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作序 吴杰 翻译
大概,自晋魏到唐,世人最重视门第名望。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谱牒的作用格外重要。近世以来,(这种社会风气)衰微停歇,我常为此感到叹息。如今这部吴氏族谱,起始于泰伯、仲雍,从今往上追寻,到了吴兢公、宣公,子孙支脉,枝叶繁盛,条理分明,内容周全。
自西元1163年,南宋隆兴以来,吴氏子弟,参加科考,源源不断,人才辈出:考入太学,有二十三人;乡试中举,有五十七入;被官府荐举,有三人;上奏礼部及参加贤良考核,共九人;又有蒙特科、恩赏、加封、受爵的,共有三十四人,可谓极为兴盛。
自古,也有凭智力立身、以功业起家的人,这种特殊恩惠只能传几代而已。惟有诗书教化的恩泽,方能世代绵延不坠。与其显赫一时而突然败落,不如诗书传家,重视教育,得以历代稳健长久。
世间万事,凡是能够长久的,也必定能够发展壮大。吴氏家族,历代都有人才出现。将来更会有卓越之士,顺应时代而崭露头角,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274年,宋丞相少保 信国公 吉州 文天祥拜撰
族谱原文:
慨,自晋魏以来至唐,最尚名门阀。阅以故,谱牒为重。近世寝衰,余每为之浩叹。今吴氏族谱,始泰伯仲雍,溯源于兢公、宣公,千枝万叶,缕缕不缺。
自宋隆兴,衣冠蝉联升于学者,二十有三,举于乡者,五十有七,荐于曹者三,奏于礼部及精究贤良九,而特科恩、封世赏、拜爵者,又三十有四,犄歟盛哉。
自昔,以智力持世,功力起家者亦有,特惠传之数世而已矣。谁诗书之泽绵延勿坠,赫赫而蹶,孰若遁遁而至哉!
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吴氏,代有人焉。将有优者,出于其时,可也。
1274年,宋丞相少保 信国公 吉州 文天祥拜撰
简要点评:
1988年,族人前辈汉晖、润芳诸公,在主持修订《星沙五修吴氏族谱》时,本人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为了勿忘前贤,补充族谱内容,族叔振群为近现代多位前辈立传。由此,振群叔付出了巨大心血,也彰显了卓越才华。
1989年初,族谱送南昌编排刻印,装订成册,成功问世。望周公为此做出了独特贡献。此外,在2010年代,望周公还倡议组织族人为修葺多处祖坟做出了巨大努力。
2022年,胞兄吴忠将珍藏的族谱快递到广州亲友处,再由亲友甘定德先生带到美国。我才有机会阅读到族谱的内容,但对字迹模糊的繁体文言文感到陌生。虽然阅读存在困难,此后有空还经常翻阅,逐渐对竖版繁体文言文有了兴致。
2024年始,族谱成册三十六年后,我才萌生抄录精华部分,划分段落,加注标点,发布网络,以期广为流传。
2025年秋,贤侄吴杰将几篇经典的族谱序言,翻译成了白话文,方便广大读者理解。此举意义非凡。经本人校对并刊载于公益网站吴氏在线。
上述持续接力前行的过程,正好应验了宋朝丞相,科举状元,文天祥在序言中所写:“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吴氏,代有人焉。将有优者,出于其时,可也。”
吴杰说明:
此文原承族叔称谋先生惠赐。先生旅居美邦,然心系宗族,恒以谱牒为重;旁搜博采,订讹补缺,为先辈撰录传记数篇,条理井然,考据谨严。家乘因此完备,后裔有所稽据,功不可没,谨致诚挚谢意。
上一篇:龙岩吴氏族谱序(白话译文)
下一篇:华夏吴氏族谱序(白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