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业寄僧房,暑天湖上凉。竹风过枕簟,梅雨润巾箱。引步青山影,供吟白鸟行。明年重访旧,身带桂枝香。这是《寄吴肃秀才》的诗句,当时肃公在杭州天王院夏课,林逋为其而作。...
在《常山县志》中,桐门人吴亮只有短短的文字记载,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吏部郎中(宋会要辑稿中载右司郎中,笔者注)、观文殿修撰、开封小尹。但是,提到米芾名气就大得...
据《常山县志》编者徐烈考证,最早有史载的常山桐门人是吴㮚,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知高州(即现在的四川高县,笔者注)。县志把吴㮚...
1933年,吴天亮因家庭困难停学,到砖瓦厂当学徒。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仍负责儿童团工作。是年10月,国民政府调集兵力对安(溪)南(安)永(春)革命根据地疯狂进攻,白垵党支部遵照上级指示,配合各地开展反“围剿”斗争。吴天亮组织儿童团的孩子们白天站岗放哨
早年主编《鄂东吴氏大统谱》,收集谱首序言丶节烈传纪千百,读到《节母王郑合传》时,不禁唏嘘。今早秘书长又编撰此文,发于网群,再读之,又不禁叹息垂泪。吾族节母王氏女,婚后仅四年,夫让凤公去世,母年仅二十四,意随公去,族人救醒,又公婆年老无依,选择苟活尽孝
四世祖吴福(945—1025)勤俭持家,有古之君子风范。闽商颜氏曾将数万钱寄放在吴家。久之,未取,吴福转借乡人,兼施济困,获息颇丰。多年后,颜氏来取,吴福将万缗本息全数奉还。颜氏不取利息,吴福辞让,两不能决。郡守命本归颜氏,平分利息。吴福力辞不取,遂将息钱捐给了天宁寺。
孺人,国子君吴名之桂先生原配也。归吴甫三载,而鸾序分飞,时年 二十有四,孺人欲践同穴之盟。族人劝之弗止。继姑徐起而慰曰:“我老矣,...
吴传学生于民国丙辰年(公元1916年),侗族,小学文化,贵州省锦屏县启蒙区(现启蒙镇)流洞村人。传学三岁丧母,五岁丧父,自幼在亲族的哺养下长大,生活艰辛,勤奋好学,在磨练中成长。1950年,美帝国主义在邻国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我国边境鸭绿江边。1951年5月,为保家卫国,他积极响应祖国号召
先生名世寅,字云濒,号亮斋,其先自以恭而至其父文韬公,皆单传一子,无同产兄弟。文韬公年五十始生先生,终鲜兄弟。垂髫授书辄成诵,父爱之甚,未...
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个边陲小镇中学的师资结构,可见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状况之一斑。邱老师是突然来到远口中学的。一位干净儒雅的老人。那时邱老师已近耳顺了。邱老师走...
宗亲:元代至顺,元统年间(1330——1334),泰伯...
宗亲:根据“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和“吴姚杨谢义...
宗亲:记录皇亲贵胄家谱的玉牒,是谱牒中一种特殊...
至德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老的节日如璀璨星辰...
宗亲:碣石朝伯公后裔,对得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