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古荆蛮吴氏家乘叙

       人生世间,能于口饮墨汁、齿咬笔尖,稍知挥运管城,弄白云于净几明窗;耳听宫商,眼观鸟迹,颇闻今古传奇,探青史于高楼邃阁,则一身之外,上而宗姓之所自来,中而人事之所可记,下而后人之所可法者,尽当书之,以为百世光、而作千古风矣。即不才者,亦可以为后世戒也,安可与目不识荆者比哉。

       有如姬姓一宗,自后稷始,而传至泰伯一逃,荆蛮之人义之,以其让之季历、让之仲雍,而不以位传之于子孟简:简更因父之能让而复以位让之于季简,不传之于其子仲奕,至其后而封之于阎乡,今为阎伯。及成康之雍穆而大封同姓之子弟,遍于九州,则荆蛮之士女,咸尊中国之衣冠,钦上邦之礼法,莫不指之而相谓曰;尔姬家之人物,固与吾辈不同者也,尔姬家之恩则被我后人,亦与他姓不同者也,况尔姬家之流乐规矩礼仪,出于累世之圣贤,终不可与抗衡者也,敢不尊之以为吾邦之至哉。

       十九传,而更有让国之季札,追以已往之高风,识未来之妙算,复着德于春秋,其孙夫恒易其僭尊之黄牒,使同宗者尽登于白简之中,而以有国之名更而为姓,则夫差、夫概之子孙百十余人,不若王僚之子侄庆忌,终累。季札之孙九人,散居于舅氏亲朋叔伯之间者,岂止于一地哉,实云盛而广且多矣。然近有锡邑之梅里、历村、荆村、蛮村、闾江,与宜兴之仓浜、北渠,晋陵之邗下里,武邑之新闸、札溪及江阴之申港,凡称为吴氏者,予敢为生非一本之宗,人非一姓之子欤?又敢为昔之先人不可以为千百世之子孙程,而劝戒、而思光前裕后,以为吴氏荣哉。肫肫之心,不过是耳。

宋元丰二年(1079)己未之秋

眉山苏轼书于晋陵白云书院

延陵吴氏宗谱序

       自古谱牒之作,非吾故而云然也,溯源流,明世系,辩昭穆,世世保之,靡所失而已我眉山苏氏在西蜀,亦云望族,迨世远年湮没,风韵存焉者寡,追念前徽,能不怒焉而心伤。子不敏,不能昭宣前人令德爰搜罗谱牒而参订之,著为家乘,以为继序之典,于与延陵居厚同寅,协恭赞襄国事,退食之假,言及谱事,俱以尊祖敬宗之心为心,可云合志同力者,以能不共相为谋以成乃事乎?必使子孙追思前哲之遗范,有所观感而兴起,垂流於远穷,乃为贵耳!由斯以谈,则此谱之作,其所系不诚重哉!上以承先德,为祖宗扬其休:下以启后昆,为子孙继其绪,家牒之修,所以为孝之大也,吗乎,若吴居厚可不谓知所本哉!本源流清,世系明,昭雅序,世相保守,罔有失坠,则祖宗之泽於斯,年万而不斩矣!吾不能不为之互撰事,以为后世之为子孙者劝云。

大宋嘉佑五年八月谷旦

翰林学士苏东坡撰

       注: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别称苏东坡、苏仙,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海上道人,北宋眉州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任职凤翔、杭州、扬州等十多州,诗题清新,词开豪放,诗词歌赋书画散文造诣高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