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奉旨编历代君臣事迹,上至战国,下至五代。正史之外,旁搜他书,凡关国家之盛衰,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鉴,帝王之所宜知者,略仿《左氏春秋》编年一书,曰《资治通鉴》。书成,适吴君参政讳奎者进治说三篇,明治乱,判贤奸,诚诚恳恳,忠君爱国之诚,溢于言表,余惜未能录焉。吴君博学清重,君子人也,居宰辅,握枢机,不以余浅陋,日者取手撰家帙,嘱余以序。因思吴氏之周章受封,以国为姓,余撰《通鉴》,其源流载之详矣,略而未纪者世系耳。夫祖若宗,既已录之国史,复乃纂之家乘,披阅之下,所关甚巨,所垂又甚绵远,余以见公之忠于君者孝于家,爱于国者睦于族,其为天地间之完人也乎!
北宋司马光撰
注:吴奎(1011-1068),字长文,北宋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境内)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数州和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与司马光相处。司马光应吴奎之请,写下这篇吴谱序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晋安平王司马孚后代。宋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等职,历仕四朝,颇有政绩,一生俭朴,忠直严谨,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他学识渊博,在史学、哲学、经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推崇文以载道,主持编纂《资治通鉴》,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