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吴氏,从闽西龙岩迁至赣西湘东,已经近四百年矣。先辈族人存留于世的文字作品主要以刊载族谱中的序言、传记、墓志、纪略为主,因其凤毛麟角而弥足珍贵。绝大多数的文学和书法作品,因历史变迁及其它原因,遗失而难考。
童年时期听家人讲,第二十代翰林院待诏吴映奎的书法造诣非凡,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人济世。他书写在纸张上的字体,堪比印刷体的工整;篆刻在石碑上的字迹,透出王羲之的秀美。时至今日,新荘后山的古墓石碑上必定还存有他的篆刻书法。至于纸质书法,后人难睹其真迹作品了。
《星沙五修吴氏族谱》中收录的内容,本人做了梳理,简要包括如下:
一、序言:
1、《原序》(一),明隆庆二年,西元1568年,龙岩双山 吴道中撰;
《原序》(二),明隆庆二年,西元1568年,龙岩乐泉,吴大高撰;
《原序》(三),清咸丰十一年,吴源灏,吴连鳌撰;
2、《旧序》(一),宋隆兴二年,西元1164年,进士待御 梅西 王十朋撰;
《旧序》(二),宋庆元三年,西元1197年,新安 朱熹撰;
《旧序》(三),宋丞相 文天祥撰;
3、《叙》,清咸丰十一年,吴焜,吴焯撰;
4、《初修序》,清咸丰十一年,西元1861年,海门 吴钟鳌撰;
5、《续修序》(一),清光绪四年,西元1878年,吴连鼎撰;
6、《三修序》、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2年,族人合撰;
7、《四修序》,民国十八年,公元1919年,吴楚材撰;
8、《续修序》(二)为五修,公元1988年,吴汉晖、吴润芳撰。
二、纪略:
1、《吴氏得姓考》;
2、《宗源纪略》;
3、《宣城公至兴甫公世系纪》,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 吴福撰。
三、传记:
1、《礼容公传》,清,从堂侄孙 象钟撰;
2、《学博湘山公传》,清道光二年,西元1882年,兴安县教谕,举人欧阳楷撰;
3、《程九公家传》,民国十八年,公元1919年,吴楚材撰;
4、《二十世润膏公寿序》,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陈若淑撰;
5、《二十世映奎公传》,公元1988年,嫡孙 吴涛声三兄弟敬撰;
6、《机械博士吴肇周传》
7、《革命烈士吴宗周传》
8、《著名科学家吴学周传》
9、《民国政要吴兴周传》
10、《南航院长吴继周传》
11、《著名电业工程师吴佑周传》,以上均于公元1988年,由吴振群撰。
四、诰命:
1、《十八代培爵公诰命》,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一月九日。
2、《十九世程九公诰命》,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一月九日。
五、墓志:
1、《曰铭公墓志》,清光绪十八年,西元1892年,进士欧炳琳撰。
2、《汝善墓志》,清光绪,四川五品文官张德芬撰;
3、《汝文墓志》,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肖庆和撰。
六、谱系:
1、人文初祖,远古黄帝 ----上古亶父,二十五代世系表;
2、得姓始祖,周第一代,泰伯 --- 唐第六十八代,至善公,世系图表;
3、南丰始祖,唐第六十九代,宣城公 ---- 元第七十七代,仁普公,世系图表;
4、龙岩基祖,明代,兴甫公 ---- 龙岩十祖,一柱公,十世系图表;
5、龙岩十一世,友诚公 ---- 湘东十四世,清代,翰才公,节录世系图表;
6、喻家湾第十五世,晚清,象鸿公 ----- 荷尧新荘,民国,二十世,世系图表。
七、总结:
族谱文化是人类繁衍生息过程中极其短暂的一小段历史记录,但它却是民族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华夏族的繁衍过程中,上溯五千年是远古的人文初祖黄帝,往上是太古的人文始祖伏羲,再往上追溯就是昊天上帝。
由此可知,祭祖是不究竟、不周全的小孝,祭天才是终极而圆满的大孝。因此,孝道的终极目标是信仰并祭祀上帝。
上一篇:怎样才能修完一套宗谱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称谋,去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家谱图书馆多影印一些我们吴氏族谱来,十分感谢。
2025-09-11 08:44: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