”、“执法公正”,作为法治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所有公民,必须遵纪守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当懂得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知识,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民事法律关系,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应掌握足够的民事法律知识,刚实施不久的《民法典》,建议和希望大家去通读、去了解。
  今天,我们书院演讲的主题,学党史感党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吴文化。......我已古稀之年,若能活到百岁还有30年的光景。感恩!

弘吴文化 扬举法治 报效祖国

  三、关于报效祖国
  在报效祖国的议题上,中华五千多年,有亿万人仁士志,忠心报国,可歌可泣,枚不胜举。……
  报效祖国,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体现在我们的平凡工作中。就我自己而言,虽然微不足道,但亦尽了毕生精力。我1983年到北京学习法律专业、毕业时从黔东南州机关调到北京高校任教;参与有关国家立法活动和法律服务事务;创建了新学科一一中国民族法学;创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法学教研室、民族法学研究所、民族法学博士点、民族法学985研究基地;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还在担任这个学科的两本教材主编(起初是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其中有一本在国外翻译出版;曾经担任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等。
  同学们,立足社会,报效祖国,首先要求我们要学好掌握好综合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始终是:努力学习,团结友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敬岗敬业,创造辉煌。……
  我今天就啰嗦到这
  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礼宏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