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风俗习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小年”,“忙年”的开始

       中国传统的节日形形色色、多姿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过年”,而在民间过年也有过大小年之分。

       所谓“小年”,就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祭灶的节;“大年”自然就是大年三十,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小年”,“忙年”的开始

       不过,小年也不可小瞧,这也是一个传统习俗,是民间颇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忙年”的开始,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只是这个节日在我国各地风俗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期有所区别。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由于南北风俗不同,过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后一天的腊月二十四。

       为什么会出现南北相差一天的情况呢?让我们从传说和历史中来寻找答案!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等,成为春节的前奏和序曲。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心地善良,但从小父母双亡,养了一条狗与他相依为命,家境非常贫寒。

       有一年,大雪下了十几天,眼看春节将至,他却没钱办年货,只能望着大雪发呆。

       腊月二十三日,灶神装作一个讨饭的老太婆来到阴子方家门口,求他给点饭吃。可他家哪有吃的?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老太婆很生气,说:“你真没良心,我一个老太婆大雪天来要饭,你却啥也不给……”说着,就栽到了雪地里。

       阴子方赶紧将她扶进屋里,急得不行,只得狠狠心把家里的狗杀掉了。

       可等他做好狗肉,老太婆却不见了。桌上留下个包袱,里面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有几行字:“我本灶神君,要饭知你心;狗肉我不吃,算作过年羹。赐金一两整,买地和娶亲。”

       后来,阴子方买了地和牛,精心耕作,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这事愈传愈远,每到腊月二十三,人们便纷纷祭祀灶君,开始过小年。

       其实,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据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见,过小年祭灶神的习俗由来已久,灶神信仰是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以前,我国一些地方曾流传“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事实上,如今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而已,同地区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

       传统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日期都是在腊月二十四。

       据说,在清朝之前,北方地区官民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要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于是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

       小年过后几天就要过大年了,所以这是新年的前奏,在为迎接春节做铺垫,也被视为忙年的开端——

       意味着人们进入了筹措年货、扫尘、祭灶等忙碌期,表达了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于是,随着农历小年的来临,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从这个时候到除夕,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异常繁忙而热闹。 

       打糍粑、杀年猪、赶年场、磨豆腐、烧米酒……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每一项活动都别具一格、内涵丰富。

       比如“扫尘”,类似于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不仅如此,大人、小孩也要洗澡、理发等,被自己修理得精神饱满、清清爽爽,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又比如,写对联、剪窗花、挂灯笼、贴福字等也很有意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美好的祝愿,仅窗花的内容就包括喜鹊登梅、燕穿桃柳、莲(连)年有鱼(馀)等,可谓形式多样,意味深长。

       此外,小年之后的一系列民俗活动都要围绕营造过年的氛围来开展,突出的是“传统味”、强调的是“参与感”、见到的是“众生相”。

       无论在繁华城市还是在偏僻山村,人们都在开开心心、忙忙碌碌中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累并快乐着”,共同期待人寿年丰、团圆美满!



上一篇:趣谈送灶

下一篇:小年的来历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