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资讯 > 百家姓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慕亲堂记

       尝闻孔子曰:“生事葬祭一循乎礼,则事亲之始终备矣”。而孟子又以孝之大者,在终身慕父母,则是人子事亲,非艰而循礼;为艰循礼固难,而不忘乎亲为尤难也。

慕亲堂记

       新城吴君永廉,以茂族服圣贤之训,而于二亲生事葬祭一循乎礼。今亲久逝,每触物兴思慕之不已,即构堂数楹,对九华临清流,桑麻竹木布满场圃,乃于楣间额之曰:“慕亲”。是知永廉之慕亲匪徒慕也,居斯堂观其山也。昔吾亲之所游览者也,山依然乎,而独吾亲之不存,其慕岂有穷乎。临斯流也,则曰:“斯水也昔吾亲之所徜徉者也,水如故耶而独吾亲之不可见,其思曷能已乎,至于桑麻竹木之布列菑畬场圃之周匝,又岂不曰植物余产,皆吾亲之所遗也,其尚无恙矣,而独吾亲之不得见”。则哀痛迫切之情不能自己,于怀以至亲之居处,笑语所嗜所乐,又罔不致其所思,故以慕而名之堂,志不忘乎亲也。

慕亲堂记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又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此之谓也”。后之为子若孙者,登斯堂,玩斯文,亦岂不曰:“吾亲之不忘其亲,若是吾其可以忘吾亲乎。”将见一门之内仁孝之道,传之千百载而不替也,猗欤盛哉。

       永廉以王事过金陵,而慕亲之情屡焉,形于言意,特为请文,以垂永久。即以永廉所慕之实以记之,俾后之登斯堂者,盍亦有感于斯。

       时明景泰元年(1450)龙集庚午夏六月上澣赐进士南京大理寺正卿锦城向敏书【作者】向敏,赐进士南京大理寺正卿,锦城人。柯暹(1389-1467),字启晖,号东冈,池州府建德人,明永乐三年举人,预修《永乐大典》,授户科给事中,后左迁交阯驩州。出知永新、吉水二县。累官浙江、云南按察使。著有《东冈集》。

慕亲堂记

       《慕亲堂记》译文

       我曾听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以礼侍奉,去世后以礼安葬、以礼祭祀,这样侍奉双亲礼节的始末就完备了。”而孟子又认为最大的孝道在于终身怀念父母。可见为人子女侍奉双亲并不难,难的是始终遵循礼制;遵循礼制固然困难,但永远不忘父母恩情更为难得。

慕亲堂记

       新城里吴永廉君出身名门望族,深谙圣贤教诲,对父母生前的侍奉与身后的安葬祭祀都严格遵循礼制。如今双亲离世多年,他每见旧物便思念不已,于是修建了几间厅堂继承先人基业,正对九华山,俯瞰清溪流水,堂前场院种满桑麻竹木。他在门楣上题写“慕亲”二字为堂名。由此可知永廉的思慕之情绝非空泛的怀念。当他居于堂中眺望青山,便想到这曾是父母游览过的山峦,青山依旧而双亲不在,这份思念怎会有尽头?面对潺潺溪水,他便感慨:“这溪水曾是父母漫步之处,水流如昔却再难见双亲身影,思念之情如何能止?至于庭院中生长的桑麻竹木,环绕场圃的田垄菜畦,无不是父母留下的产业,这些景物依然如故,唯独再不能见到双亲。”每当念及父母生前的音容笑貌、喜好乐趣,哀痛之情便难以自抑,没有一处不引发他的思念,因此以“慕亲”为堂名,正是为了铭记永志不忘的亲情。

慕亲堂记

       《诗经》有云:“永远保持孝心,孝心就是准则。”又说:“孝子之德无穷尽,福泽永及后代,说的正是这般境界。”后世子孙登此堂、读此文,岂能不感叹:“先祖如此不忘亲恩,我又怎能忘记自己的父母?”可以想见,这个家族必将世代传承仁孝之道,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是何等盛事啊!

慕亲堂记

       吴永廉君因公务途经金陵时,屡屡流露思亲之情,特意请我撰文以传后世。我便将他真实的思慕之情记录下来,让后来登临此堂的人,都能为之感动。

慕亲堂记


上一篇:迁徙铸史:六次浪潮勾勒中华千年融合之路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