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族谱知识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家谱里的20个年龄密码:从襁褓到期颐,读懂古人的生命刻度

       在家谱文化中,年龄称谓是对人生阶段的礼仪化表达:既承载家族伦理秩序,也藏着古人对生命历程的认知。这些称谓让家谱中的先祖形象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可感的鲜活人生。以下整理家谱中最常见的20个年龄称谓,带您解码古人的生命轨迹。

       1. 襁褓(0-1岁):指代包裹婴儿的布帛,是家谱记录新生儿的常用词,象征生命最初的温暖。

       2. 孩提(2-3岁):“孩”为幼儿笑声,“提”指大人抱持动作,老谱中如“某公孩提随父迁居”,四字便勾勒迁徙场景。

       3. 垂髫(3-8岁):孩童未束发,头发自然下垂,家谱常以“垂髫聪慧”凸显先祖幼年天赋。

       4. 总角(8-14岁):头发分两半扎成羊角状,谱中“行状”多以“总角从师”记录先祖启蒙时光。

       5. 黄口(10岁以下):借指雏鸟之口,代指幼童,家谱中用于概括未成年阶段,简洁形象。

       6.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杜牧诗句,是家谱标注女性先祖青春期起点的专属称谓。

       7. 及笄(jī)(女子15岁):女子行笄礼、绾发插笄,标志成年可婚嫁,常衔接“受聘”“于归”等记录。

       8. 束发(男子15岁):男子束发为髻,告别孩童,谱中“束发受书”对应先祖求学关键期。

       9. 志学(15岁):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分男女,用于强调先祖年少立志。

       10. 弱冠(男子20岁):男子行冠礼,虽成年但体格未强,是谱牒中男性成年的核心标志,此后记录多涉立业、娶妻。

       11. 而立(30岁):依“三十而立”,指能立身行道,家谱中“三十而立,始掌家政”,标志先祖成为家族支柱。

       12. 不惑(40岁):取“四十而不惑”,表明辨是非,谱中常以“不惑之年,德望日隆”赞先祖中年声望。

       13. 知命(50岁):源自“五十而知天命”,指懂得顺应际遇,老谱中“知命之年,致仕归乡”是常见人生转向记录。

       14. 艾老(50岁):《礼记》载“五十曰艾”,因50岁头发渐白如艾蒿,用此称谓时多含对先祖的尊重。

       15. 花甲(60岁):天干地支60年为一甲子,是家谱记“大寿”的起点,另有“花甲开一(61岁)”等延伸说法。

       16. 耳顺(60岁):出自“六十而耳顺”,表心态平和、能听异见,谱中“耳顺之年,仍课子读书”体现先祖重教育。

       17. 古稀(70岁):因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谱中“古稀高寿”是对先祖长寿的赞誉,常伴“子孙绕膝”的描写。

       18. 耄耋(mào dié)(80-90岁):《礼记》“八十曰耄,九十曰耋”,是家谱中长寿核心称谓,“寿序”常写“耄耋老人,精神矍铄”。

       19. 鲐背(tái)(90岁):因90岁老人皮肤如鲐鱼背般褶皱,是谱中对高龄长者的雅称,如“某祖母鲐背之年,阖家安康”。

       20. 期颐(qī yí)(100岁):《礼记》“百年曰期,颐”,指需子孙赡养,家谱中“期颐”记录罕见,一旦出现便视为家族福德象征,详载生平与子孙孝行。

        这些称谓不是数字的替代,而是古人对生命每个阶段的细腻注解。当我们在家谱中读到“某公总角力学”“某母期颐而终”,仿佛能穿越时光,看见先祖从稚子到老者的完整人生——这正是家谱的温度:不仅传承血脉,更承载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人文情怀。

        您家的老谱中,是否见过特别的年龄称谓?又或是对某个称谓有专属的家族记忆?欢迎分享交流!


上一篇:解密古人称谓:姓、氏、名、字、号里的文化密码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