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湘赣吴氏族谱序(白话译文)

族谱白话译文系列(四)


湘赣吴氏族谱序(白话译文)

文天祥 作序    吴杰 翻译        

        大概,自晋魏到唐,世人最重视门第名望。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谱牒的作用格外重要。近世以来,(这种社会风气)衰微停歇,我常为此感到叹息。如今这部吴氏族谱,起始于泰伯、仲雍,从今往上追寻,到了吴兢公、宣公,子孙支脉,枝叶繁盛,条理分明,内容周全。

        自西元1163年,南宋隆兴以来,吴氏子弟,参加科考,源源不断,人才辈出:考入太学,有二十三人;乡试中举,有五十七入;被官府荐举,有三人;上奏礼部及参加贤良考核,共九人;又有蒙特科、恩赏、加封、受爵的,共有三十四人,可谓极为兴盛。

        自古,也有凭智力立身、以功业起家的人,这种特殊恩惠只能传几代而已。惟有诗书教化的恩泽,方能世代绵延不坠。与其显赫一时而突然败落,不如诗书传家,重视教育,得以历代稳健长久。

        世间万事,凡是能够长久的,也必定能够发展壮大。吴氏家族,历代都有人才出现。将来更会有卓越之士,顺应时代而崭露头角,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274年,宋丞相少保 信国公 吉州 文天祥拜撰

 族谱原文: 

        慨,自晋魏以来至唐,最尚名门阀。阅以故,谱牒为重。近世寝衰,余每为之浩叹。今吴氏族谱,始泰伯仲雍,溯源于兢公、宣公,千枝万叶,缕缕不缺。 

        自宋隆兴,衣冠蝉联升于学者,二十有三,举于乡者,五十有七,荐于曹者三,奏于礼部及精究贤良九,而特科恩、封世赏、拜爵者,又三十有四,犄歟盛哉。

         自昔,以智力持世,功力起家者亦有,特惠传之数世而已矣。谁诗书之泽绵延勿坠,赫赫而蹶,孰若遁遁而至哉! 

        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吴氏,代有人焉。将有优者,出于其时,可也。  

1274年,宋丞相少保 信国公 吉州 文天祥拜撰 


简要点评: 

        1988年,族人前辈汉晖、润芳诸公,在主持修订《星沙五修吴氏族谱》时,本人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为了勿忘前贤,补充族谱内容,族叔振群为近现代多位前辈立传。由此,振群叔付出了巨大心血,也彰显了卓越才华。 

        1989年初,族谱送南昌编排刻印,装订成册,成功问世。望周公为此做出了独特贡献。此外,在2010年代,望周公还倡议组织族人为修葺多处祖坟做出了巨大努力。 

        2022年,胞兄吴忠将珍藏的族谱快递到广州亲友处,再由亲友甘定德先生带到美国。我才有机会阅读到族谱的内容,但对字迹模糊的繁体文言文感到陌生。虽然阅读存在困难,此后有空还经常翻阅,逐渐对竖版繁体文言文有了兴致。 

        2024年始,族谱成册三十六年后,我才萌生抄录精华部分,划分段落,加注标点,发布网络,以期广为流传。 

        2025年秋,贤侄吴杰将几篇经典的族谱序言,翻译成了白话文,方便广大读者理解。此举意义非凡。经本人校对并刊载于公益网站吴氏在线。 

        上述持续接力前行的过程,正好应验了宋朝丞相,科举状元,文天祥在序言中所写:“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吴氏,代有人焉。将有优者,出于其时,可也。” 

吴杰说明: 

         此文原承族叔称谋先生惠赐。先生旅居美邦,然心系宗族,恒以谱牒为重;旁搜博采,订讹补缺,为先辈撰录传记数篇,条理井然,考据谨严。家乘因此完备,后裔有所稽据,功不可没,谨致诚挚谢意。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