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族谱研究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修谱“不靠谱”?这些乱象让家谱真假难辨!

       在家谱文化复兴浪潮中,修谱热悄然兴起,可乱象也随之丛生。从攀附名人以抬高门第,到源流记载混乱不清;从内容收录随意,到编撰粗制滥造,这些问题使得家谱真假难辨。本该承载家族记忆与传承的家谱,为何陷入这般“不靠谱”的困境?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详细的唠唠修谱这件事。

修谱“不靠谱”?这些乱象让家谱真假难辨!

       首先,修谱人员“不靠谱”

       修谱人员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这是导致谱牒内容不实的主要原因。在家谱编修人员的组成上,没有一个特定的机构对修谱小组进行训练和鉴别,也没有对史料和旧谱资料进行严格的考证。修谱人员的文化素养决定了谱牒的整体质量和内容的可靠度。而家谱在过去只能在宗族内部流传,没有旁人干涉和审核,只要族人认可就行,这就导致流传下来的家谱真伪难辨,后世修谱也只能将错误延续下去。

       其次,盲目追远编造祖先

       宋代苏洵修谱的时候采用的是小宗之法,整本家谱仅仅记载了六代人,追溯到苏洵的高祖之后就不再往上写了,“五世之外, 亲尽服穷, 图表不载”。因为追求代数久远很容易导致冒认祖先,对于这种亵渎祖先的诬祖行为,郑玉说:“予每怪世之奸人侠士,妄取前代名公卿以为上世,自诧遥遥华胄,以诬其祖,以辱其身。”盲目追求代数,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的引用,因为越久的信息越难考证,而没向上追溯一代就会横生众多支系。

修谱“不靠谱”?这些乱象让家谱真假难辨!

       再次,伪托历史名人序跋

       部分编谱者会假托名人作序跋来抬高家谱的地位。在一些家谱序言中,有欧阳修、朱熹、苏洵、文天祥等人的序文,不少是从其他家谱搬来的,只是将主语改了一下。如民国《义门陈氏大同宗谱》收录了一篇署名为“龙图阁大学士朱熹晦庵氏拜书”的序文,然而朱熹并未当过龙图阁大学士。

修谱“不靠谱”?这些乱象让家谱真假难辨!

       最后,过渡美化不尊事实

       家谱虽然和国史、方志并称三大历史文献,但是在民间修谱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人不顾谱牒的史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攀附权贵。通过攀龙附凤的方式抬高家族的地位。二是冒认祖先。尤其在私修为主的明清时期,甚至诞生了专门进行家族造假的修谱匠这一职业。三是隐恶书善。不记载本族不光彩的事情,将有错的族人削谱黜宗导致族谱资料不完整,作为史料,家谱不能真实可靠。家谱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本家族名册,它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真实的家谱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比如明清时期的一些家谱,里面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田亩制度、民俗风情,为历史学家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总的来说,修谱本是一件严肃而有意义的事,它关乎着一个家族的根与魂。那些为了虚名、私利而肆意破坏家谱真实性的行为,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背叛,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伤害。我们应该明白,真实的家谱哪怕平凡,也有着它独特的价值;而虚假的家谱再光鲜,也终究是空中楼阁。最后,我们也希望每个参与修谱的人都能坚守初心,把真实性放在首位,让家谱真正发挥它传承历史、延续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一个充满谎言的华丽空壳。


上一篇:论家谱编修的文风之道:以平实严谨铸传世之典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