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堰坪吴氏历史悠久,原自湖南长沙冷木冲(渤海堂)的大路房、柳㳘房和金井房部分吴氏后裔自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起,迁至陕西汉阴、紫阳等地,已有260余年的历史了。在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兴邦富国的历程中,创造出许多引以骄傲的辉煌业绩;如含辛茹苦、夜以继日地开垦出万亩凤堰古梯田,现被列为国家第八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美田园、国家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修筑了雄踞堰坪、坚不可摧的太平寨、天保山寨;建筑了规模宏大的竹园堡子、巍峨庄严的吴家老祠堂,建造了一系列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吴氏大宅——吴家花屋、大兴永、义兴样、四合兴、杨家湾、紫荆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建筑。涌现出许多可爱可泣、流芳千古的感人事迹:有敕授六品军功的老祖宗吴上钟、吴上铭、吴上钢;有宁死不屈、保家卫国被嘉靖帝表彰“一门忠烈”的吴士湛父子叔侄;有富甲一方、省县参议员、乐善好施的“福德星”吴春台;有武艺高强、威震一方的吴重山;有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凶悍不羁吴养生;还有许多忠君卫国、舍命抗暴、尊老敬贤令人感动的人物事迹。在此不一一赘述。为激励吴氏后代,缅怀祖先的不朽功勋,发扬祖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传承祖先耕读传家、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再接再励,再筑辉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我特此回忆起先辈们生前给我讲述族人的部分逸闻轶事,将它整理如下,以作为此次续谱的点滴资料补充。
堰坪形胜
堰坪田园山庄的确是个富有灵气、且藏龙卧虎之地。它北有太平寨,东有龙泉湾,西有卧虎山,南有倒座观音庙,它们共同护佑着整个堰坪田园山庄,保卫着这吉祥福地的和平与安宁。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吟虎啸,气壮山河,充满勃勃生机的风水宝地。
东侧的龙泉湾,因在顾家湾口有眼龙泉水井而得名,这眼泉水正如龙的眼睛里涌出来的一样,一年四季日夜不停浇灌着万亩良田,供周围几十户村民饮水,水量丰沛,大旱不涸,雨涝不增,仿佛可以自动调控一样。而整个龙泉湾犹如一条巨龙正探头于龙王沟河中吞吐河水,每当山洪暴发时,浪花四溅,波涛汹涌,声如雷鸣。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刷一切污泥浊水,冲向汉江,向长江奔腾而去,气势颇为壮观。此时,你若站在河边,定然毛骨悚然,胆颤心惊,望而却步,感慨万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老祖宗吴上钢的坟墓即在龙头上,故堰坪吴氏子孙可称为龙子龙孙。
风景优美的卧虎山,如一只凶猛的老虎蹲踞在山岗,两只大爪分别撑在东西两侧山脊上,双目炯炯有神地雄视南方。据老人说解放前这里古柏参天,整个山岭皆是合抱之木,阴翳蔽日。清风徐来,松涛阵阵,犹如奔腾的江河怒吼呼啸,或如慷概的壮士引吭高歌,或如乳母低吟丝竹绵绵,或如情侣切切私语,喃喃不休,各种声音不绝于耳,群鸟时而在天空展翅翱翔,时而在树林盘旋栖息,哺育繁衍,各种鸟鸣此起彼伏,嘤嘤成韵、连绵不绝。山岗上老虎长啸,威震山谷,百兽奔走,各得其所。老祖宗上铭公的垆塚在老虎天灵盖上,墓前有石狮柱拱门,高大庄严肃穆,他的嫡系又称虎的后代,大多彪形大汉,勇猛无畏,性格刚烈。有三个武秀才,解放初期营、团级将军有七人。整个山岗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宛如仙境,当时有一首诗描写此美景,可惜我忘记了。此景形成的海市蜃楼,在西南四川天空出现,当地有人四处访察,最后确定卧虎山的景观就是他们见到的海市蜃楼实景,遗憾的是这卧虎山上参天古木在四九年被砍伐开荒种地,上世纪五八年大练钢铁时再次砍伐,卧虎山变成了秃山,美景被彻底毁坏,文革时期,一些发财狂挖掘坟墓,砸坏墓碑,人文景观,荡然无存。不知何时才能还原卧虚山绿水环绕的青山美景。
那镇守整个堰坪田园山庄的太平寨,是吴上铭老祖宗主持修筑的。主要用来抗击土匪强盗防御寨堡,因此先祖被敕授六品军功。太平寨东南两面有石阶小道可登上寨顶,险要处仅容一人侧身攀爬拾阶而上。西北面皆是陡峭悬崖不可攀,当年白莲教匪杀戮了堰坪田园山庄吴氏祖先的反抗者,进而攻打太平寨,久攻不下,他们绕到太平寨西北面,见一白发赤足大仙正在龙王沟河中浴足,他们魂飞魄散,逃之夭夭,并惊呼太平寨久攻不下,原来有神仙保佑,这也许是他们的遁词,但太平寨始终平安大平,坚不可摧是真的。太平寨像一位饱经风霜,胸有成竹的舵手为堰坪这只航船把握前进的方向、有一首打油诗描述此景:堰坪好像一只船,中间有水两边干,太白老君来掌舵,观音娘娘把头揽。堰坪田园东西两侧好像船两侧的舷,遮挡东西往来的风雨波浪,中间田园像聚宝盆一样一年四季容纳发源于凤凰山脉的龙王沟潺潺流水,浇灌万亩田地,堰坪田园南端有一倒座观音庙,屋脊上有一尊观音打座塑像,寺庙内墙壁上观音娘娘镇涛压浪画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至今依然清晰可见。观音倒座庙在堰坪田园龙王沟河接近出口处,恰似在船头位置。好像在为堰坪田园这艘大船镇住惊涛骇浪,保驾护航,使之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每当春夏来临,堰坪田园蛙声一片,放眼望去,整个田园又是一片绿海,春风拂来,秧苗摇曳,绿波涌动,置身于秧苗的绿海,听取娃声四重奏的交响乐,嗅着散发着清香的稻花,呼吸着大自然馈赠的天然富硒氧吧,更有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铺满田野,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吮吸着花蕊,采集花粉,蝴蝶也不甘寂寞,它们煽动着美丽的翅膀,在油菜花丛中翩翩起舞,尽情向人们展示着各种美丽优雅的舞姿、赏心悦目,令人十分惬意。
若是秋冬早晨,登上太平寨项,俯瞰堰坪全境,烟海茫茫,云雾翻滚,时而像万顷波涛,时而像千军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变幻多端,而太平寨犹如巍然矗立在山巅,犹如天空中云雾笼罩的仙境。待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稻田里铺满了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的喜悦挂在稻农脸上,幸福之花开心间。堰坪确实是个自然环境优美、汉阴南部粮仓的富庶之地。
地灵人杰
堰坪不仅自然环境优美,粮食作物丰富,而且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地有灵气,而孕育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族谱中记载有被清朝皇帝授受六品军功的吴上钟、吴上铭、吴上铨三兄弟,还有被嘉庆帝题词“一门忠烈”表彰的宁死不屈、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吴士湛四父子,还有多名文武举人、痒生,在此不再重述了。
在当地受到人民称颂的吴学瀛(字仙州),清末在甘肃民勤县(今金塔县)任县令时,政绩斐然,民众送他万民锦伞,树德政碑,离任时万民夹道欢送,民国初年任陕西洋县县令,政通人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威震一时的吴学贵(字重山),早年曾在西北十九路军冯玉祥部下,练就一手好枪法,百步穿杨,击空中飞雁,枪响雁落,百发百中,冯玉祥部被蒋介石收编后,重山公曾想与中共安康地下党组织联系,投奔西安杨虎城部未果,回家乡堰坪铺任私熟教师,继任何锦伟连队文书。
富甲一方的吴文煦(字春台),民国时,曾任汉阴县参议员、陕西省参议员、汉阴县区长等职。忠厚朴实、乐善好施,平易近人,远近乡亲有求助者,无不伸手援助,地方人称“福德星”。他以仁让品德见称乡里。捐资创办世泽小学,聘良师任教、清寒子弟免费入学,为发展汉阴南区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堰坪铺吴家子弟升入大专院校深造者,有十数人之多,为汉阴县之冠,因他聚敛的财物多,地位高、势力大,影响广,一九五一年减租反霸时,带病入狱,死于狱中,民不憎恨,反而怀念他。
一代袅雄吴明春,又名吴养生,民国时任乡长。当时抓壮丁,二丁抽一,连本族亲人他都不放过,求情他不允,“养麻子”脸一红不认人,他处事武断,同情弱势,往往以权代法,惩治弊端,连他的部下作奸犯科都予于以严惩,镇反运动中,入狱,死于狱中。
特别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落实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重视培养提拔人才,堰坪铺吴氏子弟大专院校毕业生近二百人。在省、地县、区(镇)各级政府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有几十人,创办有一定规模企业的有十几人之多,有的从事农业生产,帮助乡亲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乡,成绩突出,成为杰出的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总之,他们在各行各业中,为祖国繁荣富强、民主幸福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堰坪铺,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一个拥有三万多吴氏子弟的泱泱大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波澜壮阔的兴盛,又有九曲盘环的低谷,有保家卫国的将领,共和国的将军卫士,既有国家各级机构的杰出领导者,也有勤劳善良纯朴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不可磨灭,不忘先辈创业苦,更需后代立志高,愿我们吴氏后代发奋图强,把我们祖先开拓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上不愧祖先,下无愧后人。
上一篇:重庆秀山县洪安镇大纸厂吴氏的传说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