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黄龙吴氏族谱旧序

       按旧谱,吴氏之先,始于后稷,至二十二世泰伯公,四十世季札公,九十五世宣公乃江南之始祖也。熹闻上古言:“有叶必有枝,有枝必有根,根不培而枝叶枯,源不流而河水涸。是故谱不由鼻修,若有枝而无根如水之无源也。后稷本轩辕之玄孙,安可捐四世不载?则是拔本塞源,根本枯矣。”然观吴氏之谱,为天下著姓,金枝玉叶之根,又非他姓之可比。世称某公府君、县君、郡君者,惟吴孔两姓得称。余姓人家并不敢妄僭,亦未知此,递递相传,数千年绵远之系,可美而可尚者也。今吾得吴氏之子孙,出其族谱,索为校正。由是以鼻祖轩辕、后稷、泰伯、仲雍、季札,历至唐太史兢公,传至宣公,此所谓因本穷源,广先祖之盛德于无穷,而庆流芳于子孙,绳蛰牛毛之众多也,万代之颀邈也,若达于天下,则无忘同胞之义哉!呜呼,今之子孙重本敬宗,未知后世亦有贤子孝孙模范前人之意否乎?然谓吴氏之盛,有贤祖宗重本敬宗于前,则必有贤子孙重本敬宗于后也。是为序。

宋庆元三年(1197)丁巳仲秋月新安朱熹撰

吴氏族谱跋

       水一源而万派,木一本而万枝,无不由本源之深,而致枝派之繁远也。祖宗,人之本源;子孙,人之枝派。本源苟浚,则支派安得而奋哉!吴本姬姓,自周太王泰伯、仲雍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其本源可谓深且远矣。而历代昭穆,人才继躅,了然世系之间。辑诸家乘,以永其传,昭扬先德,启迪后人,舍谱何求哉?余披阅之,水木本源之自,前有所稽,后有所据也。是为跋。

宋淳熙五年戊戌中秋七月甲子

新安 朱熹撰

水南吴氏族谱序

       盱江吴氏伸伦伯仲作社仓于绍兴甲寅,请予记于庆元丙辰,明年丁巳,伸复遣子振偕弟伦资礼币来征,过其家,命诸子弟侄进学于予,且出其家谱为校正而序之。予辞之再,不获已。按旧谱,吴氏之先始于后稷,口泰伯,传于季札,历唐史臣兢。予闻有叶必有枝,有枝必有根。吴氏天下着姓也,递递相承,久而弗替。伸伦由百世之下,知百世之上,历序而谱之,诚知本已。《传》曰:亲亲而仁民。伸伦闻吾常平之仪卓,,出粟四千石,建仓庾,岁赈发,乡民赖之。仁民之念何殷,重谱牒,明世系,叙疏戚,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亲亲之推何笃。惟其知本,是以尚义而广惠,伸伦固可嘉也哉。后世有贤子孙,重本敬宗之心,慎毋忘伸伦之意云。

宋庆元三年岁次丁巳秋日

新安朱熹序

统修吴氏世系序

       粤若稽古帝尧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誓函是而推之于国昭明之化裕焉;由是而推之于天下,时雍之仪裕焉。端本以善俗,则笃近以举远,而万世心学之源,斯道之统亦于斯焉远矣。辟鸿基近命,以国脉为统者,帝王之系也;植天经立化命,以道脉为纪者,圣贤之系也:笃木本水源之思,追继志善述之事,以祖宗之脉为统者,本支之系也。上自天子,远于国,修于玉牒;下自大夫,逮于士庶,起于宗谱。由乎千百世之前,垂于千百世之后。一披阅而昭穆亲疏炳如日月,是谱之岂小补哉!吴氏子孙统其宗以辨昭穆,次其世以定尊卑,编其系以从所出,图本支以联亲疏。自仁率亲,而世之有孝子者有所稽:自义率祖,而世之为慈孙者有所据也。是为序。

宋乾道元年九月望日

朱熹谨撰

吴氏宗谱序

       从来谱牒之作,必使之上以承祖宗之统;下以启子孙之绪,源流清,世系明,昭穆序,揆厥所由,诚钜典也。我世不辰,假馆于忠定书院,适值饶郡余邑诸望族共修家乘,欲求吾言以弁之,吾日予何言哉,所稽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周章于吴,而吴姓肇焉,而后世子孙因以为姓,余考千百姓氏,自孔而外,称为世家者,吴氏得而与之,而他姓不与焉,无他,代有贤肖,世世保之靡有失坠,所以水垂不疆耳,诸君获稿,恰而还,予故不揣固陋而为之庆云。

大宋淳熙五年八月吉旦

新安朱熹晦庵谨撰

       注:朱熹(1130—1200),乳名沈郞,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朱子、朱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出生于南剑州尤溪,绍兴18年进士,拜二程三传弟子李侗为师,独创义理“中和新说”,首创经学史“四书”之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儒教大成殿十二哲者。曾任江西南康军管、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主张抗金,清正有为,振建白鹿洞书院、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岳麓书院等,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过学。庆元党禁中被斥“伪学魁首”,足疾大发眼睛失明,抓紧著述完稿中离世,四方道统信徒大规模会葬建阳,朝廷改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科举教科书,还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晦庵词》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蓬户手卷》书法真迹流传国外。朱熹序跋赞扬吴祖至德本源深远,吴氏家族金枝玉叶,昭扬先绪,义达天下。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