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从这走来……
吴姓自泰伯公于商代,因礼让位其弟,而逃居当时荆蠻之地的江苏省苏州梅里,渤海之滨。传至十九世季札又以让位于其兄,而封于延陵,世称延陵季子,今江苏省常州市。传至八十三世善庄公,于宋 朝崇宁四年乙酉年,葬南雄保昌县陂头村。即公元 1105 前,石滩吴氏始祖善庄公,已迁徒广东南雄市(旧称南雄州或府)保昌县东团,清朝时撒县,距今约 920年。宋朝建炎年间,即公元 1127 年——1130年距今约 898年。江西省赣南地区一带,即今江西省赣州市及周边地区,出现有“民”、“洞寇”、“畬贼”,即当地原住民、少数民族不断作乱,反抗汉人统治而陷入动荡之中,广东省南雄就是与江西赣南接壤的地方。由吴善庄妻曾氏为避乱,携三子:彦泽、彦时、彦晖兄弟三人,迁徒入广城南海绣衣坊,今广州上下九路西来正街一带,教子义方。于宋朝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岁,即公元 1153 年,葬于番禺永泰里景泰西坑,今广州白云区西坑村,距今约 872年。
石滩吴氏二世开基祖彦泽公,是一世祖善庄公长子,随母迁入广州绣衣坊,待母去世后,迁居增城石滩村(圩),开基立村衍生后代;传至石滩吴氏十一世日晖(洪渊•讲书),迁居深圳宝安南头开基派衍族人。再由深圳南园吴氏十二世其昌,迁居香港元朗吴屋村开基立业,繁衍后代……
吴氏泰伯至香港元朗吴屋村其昌祖世系 一 1 泰伯、仲雍一 2 季简一 3 叔达一 4 周章一 5 熊遂一 6 柯相一7 疆鸠夷一 8 余桥疑吾一 9 柯卢一 10 周繇一 11 屈羽一 12 夷吾一 13禽处一 14 君转一 15 颇高一 16 勾卑一 17 去齐一 18 寿梦一 19 季札一20 重道一 21 利坚一 22 成铿一 23 若水一 24 玉一 25 梓一 26 烜一 27圭一 28 镐一 29 沐一 30 霍一 31 庄一 32 森一 33 永一 34 敬一 35 封一36 篑一 37 箴一 38 汉一 39 槚一 40 烝一 41 璞一 42 鐷一 43 佑一 44瑚一 45 梁一 46 库一 47 圻一 48 壁一 49 钜一 50 涿一 51 隐之一 52 煜 一 53 疆一 54 齐一 55 竺一 56 贞一 57 堂一 58 明彻一 59 逵一 60 靖一61 莅一 62 稇一 63 兢一 64 伯芮一 65 通明一 66 武陵一 67 初云一 68箎(常) 一 69 皙(永新派)
皙公,即永新派一世祖。是唐史臣讳兢公的六世孙,箎公之子,从汴梁迁徒荆州。箎公后唐官至从仕郎,任江西九江德化县令,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一带,相当今县长,当地人以芦山先生称呼。生十子,皆任仕外官。皙公排行第八,南唐时任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主薄,相当今县政府秘书长。家居义井,生二子,长子熄归芦山,次子炤居义井(江西永新街道),炤公是石滩吴氏前二世祖。 传至一 70 炤一 71 惠一 72 曼一 73 辅一 74 诚一 75 缜一76 衮一 77 圜一 78 骘一 79 思艺一 80 武一 81 贿一 82 珍 一 83 善庄(1) (善庄公是石滩吴氏始祖也,是石滩吴氏一世祖,括号为石滩吴氏世系记) 一 84 彦泽、(彦泽公石滩村吴氏开基祖)彦時、彦晖(2) 一 85 师服、佐、効、杰、群(3) 一 86 申、卓、仕衡、臣正、适正、传正、仕龙、端臣、纯臣(4) 一87 汝能(5) 石滩吴氏六世以下分居各县市未考 一 88 铭、锐、镇、鋐、镕(6) 一 89 大升(7) 一 90 南广、南 用、南佐(8) 一 91 昆正、昆举、昆從、希祥、義轩、子從、八脩、 里仁、子正(9) 一 92 實可、德可、從周、伯周、毅、四奴、孻奴、 遲孙(10) 一 93 日晖、道晖、彝、倫、猷、观志、骥德、惟德、敏 德、晋常、聖奇、巢子、日成(11)
香港元朗吴屋村实可世系记
石滩吴氏谱:十世实可公,生二子,长子:日晖公,配宋氏,迁新安新城外南头街,现深圳南头南园;次子:道晖公,永乐十四年,以茂才举,授福建将乐县县丞,其子義郎,字隐翁,迁英德县上太村立藉,为英德之祖也。其曾孙长日真、次日深,三日清、四日泾、五日淳。其长日真者派后,迁翁源为翁源之祖,下派未考。
石滩吴氏十一世谱名:日晖,泰伯世系93,石滩吴氏善庄世系11,括号为深圳南园吴氏世系记; 五聚堂旧谱序:吴氏入粤之初属浩繁或居东莞或居增城,而讲书祖东莞恩德乡为吾宗之始祖,余乡累遭兵变谱牒弗传。自始祖以上历世逾远,始末未遑突考,僅採拾遗编传(访)故老。今自讲书祖以下有微而可信者列之为图,折其枝派纪其名字及于配卒葬编于首卷,间有脱悞可疑者(闻)之罔敢私意。附会俾凡我子侄览斯编也,動水源木本之思矣。 万历元年分建新安县城外恩德乡,属焉吴氏太宗祠延陵宗谱卷一,非余拙笔(是)不忘其旧也。 自泰伯兄弟与仲雍逃荊蛮以国为姓,而渤海之郡以名焉又(尝)。考季札让国于延陵,而延陵子孙遍天下,而延陵之郡以成焉是吴之得姓。自伯而始而吴之子孙,自札而昌而宗族所由也。故宗则有族,族有族则有谱,修明而厘定非贤士之责,与便不溯其源则远者无所稽,不折其流则近者无所绕昔昌黎,有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当之后。虽盛弗传其此谓欲戉申之岁,爱集同人见子姓星散联修谱牒未知系出何地,访者故老传闻成天。自南雄保昌郡来也,夫南雄抵居粤东胡为或居增城,或居新安而不知新安南头之支派,本由增城石滩吴氏十世实可、德可之太祖而分也。然则吴姓虽满天下,而南头与石滩无怪在乡荐举贡、谒祖等两相往来,所谓亲者无失其亲也,吾姑不具论且论。讲书太祖以下始则同居于恩德乡而今迁居者计有十余乡,焉居散则子孙众多昭穆无所序亲。
石滩谱名日晖公,南园谱名洪渊公(讲书)93~11~(1);石滩谱:九十三世讳日晖,實可长子,配宋氏迁新城(新安)外南头街居住。据堪與家说:云峯公(昆正)所葬双木星山,长子必须离乡,方能发福。本祖乃是长之长,因迁新安后有讳预者,登正德己卯乡举,任福建邵武府摧官领,封父母及本身剌四度,官至南京员外,其子讳国光登万历己卯解元皆其裔也,后民国改新安为宝安县(今深圳市宝安区)。南头开基祖,也是一世祖也; 讳洪渊,字海量,号起岡,仕宋宦翰林侍讲后人因遊至,广架广土风俗淳美,因至止东莞恩德乡南头村等处筑舍置产偏籍居。配人黄氏生一子宏子,公氏寿终合葬于本处东盬南莆槁子树下之,原俗称天圩,坐丙向壬其余见县志。 石滩吴氏十世实可祖分支派载述:石滩吴氏十世讳:实可公,是九世昆正长子,字师信配钟氏,生二子:长子:日晖(南园谱洪渊)、次子:道晖。据與家说:云峯公(昆正)所葬双木星山,长子(实可)必须离乡,向东南方向走,方能发福。本祖乃是长之长,因迁新安后有讳预者,登正德己卯乡举,任福建邵武府摧官领,封父母及本身刺四度,官至南京员外,其子讳国光登万历己卯解元皆其裔也,后民国改新安为宝安县(今深圳市宝安区)南头。考香港元朗吴屋赞彦祖族谱栽述:迁居新安(宝安)南头这支吴氏派自也,是由增城石滩实可、德可之太祖公而分支派来也。而南头与石滩历史兄弟往来,无怪在乡荐、举贡、考上功名、谒祖(祭祖)等事活动中,两兄弟相往来如此亲密,正所谓:亲者无失其亲也。 (又据石滩沙尾村口传及上了年纪的吴姓辈分人,都知道深圳(新安后改宝安)南头吴姓兄弟,是石滩分支去的。少時经常听长辈向我们讲述典故:按风水佬言述:九世昆正公下葬之前,必须迎见如下踪象才能下葬复土~1·头戴铁帽;2.人骑马马骑人;3.老鸦落地鹧鸪飞…… 1.准备下葬前,天气突变下起雨来,却有一人,用新买的铁锅顶上头部当帽子,哈就甘兑现头戴铁帽了;2.等了一下时间,又见一行人拿着人骑马马骑人的纸扎走过,哈又甘巧啦。最后等了很久時间,天又将黑了,还未见出老鸦落地鹧鸪飞喔。主持人话算了下葬吧。午藏佬话好啊,谁知那个午藏佬脱下衣服准备动手,把脱下衣服抛向旁边树丛中,呵!此时此刻,突然间有个鹧鸪飞出来。众人欢天喜地,好啦!全部兑现了,哈哈!下葬复土。就甘善庄后宗技繁荣茂盛,人才辈出,福泽吴人子孙后代,遍祖国及海外各地。这就是泰伯精神~吴人精神!根~开拓~发展。改革开放就是泰伯精神~吴人精神!) 诗曰:系接增城祖代长石滩分出子孙昌,凤居恩德乡风化龙躍圹边锦水香,麟往街边呈玉趾骥随风䟎大涌乡,骝蹄遍踏莲城内,世派共共五大房。
二十二世孙砚涯内五太祖迁居各乡,新题七言一首:迨之異日有之智者,莫怪余之拙作祈。为详细味办自然,可(晒)故特载出传。于后谨识矣. 一94~;(2)宏子公;字裕泽,号兹溪,讲书祖洪渊子也,宋授荫生吉士,配安人杜氏生一子广源,公氏寿终合葬于土名平山带下之原; 一95~(3)广源公,字酌泉,号印波,宏子祖之子也,仕宋朝议大夫后人,配郑氏生七子,六位失派,独存第五子国闆,公氏寿终合葬于平山枫水寨之原,有碑刻南(祐)宗元年,甲午立。南宋(景)定四年迪功郎李春作记,见县志。 一96~(4)国闾公,字振大,号即山。广源祖之五子也。仕宋官儒林郎,配安人温氏、郑氏生五子:凤孙、龙孙、麟孙、骥孙、骝孙,公氏寿终合葬于土名(闾)田莆之(逐),立大宗祠在恩德乡之南,今俗称横龙岗号为立五聚堂,设有丞(赏)田地,分五房子孙奕世输值供祀勿替。每逢戊癸之岁是长房,众子孙值事支办祭,各祖坟並祖祠挨次第轮值。大宗祠五聚堂坐向亥山已兼壬丙之原。(长子凤孙,以宗子安业龙岗;派后迁西乡,大井;次子龙孙,居圹边;三子麟孙,居街边南头为总号也,稽三房有子居邑城之东,自明万历己卯解元国光公,创业于斯后遂家;四子骥孙公,则择居沙河之洞乡大涌,后而仓前城东又其分出也;五子骝孙公,乃是五房房祖,其裔半在龙岗半在城西,其派可溯也。以上是石滩谱载述。) 一97~(5)凤孙公,字羽仪,号文山;妣叶氏生一子吉甫; 一98~(6)吉甫公;妣郭氏生一子贤举; 一99~(7)贤举公,妣(林?氏)生三子,长子守成、次子守义、三子守儒; 一100~(8)守成公,号袭冈,妣郑氏生二子,长子思俊、次子思安; 一101~(9)思俊公,守成长子,妣鲁氏生六子:长子誉彰、次子誉颙、三子誉榮、四子誉贵、五子誉显、六子誉闻; 思安公,守成次子,妣刘氏生六子:锦、铃、锐、镛、(钅守)、景; 应英公,守义长子,妣陈氏生一子,前亿; 应廉公,守义次子,失派; 宗汉公,守儒长子,妣?氏生一子,文享; 宗广公,守儒次子,失派; 宗淮公,守儒三子,失派; 一102~(10)誉彰公,思俊长子,妣陈氏生三子,禺、裔、秀; 誉顒公,思俊次子,妣郑氏生一子,元宙; 誉榮公,思俊三子,妣?氏生二子,娱、技头; 誉贵公,思俊四子,妣许氏生一子,凹头; 誉显公,思俊五子,失派; 誉闻公,思俊六子,妣郑氏生一子,成; 锦公,失派; 铃公,失派; 镛公,生一子,道昌; 锐公,失派; 钅守公,失派; 景公;失派; 前仁公,应英子,生一子有明; 文亨公,宗汉子,生一子文享; 103~(11)禺公,誉彰长子,妣郑氏生四子;彦、猛、翘、楚; 裔公,誉彰次子,妣冯氏一子敬未冠仙遊,后立嗣子(继子)其昌公; 秀公,誉彰三子,妣郑氏生二子,梅鄰、尽?叔; 元宙公,誉颙子,生一子猛翘,二昆弟为嗣子(继子); 娱公,誉榮长子,妣?氏生一子君定; 披头公,誉榮次子,妣?氏生一子成泰 凹头公,誉贵子,妣?氏生一子世隆; 成公,字玉宇,号梅阁,誉闻子,妣郑氏生四子,仁、义、礼、谅; 道昌公,镛公子,妣?氏生一子,仕梅,世居恩德乡公明邑庠生; 有明公,前仁子,妣?氏生二子世昌、其昌出继于裔公为嗣子; 斌楊公,文享子,妣郑氏生一子元胜,迁居大井乡与其昌公子孙同居一村也; 104~(12)彦公,禺公长子,妣?氏生四子,国厚、国瑞、国宣、国贤; 楚公,禺公四子,妣?氏生三子,翘芳、世英、世华; 敬公,裔公子,未冠仙遊; 梅鄰公,秀公长子,妣?氏生二子,尚中、尚庸 (尽)叔公,秀公次子; 猛公,禺公次子,是元宙公长嗣(继子)也,妣?氏生一子文佑; 翘公,号耕耘,禺公三子,是元禺公次嗣(继子),妣郑氏嗣子国瑞; 世隆公,字伯兴,号南泉,凹头公子,妣黄氏生四子,应中、应元、应裔、应杰; 仁公,字孔靖,号静山,成公长子,妣邓氏,生一子大学; 义公,字孔方,号龙山,成公次子,妣黄氏,生一子砚生; 礼公,字孔谊,号龙山,成公三子,妣邓氏无子; 本谅公,字孔明,号薇岡,成公四子,妣郑氏生四子,大章,大翰,大猷,大行;
以上派下十三世以下未考
香港元朗吴屋吴氏其昌祖支派世系
十二世派其昌祖,生于明朝,原为有明公次子,前仁公次孙,应英公曾孙,守义公玄孙也。胡为系派有不同之疑,因其少之时世居恩德乡,出继于裔是为裔公嗣子,誉彰公嗣孙,恩俊公鄙曾孙,守成公嗣玄孙也。及其壮也志在四方,遊至元朗观看此境风俗淳美,田园广厚,鱼盐美利,可振家声遂亲恩德乡之原居,而迁居大井乡。焉然溯自其昌祖迁居以来,数百有余岁则来踪甚远,接踵甚遥世派何得相联也。而不知其昌祖以上世系支派相承,谱牒名字相继,惟其昌祖以下子孙发达世代绵长。从有系派可稽难以联络贯串同,故余于同治乙丑年忽起追本溯源之志欲,续修宗谱遂问诸尊长之辈先祖安于何山,前人散居何乡,当世系接何来未有一知。故追搜本房旧谱而沉玩索温故知新,以接续焉迨令始知系:自南雄保昌郡分至东莞增城,由增城石滩吴氏十世实可、德可二太祖分至恩德乡,一世祖洪渊公(石滩吴氏谱名日辉)辉。由洪渊祖派至五世长房凤孙祖,再派至十二世其昌祖,由其昌祖派至于来世而来世。子孙散居异乡亦各列明于谱则谱内之图,纪上以溯其源。下次分其枝派一一载明井然可晓,以便后人之览,豈余自作聪明。而好为累绩乎惟余之不忍。亲旧忘新耳故余率,由旧章访诸故老则诸,姑伯叔孔怀兄弟无不不减云,如此知众言之不谬矣。能不将众言而禀录如联珠时,维九月续修宗谱而宗谱修明,左昭右穆得其序木本水源得其流。亲瑓尊卑能分竹林蘭玉,可能别期谱也。永垂后世子孙,祈为奕世相传勿替可也。俏日后有志者出再修谱接续,诚为孝弟之子也,豈第余之一。
104~(12)其/昌公,有明次子,出继于裔公为嗣子(继子),配盛氏生三子,应举、应选、应泽;由南头恩德乡迁于元朗大井乡,立村置业,至今俗称吴屋村是也。考公与盛氏勤劳节俭,置下本屋村庒一所,并村后底松山一带尚有田园,不能悉载,但公寿终葬因移村复村之时,遗失或一说云:葬于碌牛岭后,据其坟坣不见,未知此说是否不敢罔行实载惟。盛氏葬于本村对面右边隔村,后底岭土名旗岭在宅祖地左边是也。乃念亲戚两相合葬垂,各立坟坣建灰立碑永垂,奕世不朽。嘉庆十八年癸酉岁四月十六日重修,原向甲山寅兼里线。
其昌公,裔公嗣子(继子),原是有明公次子,北岁迁居香港元朗大井乡,配盛氏生三子,应举、应选、应泽,是元朗吴屋村吴氏开基祖也。
105~(13)应举公,其昌长子也。妣郑氏生一子振(廷?),公氏一生殷勤节俭创业,垂统家声其振,长发其祥。公氏寿终合葬于梁屋山,土名菍蒲坤山艮兼甲寅之原,癸未癸丑分金坐并宿四度向,箕宿九度,穿山七十三龙,壬申平分(本)龙,丙申俱属木大通明,同治十三年甲戌岁八月初三日丑时重修,与振(廷)祖考祖妣合葬,为赈穴左边是也。 应选公,其昌次子,妣邓氏生一子,失派。 应泽公,其昌三子,妣邓氏生一子振达;
106~(14)振(廷?)公,应举子,妣徐氏生三子,毓羡、毓颖、毓其,公氏寿终合葬于梁屋山,土名念莆与应举祖地辅葬,为眼镜穴右边是也,山向西相一样; 振达公,应泽子,妣邓氏生一子毓美,公氏寿终合葬红坟岭仔左边一穴也;
107~(15)毓羡公,振(廷?)长子,妣邓氏生二子,捷先、捷相,公氏寿终合葬于本村后底红坟岭,近于郑宅祖坟左边是也; 毓颖公,振(廷?)次子,妣邓氏生一子捷祥,公氏寿终合葬于本村后底红坟岭,与国(?)公合葬,为眼镜穴左边也,壬山丙兼子午之原此地罗经水沙,皆合放丁水以后,,若整山照旧不可微差; 毓其公,振(廷?)三子,旺岁辞旧登天界,葬于南丰圹鱼嘴辰山戌兼巽乾之光,原光绪元年己亥岁孟秋吉旦重修,今毓颖子孙附祭。 毓美公,振达子,妣邓氏生子捷(全),公氏寿终合葬于契爷石大冚之;
108~(16)捷先公,生子? 捷相公,生子? 捷祥公,生子? 捷美公,生子? 十七世以下均未考 / 附1:延陵吴氏族谱宗派石滩吴善庄支派 自南雄府保昌县里东团至广州府绣衣坊、南海(金利横岗村)、番禺、顺德(林头村)、(佛山石湾村)、增城(彦泽派后居石滩圩、街心村、沙尾村、田边村、龙门麻榨陂口村、龙地村、深圳南头、龙岗、圹边吴屋、大涌、城内永盈五通街、香港元朗吴屋村、英德上太村、翁源等;彦時祖绍翁派后雅瑶乡:官道村、长巷村、圹边村、巷口村、上岭村、岗尾村村及上基、村、田心村?);新会(斗岗)、新宁(台山铁冲)、四会、恩平、广西南平等地世家宗派……
附2:吴氏永新派炤公后迁居地概况(广东)
吴永尧 一世祖, 皙公,居江西省吉安府永新县義井。
二世祖, 炤公,皙次子,居江西省吉安府永新县義井。
三世祖, 惠公,炤次子,迁居永新县南烟岗。(长兄愿迁永新县廉里后,七世孙子亿任广东南雄府推官,相当今地级市法院院长。入粤第一祖公)
四世祖, 曼卿公,惠次子,居永新县南烟岗。
五世祖, 辅公;曼卿次子,?
六世祖, 诚公,辅五子,登宋朝仁宗庆历乡举,居地?
七世祖, 缜公,诚三子,?
八世祖, 衮公;缜长子,登宋朝神宗元丰元年乡举,戊午再举易魁(第一名),壬戌登黄裳榜进士,初授迪功郎;任潭州司法、凤翔府察推推哲、宋元佑五年长沙茶陵县知县(县长)、元佑八年授奉義郎,任广州增城宰(今县长)入粤先祖。
九世祖, 圜公,衮长子,居广东南雄府保昌县东团村。 回公,衮次子,居增城(县城今荔城) 固公,衮三子,居增城(县城今荔城)其:
十世祖, “骘”公,圜长子,居广东南雄保昌县东团。 安节公,固长子,居增城;(县域今荔城) 安常公,固次子,居增城;(县城今荔城) 安邦公,固三子,居增城。(县城今荔城) 以下未考 十一世祖, 思庆公、思艺公,“骘”子,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十二世祖, 武公、实公,思艺子。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十三世祖, 贿公,武四子。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十四世祖珍公,贿子,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十五世祖, 善庄公,珍长子,石滩吴氏一世祖。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善廉公,珍次子。居南雄保昌县东团。 其长子伯義迁居海丰; 次子汝贤迁居南海; 三子震誉迁居惠州; 四子汝弼迁居东莞,以上四后均未考 子养公,珍三子, 其长子悦居南雄, 次子伯陶居南雄。 十六世祖, 彦泽公,善庄长子,石滩吴氏二世祖,居石滩; 彦時公,善庄次子,居新会敦斗江村; 彦晖公,善庄三子,居广州绣衣坊。 十七世祖, 師服公,彦泽长子,居石滩; 佐公,彦泽次子,居石滩; 效公,彦泽三子,居石滩; 杰公,彦時长子,居广州;派后迁新会斗岗,台山铁冲(元珪公开基祖也),广西平南等。 世良公,彦時次子;? 翊公,彦時三子; 永公,彦時四子?。 群公,彦晖长子,登宋朝壬戌陈诚榜进士,任海南琼州府通判,(今地级副市长)居广州; 群公四世孙:起凤,任广州府教谕,居广州玛瑙巷。 华公,彦晖次子? 十八世祖, 申公,效长子,? 卓公,師复子,? 仕衡公,佐子,? 臣正公,效长子,? 适正公,效次子,居南海金利横岗村; 传正公,效三子,? 仕龙公,杰长子,两领广州乡举,居广州; 从龙公,杰次子;? 应龙公,杰三子;?/ 仕俊公,世良长子,? 仕恭公,世良次子,? 仕鹏公,世良三子,? 仕能公,翊子,? 纯臣公,群长子,任广西提刑,居广州;端臣公,群次子,任江西抚翰,居广州;尽臣公,群三子,? 清臣公,华长子,居保昌; 椿年公,华次子,居保昌; 松年公,华三子,居保昌。 十九世祖, 汝能公,仕衡子,居石滩; 圯公,仕龙子,居新会洋涌; 瑕公,仕能子,居南雄保昌; 康公,端臣子,广西浔州司法参军,居广州; 元珪公,璘公子,居台山铁涌; 雍公,纯臣子,安林县长兼边防抚司事(钦州),居广州。 雍公派后分居顺德林头村,石湾村等。 均未考 二十世祖, 铭公,汝能长子,居石滩; 锐公,,汝能次子,? 镇公,汝能三子,? 鋐公,汝能四子,? 鎔公,汝能五子,? 師孔公,瑕长子,? 師尧公,瑕次子,居南雄保昌; 師汤公,瑕三子,? 師颜公,瑕四子,? 師閔公,瑕五子,? 師冉公、瑕六子,? 二十一世祖, 大昇公,铭子,居石滩,后人(分居神山、犀沥滘、水南), 应宗公,師孔子,? 振儀公,師尧子,? 振子公,師汤子,居保昌; 振祖公,師颜子,居保昌; 振祐公,師閔子,居保昌; 振德公,師冉子,? 二十二世祖, 南广公,大昇长子,居石滩; 南用公,大昇次子,居神山; 南佐公,大昇三子,居犀沥滘; 嗣翁公,应宗子,? 可翁公,振義长子,居保昌; 绍翁公,振義次子,登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文天祥榜进士,居增城雅瑶。(瑶溪吴氏族谱十八世,增城雅瑶开基祖,派后分居雅瑶:官道村、长巷村、巷口村、圹边村、上岭村、岗尾村,及上基村,田心村?,龙地村,江口村等地。) 以下未考 二十三世祖, 昆正公,南广长子,居石滩; 昆举公,南广次子,水南房开基祖,? 昆从公,南广三子,? 希祥公,南用长子,神山房,居下塱; 羲軒公,南用次子,神山房,居下塱; 子从公,南佐长子,? 八脩公,南佐次子,? 里仁公,南佐三子,? 子正公,南佐四子,? 二十四世以下未考 二十四世祖, 實可公,昆正长子,居石滩; 德可公,昆正次子,居石滩; 从周公,昆举长子,? 伯周公,昆举次子,? 毅公,義轩子,? 四奴公,八脩子,? 孻奴公,里仁子,? 迟孙公,子正子,? 二十五世祖, 日晖公,實可长子,迁居新安城外南头街,居南山恩德乡,即今横龙岗,深圳南头开基祖,后改宝安南头。后传宏子公;三传广源公;四传国閭公,生五子,由此派生五房而起族旺。 长房,凤孙公长子居龙岗,后人迁西乡大井; 风孙公后南头十二世其昌公,迁居香港元朗吴屋村,是元朗吴屋村开基祖。 二房,龙孙公,居圹边; 三房,麟孙公,居街边南头,明万厉己卯国光公举中解元; 四房,骥孙公,居沙河洞乡大涌; 五房,骝孙公,居龙岗、城西。
道晖公,實可次子,明朝永乐十四年茂举,任福建将乐县丞,居英德上太。 其子義郎字隐翁迁居英德县上太村,为英德开基祖。 派曾孙长子日真、次子日深、三子日清、四子日泾、五子日淳, 其日真公派后迁居翁源,为翁源开基祖,以后未考。 彝公,德可长子,居石滩。孙吴浍明朝登黄榜进士,初任江西弋阳县知县(今县长),后升饶州府同知(今地级副市长)。派后分别分居:石滩街心村、田边村、石滩圩街、北街、龙门麻榨陂口村、龙地村; 倫公,德可次子,居石滩圩街; 猷公,德可三子,居石滩沙尾村; 观志公,从周子,? 骥德公,伯周长子,? 惟德公,伯周次子,? 敏德公,伯周三子,? 晋常公,毅子,? 聖奇公,孻奴子,? 巢子公,迟孙长子,? 日成公,迟孙次子,? 二十六世以下未考 一人也衍为千万人,千万人也本诸一人。吴氏先祖千古!
综上香港元朗吴屋其昌世系稽考,是依据: 1.增城石滩吴氏入粤始祖吴善庄源流考; 2.增城石滩乡吴翼文家谱; 3.增城雅瑶乡瑶溪吴氏族谱; 4.香港元朗吴屋村吴赞彦祖族谱; 5.台山铁冲延陵堂吴氏族谱; 6.吴氏寻根问祖参考资料《吴宜国编制的吴氏泰伯世系》及有关谱史资料,编写而成。 由于本人对谱史知识浅溥和对编写知识一知半解,编写能力有限,贵请稽正和指导。
编写:增城石滩吴氏二十九世吴永尧
2025年8月
上一篇:考古指引着吴氏族人祭拜列祖列宗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