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村寨世居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芡河人家——“吴郢”

       吴郢位于芡河岸边,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镇白莲坡村的一个自然村庄,也是“三让堂”吴氏的居住地,在此居住的200来户人家,都是纯正的吴姓。以泰伯、季札“三让天下”的历史典故为根基,将“让”字作为家族精神核心,体现“禅让”“谦让”“礼让”的传统美德,尊崇至德典范,将孝亲敬长、尊祖敬宗、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好义行善作为姓氏的标杆,立誓传承。

芡河人家——“吴郢”

       古时候人们都有沿河而居的生活习惯,明洪武年间,由无锡梅里迁徙而来的吴姓先祖,选择在芡河南岸落脚生根、繁衍后代。因此地依山傍水,与故土梅里地貌相近,便将河湾中的一处唤作“老畈头”的地名选定为居住地,因老畈头位居芡河边上、邻近落峰岭(石山)山谷底部平坦开阔地,承载着厚实的农耕文明印记。族人便将老畈去“尾字”,在前面加上姓氏,成为朗朗上口的地名“吴老畈”。

       芡河岸边的“三让堂”吴氏是淮河流域移民中繁衍最旺盛的一个姓氏,清嘉庆王朝,吴老畈三让堂吴氏因居住地人口增幅过快,人均粮田难以“糊口”,不得以向外迁徙,其中,一支族人投奔姻亲,来到了芡河北岸的河溜祠堂村落户,逐渐发展成一个自然庄,取名“吴咀孜”,成为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村落。

       吴老畈老庄户也因河水的侵蚀,河岸线不停的向南迁移,形成距离河面约1200的新村庄,更名为吴郢,亦称作“吴郢孜”,其间又有一支投靠姻亲,搬迁到石山前边的“山怀”张家,开枝散叶。在这一支中有两个分支,一户结亲到前郢陈家落户,一户因工作搬迁到徐州贾汪。至此,吴郢子吴氏因仕途、经商、从军、从工、逃荒向外扩展,跻身地方较有影响力的家族行列。

       六十年代设立吴郢管理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分设吴郢大队、吴郢村,九十年代属胡尧村吴郢村民组,零零年后属于白莲坡村吴郢村民组,吴郢在基层管理体系中始终以管理区、大队、村、村民组的建制存在,文化传承上强化对家族根源的认知,增强后代对家族使命的理解与认同。

芡河人家——“吴郢”

       芡河人家“吴郢”是淮河流域“三让堂”吴氏主要居住地,也是江南移民发祥地,常用“三让两家天下,圣德昭昭辉海宇;一脉万代春秋,祖恩浩浩沛人寰”来点拨子孙后代,感恩祖上圣德,传承“三让”遗风。后人缅怀先祖品德特赋诗颂扬,“沙水奔流都入淮,延陵遗风守正源,举目满是“落峰影”,更深吴音徐徐来。”吴郢占据了“人旺、财旺、宗族旺”的风水宝地。

       “吴”字由“口”和“天”两部分组成,“口”的意思是吃饭、说话,“天”的意思是“一”和“大”,合起来就是:大口吃饭、绝不挑食,大声说话、从不胆怯,本是家族传世的“第一人选”,却做出了“大义的谦让”惊天地的壮举。同吴郢吴家人交往越深越久,就能轻易解析出吴氏后裔以“让”为“德”的共同基因密码。

(吴郢“三让堂”山怀分支“点字辈”传人)


上一篇: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莘桥村吴氏祖地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