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河黄林吴氏宗亲寻根记:从泰伯开基到枝繁荆楚,670年血脉传承永记心间。
各位吴氏宗亲,今天我们一同回望吴氏家族的千年历史,尤其是咱们索河黄林吴氏的发展脉络——从周太王长子泰伯奔吴开基,到伯美公定居索河、元节公迁播黄林,每一段历程都藏着先祖的智慧与美德,每一个字辈都连着你我的血脉亲情。
一、吴氏总根:从泰伯奔吴到以国为姓,无锡梅里是全球吴氏的精神家园
吴氏的历史,要从三千多年前说起。据《百家姓》记载,古代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了让贤给弟弟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主动与二弟仲雍远奔江南,在那里建立了“勾吴国”,都城就定在今天的无锡梅里。
后来周武王灭商建周,为了表彰泰伯、仲雍的“让德”与勾吴部落的贡献,封泰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正式定国号为“吴”。春秋末期,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亡国后的吴国王族子孙,为了铭记故国、不忘先祖功业,便以国名为姓,“吴”姓自此正式传承下来,绵延至今。
自泰伯公以下,吴氏家族历经数千年,涌现出无数名人贤士(名单附后),如今族人更是遍布世界各地。而无锡梅里,作为泰伯开基立国之地,也成了全球吴氏宗亲共同的“根”——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提起梅里,就知道那是先祖出发的地方。
二、索河黄林吴氏之源:从宋进士吴冈到始祖伯美公,五世三迁定根基
咱们索河黄林吴氏的支脉,要从宋朝的吴冈祖说起。吴冈祖是宋朝进士,从无锡梅里出发,前往荆州担任地方官。他在任上呕心沥血,为家族发展奠定基础。此后,家族历经“五世三迁”的辗转:
1.吴冈祖之后,传至大申公时,家族从荆州迁居到潜江白袱乡;
2.再传至伯美公(讳徽,字伯美)时,伯美公入赘汉阳索河,在此定居。
自此,咱们这支吴氏便奉伯美公为“索河吴氏始祖”,正式开启了索河吴氏的传承脉络。
三、从索河到黄林:元节公让地搬迁,伯美桥见证血脉延续
始祖伯美公(吴徽)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吴黼(fǔ),为大房始宗;次子吴黻(fú),为二房始宗。家族传到第六世时,人丁兴旺,仅“元”字辈的族人就有37人。大家密集居住在索河,土地产出难以满足生活需求,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就在这时,咱们大房的元节公展现出先祖泰伯“让德”的遗风——他胸怀大志、审时度势,为了家族长远发展,决定“让地搬迁”,不与族人争抢有限资源。于是,元节公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吴峪、吴嵋,沿着汉水逆流而上,最终找到今天的仙桃黄林这片沃土,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为了纪念始祖伯美公,也为了铭记家族迁徙的历程,族人们在黄林湾修建了一座石桥,取名“伯美桥”。这座桥不仅是黄林吴氏的地理标志,更成了连接索河与黄林、维系宗亲情感的精神纽带。
四、索河黄林吴氏的规模与分布:670年传承,5万族人遍布荆楚
据1994年编修的《索河黄林吴氏族谱》记载:
咱们这支吴氏的堂号为“崇本堂”,“崇本”意为尊崇根本、不忘先祖,正是对泰伯“至德”与伯美公“开基”精神的传承;
自一世祖吴徽(伯美公)于1322年开基起,到1994年,670多年间,索河黄林吴氏已发展出37支元祖系,男女人口总数达54678人,其中当时在世人数为17604人。
如今,索河黄林吴氏的族人早已超过数万,以汉阳索河和仙桃黄林湾为原点,广泛分布在荆楚大地的各个角落,甚至远播全国各地——无论是湖北的武汉、仙桃、潜江,还是省外的宗亲,我们都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五、咱们家的家谱脉络:从伯美公到十九世,每一辈都是家族的记忆
下面,我们再梳理一遍咱们这支吴氏的直系家谱(自一世祖至十九世),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生卒年份,都是咱们家族鲜活的记忆:
一世:吴徽(伯美),1322年-1412年(始祖);
二世:吴黼,1353年-1448年(大房始宗);
三世:吴宇,1409年-(黼公之子);
四世:吴世缙,1437年-1447年(宇公之子);
五世:吴介,1472年-1536年(世缙公之子);
六世:吴元节,1516年-(介公之子,迁黄林始祖);
七世:吴志嵋,1560年-(元节公之子);
八世:吴可暹,1605年-(志嵋公之子);
九世:吴汉灜,1645年-(可暹公之子);
十世:吴之适,1680年-1730年(汉灜公之子);
十一世:吴自奇,1706年-1771年(之适公之子);
十二世:吴昭一,1729年-1792年(自奇公之子);
十三世:吴绪藻,1758年-1831年(昭一公之子);
十四世:吴远彰,1794年-1866年(绪藻公之子);
十五世:吴庆清,1826年-1874年(远彰公之子);
十六世:吴长仁,1847年-1900年(庆清公之子);
十七世:吴贤春,1877年-1942年(长仁公之子);
十八世:吴良秋,1926年-1998年(贤春公之子);
十九世:吴方坦(小艾),1959年-(良秋公之子)。
六、缅怀先祖:铭记大恩大德,传承吴氏家风
回望吴氏家族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追忆泰伯公让国开基、伯美公开基索河、元节公迁播黄林的功绩与美德,我们不禁感慨:能身为吴氏后裔,能传承这份血脉,实属不易。
先人们用“让德”化解纷争,用智慧开拓新土,用坚守延续家风——这份大恩大德,值得我们每一位索河黄林吴氏宗亲永远铭记。愿我们不负先祖期望,将“崇本敬祖、团结互助”的家风传承下去,让索河黄林吴氏的血脉在新时代继续枝繁叶茂!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族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国有史,域有志,族有谱。谱联其族,如木之本、水之源,族谱既是家史,也是一种宗族文化。宗族间洋溢的既是浓郁的亲情、乡情,也是爱国、爱家,凝聚社会之力所在。
2018年4月15日上午,吴氏后人在索河文化站将一套《索河吴氏族谱》捐赠给索河街道办事处。此次吴氏后人二十一世吴克兰、二十二世吴振华捐赠的这套《索河吴氏族谱》是民国三十七年版的,共9本。吴氏族谱始修于明朝末年,续谱于1947年,延续至二十二世,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400多年来,不畏战火纷飞,不惧时局动荡,几十代吴氏后人倾尽全力、尽己所能、不计代价地保存族谱、守护血脉之根。
2025-09-10 14:4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